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8篇
林业   20篇
综合类   2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为了深入了解柑橘凤蝶滞育机理,利用比色法测定了非滞育蛹、滞育蛹和滞育蛹羽化成虫不同发育阶段RNA和DNA含量.结果表明,非滞育蛹RNA含量在8.064 3~13.035 3 μg·mg-1之间,滞育蛹在9.917 7~13.532 7 μg·mg-1之间,羽化成虫初期为20.717 0μg·mg-1;非滞育蛹DNA含量在0.422 7~0.542 0 μg·mg-1之间,滞育蛹在0.459 0~1.100 7 μg·mg-1之间,羽化成虫初期为1.838 0 μg·mg-1.滞育期间核酸含量较高,表明蛋白质代谢和细胞分裂较为活跃;核酸含量及变化与发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消除滞育对蝴蝶产业的不利影响。[方法]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温度对美凤蝶滞育蛹发育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羽化温度在15、20、25和30℃时,滞育蛹最早羽化分别在第63、33、11和14天,发育历期分别为71.2、40.5、22.0和16.8d,羽化持续时间分别为16.0、16.0、14.0和6.0d。同时,低温处理(10℃)显示,25℃时,长光照下,低温处理0、20和40d后,滞育蛹分别在处理后第24、19和17天开始羽化,羽化时间持续分别为22.0、12.0和9.0d,发育历期分别为35.8、24.5和21.3d。[结论]随着羽化温度升高和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滞育蛹羽化时间提前,发育历期缩短,温度越高或低温处理时间越长,羽化越早,发育历期越短。25℃和低温处理20.0d滞育蛹的羽化率最高,是促进美风蝶滞育发育的较适合条件。  相似文献   
43.
枯叶蛱蝶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扫描电镜对枯叶蛱蝶成虫触角及其感器外部形态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枯叶蛱蝶触角为棒状,其上共有5类感器,即B(o)hm氏鬃毛、鳞形感器、毛形感器(Ⅰ、Ⅱ)、腔锥形感器和刺形感器,并对各类型感器的分布和数量进行了描述.雌雄虫触角感器形态相同,在感器数量与分布上,只在鳞形感器、毛形感器(Ⅱ)的数量以及腔锥形感器分布上略有差异,其他感器类型的数量和分布都没有明显差异.在感器总数上,雄虫多于雌虫,但雌雄触角性二型现象依然不明显.对其触角的研究是探索其嗅觉识别机制的前提.  相似文献   
44.
光周期对枯叶蛱蝶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促进枯叶蛱蝶人工规模化养殖,观察了人工气候箱中20℃时不同光周期下枯叶蛱蝶幼虫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光周期对枯叶蛱蝶幼虫及幼虫在不同光周期下蛹的发育历期影响明显,1~5龄幼虫发育历期分别在4.1~5.2、4.8~6.6、4.8~7.0、6.3~8.3 d和11.2~13.8 d之间,蛹发育历期在19.5~24.4 d之间;幼虫最长和最短历期分别相差1.1、1.8、2.2、2.0 d和2.6 d;蛹相差4.9 d.同时,光周期对幼虫和蛹存活率也有一定影响,不同光周期下幼虫期存活率在64%~92%之间,除12.0 h光照时为64%较低外,其余光照下均超过80%;蛹存活率除12.0 h光照时为77%和12.5 h光照时为87%略低外,其余均在90%以上.在20℃时,人工规模化养殖选择12.5 h或14.0 h光照较好.  相似文献   
45.
[目的]为深入了解美凤蝶滞育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比色法,测定非滞育蛹为、滞育蛹和滞育蛹羽化成虫不同发育阶段RNA和DNA含量。[结果]非滞育蛹RNA含量为4.614 0~7.946 3μg/mg,滞育蛹为4.326 0~5.885 3μg/mg,羽化成虫初期为20.7793μg/mg;非滞育蛹DNA含量为0.448 7~0.535 0μg/mg,滞育蛹为0.452 0~0.828 3μg/mg,羽化成虫初期为1.727 0μg/mg。[结论]核酸含量与变化与发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46.
枯叶蛱蝶非滞育成虫与越冬成虫核酸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枯叶蛱蝶滞育机理,利用比色法测定了非滞育成虫和越冬成虫不同发育阶段的RNA和DNA含量.结果表明,非滞育成虫RNA含量为21.0687~31.9513μg/mg,DNA含量为1.1677~1.2817μg/mg;越冬成虫RNA含量为10.0967~14.3193 μg/mg,DNA含量为1.3673~2.7610 μg/mg.核酸含量变化与发育阶段有关,与生殖系统发育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7.
枯叶蛱蝶非滞成虫与滞育越冬成虫蛋白质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了解枯叶蛱蝶滞育机理,利用比色法,测定了非滞育成虫和越冬成虫不同发育阶段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非滞育成虫蛋白质含量在277.8097~324.1930mg/g之间,整个非滞育成虫期间,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差异明显;越冬期间,成虫的蛋白质含量在144.4290-300.9933mg/g之间,含量从1月下旬至2月下旬有较大幅度上升,其余时期差异不大。蛋白质在枯叶蛱蝶不同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代谢特征。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颜色和气味对红锯蛱蝶觅食的引诱作用。[方法]分别测定不同颜色和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对红锯蛱蝶的引诱效应。[结果]实验发现:视觉和嗅觉信号对红锯蛱蝶觅食均有引诱作用,红、粉、黄、紫、白5种颜色中,红锯蛱蝶明显偏好白色假花(占总访问次数的56.67%),对黄色(20.00%)和粉红色(15.00%)假花的趋性次之;灯光的选择中,夜晚的引诱效果好于白天,粉红色灯光(42.22%)对红锯蛱蝶的诱集效果最好;红锯蛱蝶对蜜源信息挥发物有明显的趋性,无气味时,访花次数较少,添加气味后,访花次数急剧增加,其中,1%水杨酸甲酯(35.17%)和化合物组合(1%α-蒎烯+1%水杨酸甲酯+1%1-辛醛)(32.42%)对红锯蛱蝶的引诱效果最明显。[结论]研究表明:视觉和嗅觉信号均在红锯蛱蝶的觅食过程中发挥作用,但觅食时更侧重依赖嗅觉信号选择合适的食物。红锯蛱蝶明显偏好白色,可能与白色的强反光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