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6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5篇
  30篇
综合类   143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建立一种科学、合理、高效的生物滤器设计方法,以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在大西洋鲑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应用为例,首先应用物质平衡原理精准计算循环水养殖系统最大氨氮产生量、最大允许氨氮浓度、生物滤器满足不同要求的流量等关键参数;随后根据移动床生物反应器的特点结合理论目标负载和生产经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优化,并确定生物滤器的运行参数(流量286 m3/h、水池规格4 m×4 m×2. 5 m、水力停留时间29 min、循环次数20次/d等);最后根据设计标准等确定池体、供水设备、Kaldnes K3填料(填充率40%)、曝气设备(JGR150型罗茨鼓风机)等参数。本设计可为工业循环水养殖模式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2.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观察和教学实验等研究方法,以动作技能教育目标为依据,结合幼儿身心发育特征、动作技能形成理论和动作教育中核心动作经验理论,构建出3~6岁儿童教育中核心动作内容体系,并通过教学实验验证表明:在3~6岁核心动作经验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对幼儿动作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将为幼儿早期的动作技能教育和幼儿课程体系的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不同土地利用形式下表土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江流域肇庆市三叉顶自然保护区典型样地调查,对比分析了林地(针阔混交林、竹林、马尾松林)、农用地(果园、稻田、旱地)与邻近荒地的0~20e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有机碳含量大小顺序为林地(20.71±5.24g·kg^-1)〉农用地(13.50±6.05g·kg^-1)〉荒地(12.87±4.20g·kg^-1)。林地比农用地、荒地表土有机碳含量分别高出53.35%和60.83%。林地表土有机碳含量极显著高于农用地和荒地,而农用地和荒地间则无显著差异。表土有机碳密度差异极显著,有机碳密度大小顺序为林地(3.09±0.88kg·m^-2)〉荒地(2.99±0.93kg·m^-2)〉农用地(2.28±1.01k·m^-2)。(2)针阔混交林、竹林、马尾松叶林3种林分类型的表土有机碳含量、密度的大小顺序均为针阔混交林〉竹林〉马尾松林;在有机碳含量方面,针阔混交林与马尾松林有显著差异;针阔混交林、竹林均与荒地有显著差异,而马尾松林与荒地则无显著差异。在有机碳密度方面,针阔混交林与马尾松林有显著差异。(3)3种农用地有机碳含量大小顺序为果园〉稻田〉旱地,果园与旱地之间有显著差异,旱地有机碳含量比果园低41.91%,旱地与水稻田之间无显著差异,三者与荒地均无显著差异。有机碳密度顺序有所变化,大小顺序为果园〉旱地〉稻田,三者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旱地、水稻田均与荒地有显著差异。(4)土壤氮水平、电导率对林地、农用地土壤碳固定有正效应,而容重则有负效应;而受施肥和耕作等因素影响,农用地的表土有机碳含量还与石砾含量显著负相关;荒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则仅与容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4.
节水灌溉对水稻抗逆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防雨篷池栽试验,以土水势为灌水下限控制指标,重点研究了不同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结实期时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质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等生理形状指标相对值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宜土壤水分胁迫下,即土水势高于-30kPa,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质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相对值有所升高,当土壤水分低于灌溉下限复水至土壤饱和时,有所恢复,随着生育时期延长,变化趋势平稳,这说明叶片本身存在一定对干旱胁迫适应与调节能力。当水势低于-30kPa时,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质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相对值显著升高,抗旱性强品种的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质膜透性增加或升高幅度小,抗旱性强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升高幅度大。花后16天,细胞质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相对值降低。  相似文献   
55.
粤西桉树人工林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2 hm~2样方的调查数据,结合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对广东省肇庆市三叉顶自然保护区桉树人工林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土壤水分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不同林龄桉树林不同土层水分含量差异明显(P<0.05).1年生桉树林0~25,25~50 cm层土壤水分变异函数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指数模型,3年生桉树林各层土壤水分变异函数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球状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同林龄桉树林各层土壤水分均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且自相关部分的空间变异性在总的空间变异性中占主要部分.同林龄桉树林在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具有相似的空间自相关变化趋势,不同林龄桉树林相同土层土壤水分的空间自相关变化趋势差异明显.Kriging插值分析显示.1年生桉树林各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小,空间依赖性小,破碎化程度相对较高.3年生桉树林各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大,空间依赖性相对较高,破碎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56.
西江中下游生态公益林小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东省德庆县三叉顶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公益林气温、相对湿度和太阳辐射进行了定位观测,以空旷地为对照,分析生态公益林的小气候效应.结果表明:在2006年8月和2007年5月典型晴天,生态公益林林地气温平均比空旷地气温分别低1.7和1.6℃,林地相对湿度平均比空旷地相对湿度分别高8.3%和2.2%,2006年8月和2007年5月典型晴天森林平均透射率分别为5.9%和7.7%;空旷地与林内的气温、相对湿度和太阳辐射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0.879和0.889.  相似文献   
57.
为了建设高效的水源涵养林、正确评价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笔者在广东省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对0~1 m厚土壤层的孔隙贮蓄水分与现实吸持水分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潭保护区中,现实贮蓄水分数量受到土壤总孔隙贮蓄、毛管孔隙贮蓄和非毛管孔隙贮蓄的显著影响,而可有效吸收数量仅受到非毛管孔隙贮蓄的显著影响。在各显著回归关系中,除现实贮蓄水分数量与非毛管孔隙贮蓄表现为负的相关外,其余均为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8.
江苏省天蛾科昆虫(鳞翅目:天蛾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找与汇总,总结出江苏省天蛾科昆虫32种18亚种,分属于5个亚科、27个属。记述了每个种类的寄主、异名、别名及分布。  相似文献   
59.
针对海水鱼类半滑舌鳎养殖池排出水中大量絮状悬浮物难以用常规机械过滤法去除的问题,选择适应能力强的滤食性双壳贝类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通过现场实验测定了它们对鱼类养殖排出水中悬浮物的生物滤除能力。结果表明,在海水流速为100L·h-1条件下,牡蛎[壳高(9.80±0.45)cm,湿重(117.0±10.0)g]和贻贝[壳高(6.54±0.26)cm,湿重(29.7±2.4)g]对养殖排出水悬浮物的生物沉积速率分别为40.28~45.30mg·ind-1·d-1[平均(43.40±2.16)mg·ind-1·d-1]和6.96~8.87mg·ind-·1d-1[平均(7.66±0.99)mg·ind-·1d-1];在实验海水流速为150L·h-1条件下,牡蛎[壳高(9.33±0.99)cm,湿重(95.8±31.4)g]和贻贝[壳高(6.39±0.91)cm,湿重(28.0±15.4)g]对悬浮物的生物沉积速率分别为13.68~22.50mg·ind-1·d-1[平均(17.35±4.59)mg·ind-1·d-1]和5.37~...  相似文献   
60.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基于产学研平台对《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主要包括:教学内容重组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的革新。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