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7篇
  27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早熟晚粳(南粳44)、迟熟中粳(南粳45)和中熟中粳(苏香粳3号)等3种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防虫网覆盖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防虫网覆盖育秧可减少农药施用量(有效成分)达3.05 kg/hm2.防虫网覆盖可降低网室内气温和秧田地温,进而间接影响水稻秧苗素质,但存在品种间差异.防虫网覆盖显著增加南粳44秧苗株高,增幅达20.02%,但显著抑制南粳44分蘖,降幅达38.46%,对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无显著影响;防虫网覆盖对南粳45株高和分蘖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促进南粳45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增幅达39.75%;防虫网覆盖对苏香粳3号分蘖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其秧苗株高,增幅达16.75%.防虫网覆盖显著提高南粳44、南粳45、苏香粳3号秧苗氮素吸收;防虫网覆盖显著提高苏香粳3号和南粳44对磷素的吸收,但对南粳45无显著影响;防虫网覆盖显著促进南粳44对钾素的吸收,但对南粳45和苏香粳3号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2.
建立测定有机肥中19种磺胺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有机肥样品用酸化乙腈超声提取,经无水硫酸镁、PSA、C18净化,涡旋离心后定容,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19种磺胺。结果表明,添加浓度为20.0~250 μg·kg-1时,有机肥中磺胺添加回收率为73.0%~111.0%,相对标准偏差为0.2%~13.0%;磺胺醋酰、磺胺噻唑、磺胺甲噻二唑、磺胺氯哒嗪的检出限为6 μg·kg-1,定量限为20 μg·kg-1;其他15种磺胺类药物的检出限为3 μg·kg-1,定量限为10 μg·kg-1。  相似文献   
23.
对湘湖流霞、丹阳点绛、湘湖烟雨、小娃娃、小樱桃、小绣球、越城晚霞、月光、曙色、粉月、星月朦胧、大师、鼓浪小红13、红灯笼、童乐、童趣等16个小型荷花品种进行0%、22%、58%、70%的遮阴处理,通过研究不同遮阴处理对荷花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选出耐阴性强的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荷花在遮阴情况下都可以通过改变外在结构和内部物质含量的方法来适应弱光环境。在弱光环境下,荷花的立叶高度、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等都有所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有所降低。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等数学方法对荷花的耐阴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最终筛选出湘湖烟雨、湘湖流霞、曙色3个具有较强耐阴性的荷花品种。  相似文献   
24.
[目的]考察不同添加量银杏叶提取物对发酵乳贮藏期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持水率、黏度、乳酸菌活菌数、抗氧化能力、感官评价方法测定不同添加量银杏叶提取物制备的发酵乳,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银杏叶提取物对乳酸杆菌和链球菌的活力没有显著影响,为保证活菌数在1.0×107 CFU/g以上,建议该发酵乳最多冷藏9天。在酸奶中添加银杏叶提取物可提高其抗氧化特性。添加银杏叶提取物的酸奶样品与对照组在风味和口感方面存在差异,且添加量越大差异越明显。[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本身作为一种中成药,具有成为一种新的功能性酸奶成分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5.
从品种特性、育苗、建园、果园管理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泡壳核桃丘陵山地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6.
氮利用率和氮转化率评价氮肥肥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平衡施肥理论和通用施肥模型,以河南省小麦氮肥肥效试验数据为例,分别求算长期定位试验、普通田间试验、示踪试验三种情况下的肥料氮利用率和氮转化率,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长期定位试验氮利用率和氮转化率都比较稳定;普通田间试验在最佳施氮情况下,氮利用率和氮转化率均与长期定位试验结果接近,但不同普通田间试验之间氮利用率变幅较大;示踪试验的氮利用率或氮转化率不能作为评价肥效和指导施肥的科学依据;②氮利用率低估了氮肥肥效;不考虑外源氮时则高估了氮肥肥效;使用氮转化率和外源氮是科学评价氮肥肥效的方法;③具体施肥实践时,可以不考虑外源氮而直接使用氮相对转化率评价肥效和指导施肥;参照长期定位试验的最佳施氮量,即使在不测定土壤氮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氮转化率半定量地指导施肥。  相似文献   
27.
不同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径流NPK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水稻品种苏101为供试材料,设置超高产生产技术、常规生产技术和减肥生产技术3个处理,研究不同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农田径流NPK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产生产技术水稻产量比常规生产技术增加了11.1%,减肥生产技术与常规生产技术产量差异不大;试验年度稻季农田总径流深为3.9×102 mm;稻田地表径流水体总N、总P和K流失量从高到低均依次为超高产生产技术、常规生产技术和减肥生产技术,处理间的差异多达到显著水平;减肥生产技术与常规生产技术稻田地表径流NPK流失率差异不大,但均显著大于超高产生产技术;不同栽培技术条件下水稻N肥的偏生产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减肥生产技术> 常规生产技术> 超高产生产技术;超高产生产技术在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稻田地表径流NPK流失量,虽然采取秸秆还田和耕翻措施可使其NPK流失率显著降低,但其N肥偏生产力显著降低,而采取秸秆还田的减肥生产技术,水稻产量与常规生产技术大致相当,且稻田地表径流NPK流失量显著降低,N肥的偏生产力显著增加,因而是一种更为环保型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8.
徐稻3号水稻超高产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徐稻3号的超高产栽培试验研究,明确了徐稻3号在江苏连云港地区作为麦茬稻人工育秧移栽要获得800 kg/667m2左右产量的最佳播种期为5月5~10日,秧田播种量控制在35 kg/667m2以内,氮肥施用量为22~23 kg/667m2,水稻生育前期与后期氮肥施用量的比例为(5.5~6)∶(4~4.5)。  相似文献   
29.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尿液中11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量,对标准溶液、体积、质谱峰面积、浓缩过程及回收率等测定不确定度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评定各不确定度分量及标准不确定度,得出11种β-受体激动剂的扩展不确定度在0.7 ~ 1.1 ng/mL范围内.由各因素对合成不确定度的贡献比分析可知,影响较大的因素为试验回收率及标准溶液浓度.  相似文献   
30.
建立了生猪异位发酵床垫料中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酰胺醇类和大环内酯类共54种抗菌药物残留量的LC-MS/MS检测方法.经超低温冷冻粉碎后的垫料样本,费休氏-库仑滴定法测定水分,Mcllvaine-Na2 EDTA缓冲液和乙腈提取,亲水亲脂平衡固相萃取小柱净化,LC-MS/MS法测定抗菌药物残留量,最终结果以折水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