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8篇
农学   3篇
  5篇
综合类   2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41.
42.
丹江口湖北库区不同调控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丹江口湖北库区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从林分结构、天然更新演替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探讨不同调控密度的林分特征。结果表明,林分密度的降低有利于乔木层平均树高、平均胸径、优势高、枝下高的明显增加,不同调控密度林分高度分布整体均呈现正态分布曲线,但不同密度林分其峰值波动范围的宽窄程度各不相同,低密度林分高度结构更趋于完整;高密度林分立木胸径以小径阶为主,低中密度林分大径阶立木数量则明显增加。高中低密度马尾松林下更新树种种类分别为5种、7种和8种,均以栓皮栎和盐肤木构成其优势更新树种;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更新幼苗数量以及更新层优势种幼树幼苗与乔木树种数量之比均表现为逐渐降低趋势,且更新幼苗多集中在高度≥50 cm范围。马尾松林分密度的降低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林下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但不同层次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3.
为阐明不同材质植被毯覆盖对干旱地区露天煤矿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以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大峰矿为研究对象,分析秸秆、椰丝及秸秆-椰丝3种不同材质植被毯覆盖后矿区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脲酶、蛋白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结果表明:1)植被毯覆盖增加土壤表层有机碳和总氮含量且最大值为椰丝植被毯覆盖土壤,总磷含量无明显变化,10~20 cm土壤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无明显变化;2)植被毯覆盖增加C/P、N/P且最大值同样为椰丝植被毯覆盖土壤,C/N无明显变化;3)植被毯覆盖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裸地,且0~10 cm大于10~20 cm,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变化,过氧化氢酶活性仅有椰丝植被毯的0~10 cm显著高于10~20 cm;4)土壤酶活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和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TP、C/N是制约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子,而N/P、TN是驱动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三种植被毯覆盖后,土壤表层养分含量增加,同时增加了土壤表层的C/P和N/P,且促进表层土壤酶活性。此外,4种酶活性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相对于秸秆、秸秆-椰丝植被毯,椰丝植被毯提供土壤养分的能力更强。土壤酶活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和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TP、C/N是制约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子,而N/P、TN是驱动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上述结果表明,植被毯覆盖后增加了土壤表层养分,同时促进表层土壤的酶活性。研究结果能够为旱区露天煤矿土壤植被毯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湖北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科学地进行湖北省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的监测,合理地评价和经营森林资源,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提供的中国自然资源数据,以及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多次对湖北省森林资源清查的数据,从森林资源面积、蓄积量、组成结构等方面总结分析了34年来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林业用地面积和蓄积均呈下降趋势,其后,由于湖北省政府及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实施一系列林业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工程,如"十年绿化湖北"、国家"长防林工程"、"平原绿化工程"等,湖北省森林资源自1985年以来持续稳定增长,为湖北省生态安全的构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为研究武汉城市森林常见植物物候节律特征,以武汉九峰国家森林公园内的18种常见树种为观测对象,基于连续3年的物候观测数据开展主要树种物候特性研究,绘制树种物候图谱,并分析物候现象间的相关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树种物候期与温度和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其中影响萌动期、展叶期、开花期和果实或种子成熟期的主要环境因子为≥5℃的积温、平均气温和累积降雨量,落叶期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平均气温、平均降雨量及≥5℃的积温,且不同环境因子在不同物候期存在正反效应的差异。利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萌动期、展叶期、开花期和果实或种子成熟期进行物候型聚类,初步确定萌发型3个、展叶型2个、开花型3个、果实成熟型3个,而且按照“萌动型—展叶型—开花型—果实成熟型”进行链接和归并,18种树种共划分出9个物候类型。本研究有助于了解武汉地区常见树种物候变化特征,为城市森林树种筛选、林木培育管理以及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不同泡桐品种在湖北低山丘陵区的生长适应性及不同造林密度对泡桐幼林生长量的影响,在京山市虎爪山林场对6个不同泡桐品种1 a生苗期生长量及3种不同造林密度的泡桐幼林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桐1号表现最为优良,与9501相比,胸径生长量提高51.38%,树高生长量提高37.56%;造林密度对泡桐胸径和树高生长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均随种植密度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47.
江汉平原连栽杨树人工林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连栽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第1代林相比,第2代林土壤pH值有所提高,有机质、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pH值提高了2.42%,有机质降低了4.65%;连栽导致N、P、K大量元素下降了2.88%~12.20%,且对N影响最大,K次之,P最小,土壤N、P、K养分库有效性指数下降了3.82%;连栽导致微量元素下降了2.27%~53.37%,且对Zn影响最大,其后依次是Cu、Fe、Mn和S,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综合指数降低了12.51%.  相似文献   
48.
南方型杨树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湖北省10个县、市31块标准地的11种主要密度类型林分的生物量与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方型杨树单木生物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林分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在各组份生物量中,树干最大,树枝其次。单木和林分地上部分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达91.22%~92.19%,且林分密度越高,比例越大。中等密度林分的生物量结构特征较合理,生产潜力较大,应作为全省杨树栽培的主要模式。林分密度对净生产力有显著影响,随着林分密度的降低,林分和林分各组份的净生产量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49.
南方型杨树人工林最适经营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湖北省南方型杨树人工林的现实特点,根据31块详细样地资料,以密度二次效应模型为基础,利用动态规划方法,对南方型杨树人工林的最适经营密度进行了探讨,同时,在兼顾单株营养面积和群众栽培习惯,以及造林可操作性的前提下,提出了适合于南方型杨树人工林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株行距,可为造林施工、林分抚育间伐和综合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本文对10年生火炬松种源木材径向、弦向、纵向、体积全干干缩率和差异干缩等5个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5个性状与树高、胸径、材积、晚材率、气干密度、绝干密度和基本密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选用晚材率大、木材密度高的优良种源或无性系造林,培育纵向干缩率小、差异干缩小、尺寸稳定性好的优质木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