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6篇
  5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36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益生菌干酪乳杆菌Zhang和双歧杆菌V9发酵豆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益生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V9单独及混合(1:1)发酵豆乳及以其制作的活性豆乳饮料进行研究,并测定了豆乳37℃发酵期间及活性豆乳饮料4℃28d贮藏期间的pH、TA、FAN和活菌数。结果表明,豆乳发酵过程中,混合发酵豆乳酸度变化大于单独发酵且可有效缩短发酵时间;B.animalis V9发酵的豆乳FAN含量变化最大。活性豆乳饮料贮藏期间,含有B.animalis V9活性豆乳饮料的pH值和TA变化不明显,含有L.casei Zhang活性豆乳饮料的pH值显著降低,TA显著升高;所有样品的FAN在贮藏7d期间显著下降,之后变化不明显;在28d贮藏结束时,L.casei Zhang和B.animalis V9单独及混合发酵豆乳饮料时活菌数分别是2.28×109cfu/g、4.27×108cfu/g、1.56×109cfu/g和2.8×108cfu/g。本研究初步表明,在豆乳中L.casei Zhang和B.animalis V9混合发酵优于单独发酵,在活性豆乳饮料中L.casei Zhang和B.animalis V9具有优良的贮藏稳定性,显示了其应用于发酵豆乳制品具有良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72.
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采用热脱附-气象色谱-质谱联用(TDS-GC-MS)法对浙江省永嘉县四海山林场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林空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成分含量及变化进行了春夏秋冬各1次测试。结果显示,黄山松林空气VOCs全年共检测到69种,其中萜烯类化合物年均相对含量最高,达40.92%,出现的物质有α-蒎烯、桉树脑和柠檬烯等;其次为其他类、醛类和脂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12.45%,12.22%和11.00%。黄山松林空气VOCs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以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分别占VOCs的32.06%,52.15%和58.86%;冬季以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达34.29%。总体来看,黄山松林空气中VOCs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有利于发展森林康养产业。  相似文献   
73.
为了研究永州贫钼地区与当地大豆品种"五月黄"相配套的钼肥施用方式,以"五月黄"为材料,2017年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5种钼肥施用方式(M1钼肥拌种、M2始花期叶面喷施、M3盛花期叶面喷施、M4钼肥拌种+始花期叶面喷施、M5钼肥拌种+盛花期叶面喷施,对照不施钼肥)对春大豆根系生长、根瘤发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M1、M4和M5处理均能显著增加盛花期大豆主根长、侧根数、单株根瘤数、根瘤干重、根干重,增幅分别达9.95%~12.85%、17.12%~20.56%、39.77%~44.88%、146.88%~159.38%、52.49%~60.83%;M2和M3处理对大豆主根长、侧根数、根瘤数、根瘤干重和根干重均无显著影响。(2)M1、M4和M5处理均能显著提升单株有效分枝数、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增幅分别为9.09%~36.36%、12.28%~13.84%、27.26%~31.06%;M2和M3对大豆单株有效分枝数、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影响,但能明显增加干物质积累量。(3)除M3外,施用钼肥均能显著提高大豆单株有效荚数,增幅为14.87%~23.32%;施用钼肥能显著提高大豆百粒重和产量,增幅分别为6.45%~10.52%和18.13%~31.34%,且较其他处理,M4产量最高;但施用钼肥会降低大豆每荚粒数。试验表明永州贫钼地区适宜的钼肥施用方式为0.8g/kg大豆钼肥拌种+始花期叶面喷施900g/hm2钼肥。  相似文献   
74.
