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根据湖南碳汇项目林主要类型,充分利用"八五"-"十二五"期间课题组自有成果,同时开展补充调查,以项目林28个主要建群种为研究对象,依据立地条件、林分类型、群落结构、林龄等因素综合布设386个固定样地,按径阶组分不同的树高级选取目标径阶标准样木2 139株,实测标准木生物量,利用11种形式的生物量模型分别对各树种单株生物量进行拟合,得出拟合效果最优的单株生物量模型,通过评价与检验,各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预估水平。  相似文献   
22.
饲喂油菜籽对放牧牦牛乳生产性能和乳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主要目的是研究饲喂经高温高压处理的油菜籽对放牧牦牛乳生产性能和乳脂肪酸的影响.选择15头母牦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组,放牧);低饲喂量组(L组,放牧加饲喂油菜籽100 g/yak·d)和高饲喂量组(H组,放牧加饲喂油菜籽200 g/yak·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喂100 g/yak·d油菜籽对牦牛的乳生产性能和乳脂肪酸没有影响,饲喂200 g/yak·d油菜籽能显著提高乳产量以及各乳成分的产量(P<0.05);(2)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和油酸(c-9-C18:1)是放牧牦牛乳脂中含量较高的3种脂肪酸,饲喂油菜籽显著提高乳脂中硬脂酸(C18:0)的含量(P<0.05);(3)N、L和H组中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含量分别是1.23%,1.15%和1.18%,饲喂油菜籽对各组CLA的含量和脱饱和酶指数无显著影响,牦牛乳中c-9,t-11-CLA的含量较高,平均为总CLA含量的98.60%.  相似文献   
23.
根据湖南西北部武陵山区女儿寨小流域2004-2008年间坡面径流小区降雨产流产沙的定位观测资料,对流域坡面尺度产流产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评价流域植被恢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灌木林和润楠林具有良好的保水减沙效益,油桐林相对较差,自然植被恢复同样带来良好效益,坡耕地年均产流产沙均为最高,反衬了植被与自然恢复措施较好的水土保持效应。降雨因子中,降雨量P与坡面产流产沙相关性最强,其次是降雨侵蚀力R,最大10 min雨强I10与坡面产流产沙相关性最小,其相关系数不到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降雨因子对产流产沙的影响明显。坡耕地产沙随产流的变化趋势最大,其决定系数R2达到0.7693,灌木林最小,其R2仅为0.425。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植被、地形、土壤相关因子对坡面产流产沙影响显著,关联度值均在0.5以上,植被总盖度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均为最大,说明植被具有很强的水土保持功能,植被恢复仍是该区域今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4.
[目的]测定青海不同地区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方法]用外加热法和重铬酸钾容量法对青海10个不同地区土壤和泥炭中的有机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大通、门源、共和、天峻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6.79~58.64 g/kg,玉树、祁连、刚察、兴海、湟源、化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都较高,在155.90~287.00 g/kg。其中,祁连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为287.00 g/kg。[结论]测定方法可靠,数据准确,为青海泥炭资源的普查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试验采用分段式补料批次发酵技术对1株畜禽用凝结芽孢杆菌的发酵水平进行了研究,对数期补料促使菌体量大量积累,稳定期补料促进芽孢大量形成,从而达到高菌体量和高芽孢率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对数期补加淀粉量为总淀粉量的10%,豆粉和鱼粉(质量比为2:1)补加量为总豆粉和鱼粉量(质量比为2:1)的5%,补加方式为2次等量补加(间歇10~12 h),发酵水平由分批发酵6.80×109 CFU/mL提高到8.30×109 CFU/mL;稳定期最佳补料浓度为0.10 g/L碳酸钙、0.156 g/L磷酸二氢钠、0.30 g/L蛋氨酸,最佳补料方式为1次性补加,经稳定期补料优化,芽孢率由分批发酵的75.78%提高到85.63%。因此,采用分段式补料批次发酵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发酵液的菌体数和芽孢率。  相似文献   
26.
绵阳市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结合四川省绵阳市乡村旅游的现状,分析了绵阳市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绵阳市在开发乡村旅游中面临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并提出了以城乡道路为骨架,依托“北部自然生态和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区、中部商务会议休闲度假旅游区、南部生态观光旅游区”,构建绵阳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的空间格局,提高和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从而加快促进绵阳市乡村旅游价值的提升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27.
为发酵转化黄芩苷生产活性产物黄芩素、研发益生菌和中草药黄芩协同联用绿色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产品奠定基础,试验采用酶解底物显色法和薄层层析法,从健康鸡肠道内容物中分离筛选出一株产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JY24菌株,经菌落形态、生理生化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结果表明:(1)JY24菌株对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均有一定耐受能力,胆盐最高耐受浓度为0.3%~0.5%;(2)JY24菌株所产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最适温度为35℃,40℃、50℃和60℃处理1 h相对酶活分别为72.96%、31.63%和0;(3)最适pH 6.5,在pH 6.0和7.0环境下,酶活相对稳定,处理1 h相对酶活分别为73.54%和73.63%;(4)浓度为2.5 mmol/L的Ca~(2+)、Fe~(3+)和Zn~(2+)可使酶活升高11.48%~21.05%,对该酶有激活作用,Fe~(2+)和Cu~(2+)可使酶活性下降15.84%~18.28%,对酶活有抑制作用,K~+、Na~+、Mg~(2+)和Mn~(2+)对酶活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8.
以郑农花12号为试材,研究多效唑对地膜覆盖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可以控制茎枝生长,使植株矮壮,防止倒伏,使花生在产量构成指标方面发生明显变化,促进花生荚果发育,提高饱果率和果重,继而实现花生增产。花生喷施多效唑的最佳用量为200 mg/L,增产效果达16.11%。  相似文献   
29.
北美红桤木引种的主要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北美红桤木(Alnus rubua)是产于北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高大落叶乔木,中国林科院2003年底从美国首次引进。我们从2005年起首次系统研究了北美红桤木苗木主要光合特性,结果表明:①红桤木光合作用日变化呈现单峰与双峰曲线两种类型,在生长期(6月、7月、9月和10月)光合作用的日变化是双峰曲线,峰值出现时间上午09:00~11:00,下午13:00~14:00;在6月、10月,Pn下午峰值比上午峰值小,在7月、9月Pn第二个峰值比第一个峰值高;11月份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1:00;②不同月份、不同季节北美红桤木的Pn日变化呈现不同特征。以11月份Pm ax最大20.3μmol/(m2.s),9月份次之14.6μmol/(m2.s);③北美红桤木光补偿点很低,介于7.52~51μmol/(m2.s),②、③说明北美红桤木利用弱光的能力强;④北美红桤木羧化效率为0.026 9~0.048 3,以9月份的羧化效率最高,7月份的最低;其中上部叶>侧枝叶,与台湾桤木的羧化效率(0.027 0~0.046 8)接近;CO2补偿点为49.35~117.95与四川桤木接近,属C3植物。  相似文献   
30.
试验对畜禽用凝结芽孢杆菌的菌剂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吸附载体为麦麸,发酵液经离心吸附菌体损失率较高,最适干燥方式为40℃恒温干燥,制剂生产过程中粉碎时间应严格控制在15 s内,在当前益生菌和抗生素联用的客观背景下,建议和金霉素联合使用,紫外吸收剂2(3,5-二叔丁基-2-羟苯基)-5氯苯并三唑对凝结芽孢杆菌制剂在紫外环境下保护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