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林业   7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藏东南德姆拉山西坡及波密河谷蚂蚁群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样地调查法和搜索调查法研究了藏东南德姆拉山西坡及波密河谷11块样地的蚂蚁群落。采获蚁科昆虫3亚科10属27种,多数物种为稀有种。调查数据显示,样地的物种数目0~11种(平均5.9种),个体密度0~1 706.2头·m-2(平均270.7头·m-2),多样性指数0.346 1~1.207 3(平均值0.795 3),均匀度0.215 0~0.770 3(平均值0.474 6),优势度指数0.383 5~0.811 9(平均值0.578 4)。在垂直带上,个体密度随海拔升高大体呈现降低趋势,山体中部物种数目低于山体下部和上部。各样地蚂蚁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没有呈现规律性变化,但均匀度与优势度成负相关关系。蚂蚁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同时受到海拔高度、地貌条件和植被状况的影响。蚂蚁群落相似性系数表明不同样地蚂蚁群落间差异显著,说明藏东南德姆拉山生态系统中生境存在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焉耆盆地工业番茄滴灌节水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了工业番茄滴灌节水制度以及2009年焉耆盆地工业番茄膜下滴灌的增产优势。结果表明,焉耆盆地工业番茄滴灌的节水作用明显,增产效果显著,各滴灌处理平均产量达150t/hm2以上;不同的灌溉定额和滴灌次数显著影响产量,滴灌次数增加,产量也增加,但当灌溉定额增加至4500m3/hm2时,产量呈降低的趋势;焉耆盆地工业番茄兼顾高产和节水的滴灌最佳灌溉方案为滴灌次数14次、灌水定额为3300m3/hm2。  相似文献   
13.
2007年7月16~18日,新疆巴州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灾害性暴雨天气过程。通过对天气过程环流形势、水汽条件、高低空急流、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巴州地区汛期大降水天气过程发生的有利天气形势、水汽来源以及云图和雷达特征,积极探索了数值预报产品与天气图配合使用的方法,为今后预报巴州大降水天气和防灾减灾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喜马拉雅山的蚂蚁分布规律,2016年在普兰段和吉隆段采用样地调查法,分析蚂蚁的多样性指标。结果表明:在普兰段和吉隆段观察到9 955头蚂蚁,经鉴定2个地段的蚂蚁隶属于3亚科,9属,15种,普兰段有5种,吉隆段有14种;蚂蚁群落的物种数目、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呈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基本规律,同时存在多域效应现象。气温和降雨制约着蚂蚁物种的垂直分布,植被类型和地貌特征影响着蚂蚁个体密度,坡向和海拔对蚂蚁群落分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揭示喜马拉雅山蚂蚁多样性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珠峰段海拔5260~1840m范围的蚂蚁群落结构。观察蚁科Formicidae昆虫22796头,经鉴定隶属于3亚科、14属、23种,发现中国新记录种3个:阿富汗红蚁Myrmica afghanica Radchenko&Elmes、阿氏红蚁M.alperti Elmes&Radchenko、帕氏红蚁M.pachei Forel。结果显示珠峰段蚂蚁群落中发现优势种2个(樱花帕拉蚁Paraparatrechina sakurae(Ito)和光亮黑蚁Formica candida Smith,占物种数的8.70%),常见种11个(占物种数的47.83%),稀有种10个(占物种数的43.48%),丰富的稀有种提升了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珠峰段北坡和山间谷地的蚂蚁群落相似性较大,与南坡的蚂蚁群落差异显著。北坡和山间谷地海拔较高,属于古北界范围,蚂蚁物种贫乏;南坡海拔跨度大,分属于古北、东洋两界,蚂蚁物种丰富。说明蚂蚁群落结构主要受气温影响,海拔高差决定蚂蚁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本研究在珠峰段记载蚂蚁23种,其中发现中国新记录种3个、西藏新记录种4个、待定种5个,丰富和完善了喜马拉雅山蚂蚁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实施松毛虫可持续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影响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动的因子和长期防治实践证明:只有实施可持续控制策略,才能做到经济、安全、持久、有效地控制松毛虫危害。实施可持续策略,必须转变观念,在指导思想上,必须由重“除治”向“防治”转变;在治理策略上,必须由治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转变;在措施上,要从以化防为主,向以生防为主转变。为此,必须遵循做好监测工作,采取以预防主为,以营林措施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导,科学地采取生物、化学、物理防治等相辅相成的系统综合措施,才能较持久地控制虫灾。  相似文献   
17.
根据影响该虫种群数量变动的因子和 15a多治理实践证明 :只有实施可持续控制策略 ,才能做到符合生态学原则 ,经济、安全、持久、有效地控制小蠹虫危害。实施可持续控制策略在治理策略和防治措施上必须转变观念。在防治措施上 ,要强调因时因地制宜 ,实施区别对待、分类施治的原则 ,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逐渐增加松林的生物多样性 ,使其结构趋向合理 ,从而达到松林生态系统的持续平衡发展 ,较持久地控制小蠹危害  相似文献   
18.
新疆南疆地区昼夜温差大,对温室大棚的农作物生产影响很大,为及时了解温室大棚的温湿度变化情况,设计一套较为实用的温室大棚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实现温湿度的自动监测、自动调节、自动控制等,具有人机界面监控功能,还能将温湿度信息通过短信告知管理人员,方便快捷,可以减轻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体现自动控制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