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8篇
林业   20篇
综合类   2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雄青斑蝶内生殖器官的形态与发育,可以为青斑蝶的人工繁殖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生殖系统解剖的方法,观察了1 12日龄青斑蝶雄成虫内生殖器官的结构组成,测定了内生殖器官的数值特征参数,并根据内生殖器官各组成部分的特征对雄性内生殖器官的发育进行了分级,以期系统了解青斑蝶雄成虫内生殖器官的形态与发育。[结果]1)雄性青斑蝶的内生殖器官包括1个精巢、2个贮精囊、1对输精管、1对复射精管、1条单射精管和附腺;2)复射精管的直径和单射精管的长度都随日龄的增大而增大;3)随着成虫日龄的增加,精巢中精子束的长度持续变长,贮精囊中的精子束长度在7日龄前快速变长且之后长度趋于稳定;4)随着日龄的增长,雄蝶精巢中精子束的数量逐渐减少,贮精囊中的精子束数量在1 7日龄时逐渐增加,之后维持稳定;复射精管中精子束数量则随着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5)根据贮精囊和复射精管的发育特征,雄虫的内生殖器官的发育可分为:乳白透明期、精子束输送生长期、精子束大量输送成熟期、精子束补充期。[结论]雄青斑蝶内生殖器官的结构组成与其他蝴蝶相同;精子束在成虫6日龄时发育成熟,并依次释放至贮精囊、复射精管中;青斑蝶雄性内生殖器官的发育可划分为四个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22.
记述了褐斑凤蝶(Chilasa agestor(Gray))和斑凤蝶(C.clytia(Linnaeus))的幼期形态特征、成虫和幼虫的主要习性.在四川峨眉,褐斑凤蝶1年1代,以滞育蛹越夏、越冬;成虫发生期在春季,访花;卵散产,幼虫5龄,分散栖息;以樟(Cinnamoneum camphors(Linn.)Presl)和楠木(Phoebe zhennan S.Lee et F.N.Wei)为寄主.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坪管理站,斑凤蝶实验种群1年发生5代,以蛹越冬;成虫访花,卵散产,幼虫5龄,分散栖息,末龄幼虫有鲜艳的警戒色;以玉兰叶木姜子(Litsea magnoliifolia Young et P.H.Huang)和潺搞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 (Lour.)C.B.Rob.)为寄主.  相似文献   
23.
[目的]青斑蝶是重要的观赏性昆虫,准确掌握和了解其内生殖器官结构和发育状态,能够为其人工培育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1 12日龄青斑蝶雌成虫内生殖系统解剖,观察内生殖器官结构组成,并测定内生殖器官特征参数,同时根据内生殖器官各组成部分特征对雌性卵巢发育进行分级,从而系统了解青斑蝶雌成虫内生殖器官形态与发育。[结果]1)雌性青斑蝶的内生殖器官由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1根中输卵管、交配囊腺和受精囊组成;2)内生殖器官发育显著受到日龄影响,卵巢管长度随着日龄增长而显著生长,至10日龄最长,卵巢小管和侧输卵管直径随日龄增长而缓慢增大;3)随着日龄的增长,卵巢中成熟卵的数量先增大后减小,未成熟卵数量始终缓慢增加;4)根据卵巢的发育特征,将卵巢发育分为乳白透明期、卵黄沉积期、成熟待产期、产卵盛期、产卵末期。[结论]雌性青斑蝶内生殖器官结构组成与其它蝴蝶类似,其发育均显著受到日龄影响,卵子发育随日龄增长而逐渐成熟。雌性青斑蝶卵巢分级将为人为调控雌蝶产卵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4.
植食性昆虫产卵行为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从怀卵雌成虫对寄主的搜寻与定位,雌成虫对适宜寄主的识别与选择,植食性昆虫对昆虫产卵的直接和间接防御,以及昆虫为了减少后代资源竞争而产生产卵忌避物质等4个方面综述了植食性昆虫产卵行为生态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概述了植食性昆虫产卵行为的生态机制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
为深入了解柑橘凤蝶滞育机理,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对滞育期间蛋白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电泳结果显示,滞育期间蛋白质吸收峰在18~45个之间,除10月下旬为18个最少和12月下旬为45最多外,其余时期相近,在22~24个之间,同时,不同时期蛋白质吸收峰在面积和迁移时间上存在差异。结果表明,滞育期间进行着一定程度的蛋白质代谢,种类、数量和含量发生了变化。12月下旬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含量也有所变化,与气温下降抗冻蛋白产生有关。滞育期间蛋白质特征与非滞育蛹和滞育蛹羽化成虫有明显差异,表明滞育期间有着与其他发育阶段不同的生命特征。  相似文献   
26.