 水稻条斑病(Bacterial leaf streak, BLS)由稻黄单胞菌种下的致病变种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Xoc)侵染引起,已成为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的一个重要病害。为了筛选防治BLS的生防细菌,本研究以Xoc的模式菌株RS105为靶标菌,采用平板稀释和抑菌圈法,从辣椒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181-7。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高地芽胞杆菌,命名为Bacillus altitudinis 181-7。针对14种植物病原细菌和3种病原真菌的拮抗谱试验发现,181-7对Xoc和水稻白叶枯病菌(X. oryzae pv. oryzae, Xoo)表现特异性的拮抗作用,对禾谷镰刀菌也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基因组信息显示,181-7携带一个环状的质粒,含有3 826个开放阅读框,含有涉及抗真菌、抗逆、诱导植物抗性和促进植物生长等特性的相关基因。AntiSMASH的分析显示,181-7含有地衣杆菌素(lichenysin)、丰原素(fengycin)、菌溶素(bacilysin)、细菌素(bacteriocin)以及噬铁素等抑菌活性代谢产物。温室的初步试验结果显示,在感病水稻品种‘原丰早'上, 181-7对Xoc在水稻叶片上引起的水渍症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表明, B. altitudinis 181-7具有防治水稻条斑病的潜力。这些研究为水稻条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微生物资源,也为后续生防机理的探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5.
<正>吉林省靖宇县是吉林长白山人参的重点产区之一,近几年来,由于不少参农在生产上还一直沿用几种常规农药来防治人参病害,导致常见病害一度流行发生,给人参生产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天沐是一种低毒、长久持效的唑类新型杀菌剂,内吸性强,杀菌谱广。为了探索天沐等6种新农药对人参黑斑病、疫病、灰霉病等流行性病害的防治效果,以便为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可靠依据,特进行此实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6.
77.
通过低温压榨亚麻籽获得冷榨亚麻籽油(cold-pressed flaxseed oil, CFO),并分析了其主要理化指标,着重研究CFO的静态流变特性和动态流变特性,同时分别采用Casson、Herschel-Bulkley和Bingham模型对其流体行为进行拟合,并采用Arrhenius方程分析其粘度热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剪切速率为0.1~200 s-1下,CFO由非牛顿流体逐渐转化为牛顿流体;当剪切速率大于10 s-1时,CFO呈牛顿流体;同时分析得出CFO的粘度活化能为3 095.4 cal/mol;CFO的粘度、剪切应力、损耗模量、塑性稠度系数、高剪切极限粘度和稠度系数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但是温度变化对CFO的贮能模量影响不显著;另外通过比较3个流变模型得出Bingham模型适用于CFO。   相似文献   
78.
2021年6月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自然感玉米鞘腐病的玉米植株中分离鉴定病原菌并观察分析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致病菌株(QF-1RC)形态学结构与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一致。基于rDNA-ITS和微管蛋白序列分析发现,该病原菌与拟轮枝镰孢菌MN652651和FR997663的相似度达99%,结合形态学和与分子生物学的鉴定结果将其定为拟轮枝镰孢菌。生物学特性观察发现,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弱酸弱碱环境下均有利于菌丝生长,全光照环境条件下菌丝生长速率快,不同C、N源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有一定的影响,D-纤维二糖培养基上菌丝生长相对受限,在海藻糖和D-半乳糖培养基上菌株产孢量较多,硫酸铵培养基上病原菌生长相对受限,乙酸铵培养基上菌株产孢量最多,硝酸钠培养基上菌株产孢量较少。  相似文献   
79.
分析了2010年上海空港检疫部门截获的不同来源地旅客携带的禁止入境物的类别和截获量、旅客携带物中检出有害生物的情况以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主要压力来源和风险,为确定重点查验人群提供参考;并对如何提高检疫工作有效性、降低旅客携带禁止进境物数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0.
鸢尾黄斑病毒几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带有鸢尾黄斑病毒的烟草叶片为材料,研究建立了IYSV的普通RT PCR、免疫捕获RT PCR和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RT PCR方法,并比较了几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结果表明,DAS ELISA检测灵敏度较低,为1 mg带毒叶片。而各种PCR方法的灵敏度均高于DAS ELISA 100倍以上,其中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RT PCR检测灵敏度最高,可从0.4 μg的带毒叶片中检出IYSV,而RT PCR的灵敏度为40 μg带毒叶片,IC RT PCR的检测灵敏度是RT PCR的4倍。鉴于DAS ELISA灵敏度较低,建议在用ELISA初筛时,如样品OD405值与阴性对照OD405值之比在2.0左右时需要再用分子方法加以确证,以防漏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