为深入了解枯叶蛱蝶(Kallima inachus)的滞育机理,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对越冬期间成虫蛋白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滞育期间进行着一定程度的蛋白质代谢,蛋白质种类、数量和含量发生了变化,但除11月下旬变化较大外,其余时期相对稳定.11月下旬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含量也有所变化,此期间可能产生了与抗寒性有关的抗冻蛋白.越冬期间蛋白质特征与非滞育成虫有明显差异,是不同发育阶段生命特征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27.
[目的]印度黄檀Dalbergia sissoo(Roxb.)是一种经济价值比较高的用材树种,对印度黄檀优株选择及优良无性系筛选,可以为印度黄檀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方法]本研究测定4种国外引进种源(N0、N2、I4和H6)印度黄檀母株株高和胸径,选择出20棵优株;并通过嫁接进行无性系苗木繁殖,测定2年生无性系苗木胸径和株高,比较分析了20个无性系株高和胸径,筛选出优良无性系用于印度黄檀优良品种选育。[结果]4个种源的印度黄檀母株株高和胸径变异系数较大,选择的20棵优株株高和胸径约等于或大于母株平均株高和胸径的130%;9和10号无性系株高和胸径均明显大于其它无性系,且变异系数远远小于母株;其次为12、18、19和20号无性系;9和10号优株,树干较直,胸径较大,超过母株平均值的170%;9和10号无性系株高和胸径均超过对照的130%,可作为优良无性系。[结论]本研究选择了20棵印度黄檀优株,并繁殖出20个无性系,筛选出9和10号作为优良无性系,用于之后的印度黄檀优良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28.
光照对柑橘凤蝶滞育蛹发育历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消除滞育对蝴蝶产业的不利影响,利用人工气候箱,对光周期与光脉冲对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滞育蛹发育历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LD12:12时,滞育蛹第14 d开始羽化,持续86 d,平均历期39.6 d;LD15:9时第18天开始羽化,持续7 d,平均历期40.7 d.25℃时,LD12:12和LD15∶9:00时开始羽化时间相同,均为第8 d;LD12∶12时羽化持续30 d,平均历期21.9 d,LD15∶9时持续27 d,平均历期为19.8 d.在25℃时,断光后间隔2 h进行2 h光脉冲处理,羽化提前1 d,在第10 d开始羽化,平均历期缩短1.4 d,为12.8 d;断光4 h后进行2 h光脉冲处理,羽化延迟7 d,第10 d开始羽化,平均历期延长1.3 d,为13.1 d.结果表明,光周期和光脉冲对滞育蛹发育历期均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显著.光照不是影响柑橘凤蝶滞育蛹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9.
作者就上海梅陇、广州天河和江西莲塘的小菜蛾对拟除虫菊酯的抗药性及其与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MFO)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海种群(R)对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氯菊酯的 LD_(50)分别是江西种群(S)的>10414倍、2102倍和245倍。广州种群分别为>10414倍、>3569倍和1533倍。活体增效试验表明,酯酶抑制剂 TBPT 在低剂量(0.208μg/虫)时,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都无增效作用,在高剂量(2.08μg/虫)时分别增效41.7倍和110倍。用 MFO的抑制剂 PB 作同样处理时,低剂量的 PB 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的增效作用分别为5倍和12.9倍;高剂量的 PB 对溴氰菊酯增效562倍以上。~(14)C-氰戊菊酯代谢的离体研究结果表明,R 小菜蛾代谢~(14)C-氰戊菊酯的速度是 S 小菜蛾的2.1倍,TBPT 抑制~(14)C-杀灭菊酯的代谢约20%,而PB 抑制50%以上。由此可以得出结论,MFO 是小菜蛾对拟除虫菊酯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0.
光周期和温度对美凤蝶滞育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光周期和温度对美凤蝶峨眉种群滞育诱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周期对美凤蝶滞育的诱导作用与温度有关,在20℃的恒温条件下,光照在12~13 h范围内,随着光照时间的缩短,滞育个体增加,在光照时间短于12.5 h后达到100%;在25℃时,光照时间在11~13.5 h范围内,随光照时间的缩短,滞育率增加,但没有出现全部个体滞育的情况,最高滞育率为94.5%;在30℃时,在实验光周期范围内没有出现滞育个体.温度对滞育的影响受光周期的影响,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滞育率下降,当温度上升幅度达到30℃,无论长短光照条件下均不出现滞育个体.只有在短光照条件下,低温才有利于滞育,而长光照和高温则有利于个体的发育而抑制滞育产生.短光照对滞育的诱导作用具有累积效应.在20℃恒温条件下,美凤蝶的临界光周期为LD 13 h 11 min:10 h 49 min;而在25℃恒温条件下,美凤蝶的临界光周期为LD 12 h 49 min:11 h 11 min.随着温度的升高,临界光照长度缩短.美凤蝶对光周期的敏感期为5龄幼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