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5篇
林业   28篇
综合类   7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研究了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Blessig)成虫的日活动节律,结果表明,栗山天牛成虫的取食、交配、产卵、爬行和飞翔等行为的昼夜节律均表现为单峰型。其取食的高峰期是在晚上18时至20时;交配高峰期为17时至22时;产卵和爬行的高峰期均为19时至22时;飞翔的高峰期为19时至21时。提出了昆虫活跃值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评价了栗山天牛成虫的群体活跃值,结果表明,栗山天牛成虫的群体活跃值日变化规律亦为单峰型,而且不同时间的活跃值差异极显著,成虫主要在下午16时至晚上24时活动,高峰期是天黑以后的19时至21时。在高峰时段,栗山天牛雌雄成虫的活跃值差异不显著,但部分行为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天气条件下栗山天牛成虫的活跃值差异显著,晴天成虫的活力最强,阴天次之,雨天成虫的活动能力最弱,而且全天没有明显的活动高峰期。温度在22℃~26℃、相对湿度在50%~80%时利于天牛成虫的活动。  相似文献   
32.
33.
对于第1代幼虫,当注射点距幼虫的距离为0~2㎝时,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两种药剂的致死率均高达100%,当距离为2~6㎝时,两种药剂的致死率达70%左右。对于第2代幼虫,当注射点距幼虫的距离为0~4㎝时,两种药剂的致死率均较高,接近100%,当距离为4~6㎝时,两种药剂的致死率达70%左右。因此,最佳注射点在距幼虫6㎝以内的虫孔处。  相似文献   
34.
萧氏松茎象幼虫的位置与流脂孔的方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萧氏松茎象幼虫的位置与流脂孔的方位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虫的位置与流脂孔的方位关系在不同方位的比例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幼虫位于流脂孔下方的比例最高,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虫的比例分别接近30%和40%。位于上方、左上和右上方的比较较低,只有5%左右。  相似文献   
35.
萧氏松茎象是我国南方近年来爆发成灾的钻蛀性害虫。本文通过对固定样地的监测,研究萧氏松茎象入侵湿地松幼林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随着湿地松林龄的增加,萧氏松茎象幼虫危害加重,同时湿地松的耐害能力也在提高;萧氏松茎象入侵初期,主要在离虫源地较近的地方,后逐渐扩散;上坡的危害致死率超过60%,高于下坡的30%;随着林龄的增加,萧氏松茎象危害的高度也在增加。  相似文献   
36.
花绒寄甲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绒寄甲是天牛类林木蛀干害虫的主要天敌昆虫。文章研究了野生花绒寄甲种群和室内饲养种群的过冷却点,并对其野外栖息的树体内洞穴的温度进行了监测,比较了树体内外温度差异。结果显示,花绒寄甲野生种群的过冷却点平均为-23.9℃,最低可达到-27.3℃。室内饲养种群的耐寒能力较差,平均过冷却点为-15.9℃,最低为-23.8℃。对提高饲养种群耐寒性品质提出了建议。在冬季,花绒寄甲野外栖息的树体内洞穴的温度略高于树体外的气温,能为花绒寄甲越冬成虫营造较好的微栖境。  相似文献   
37.
在25℃恒温、RH90%的条件下,用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黑松、雪松、杉木、金钱松、罗汉松等8种植物对萧氏松茎象成虫补充营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虫取食湿地松的量最大,为83.9mm^2·头^-1·d^-1,其次是马尾松、黑松和火炬松;取食金钱松和罗汉松的量最小。雌雄成虫取食量之间差异不明显。萧氏松茎象成虫选择取食马尾松次数最多,为40次;取食量也最高,为53.75mm^2·头^-1·d^-1,与其他树种差异显著。萧氏松茎象成虫的日平均取食量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8.
本文研究了萧氏松茎象发生区松林春季的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萧氏松茎象发生区松林春季小气候的光照强度、地面温度、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均比不发生区松林低,空气相对湿度比不发生区松林高,砸地表越近,这一差异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39.
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和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是松褐天牛幼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林间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松褐天牛时,发现该蜂具有直接寄生和抑制部分松褐天牛幼虫发育2条途径,使松褐天牛的羽化率明显降低.为了揭示肿腿蜂控制松褐天牛幼虫推迟发育现象,在自然林地,进行了肿腿蜂不同放蜂量和放蜂时间促使松褐天牛幼虫推迟发育试验;并以剖木方式检查未被寄生、叮咬而未化蛹的松褐天牛幼虫数量和检测松褐天牛幼虫的体重/前胸宽、体长/前胸宽2个相对形态指标.结果表明,当蜂虫比值分别为0.5、1、2头/孔时,松褐天牛推迟发育的幼虫发生率分别为29.2%、48.9%和59.4%,即松褐天牛幼虫推迟发育率与肿腿蜂量成正比,肿腿蜂量大松褐天牛幼虫推迟发育率高;放蜂时间分别在3、4和5月时,松褐天牛滞后发育的幼虫发生率分别为24.5%、35.5%和61.6%,即松褐天牛幼虫推迟发育率与肿腿蜂接触时间成反比,松褐天牛幼虫接触肿腿蜂时间长推迟发育率低.5月份化蛹前正常幼虫的体长/前胸宽、体重/前胸宽指标分别为6.14、0.11;8月份推迟发育态幼虫的体长/前胸宽、体重/前胸宽指标分别为4.83、0.06,差异较大,表明相对长度缩小21.36%,相对体重减少44.28%.  相似文献   
40.
为了准确把握释放天敌昆虫防治栗山天牛的最佳时期,对宁城县栗山天牛的生物学特点及发生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栗山天牛在宁城县3年1代,跨4个年度,7月底至8月初为成虫羽化高峰期。由此得出,释放肿腿蜂防治栗山天牛低龄幼虫的最佳时期为8月底至9月,而释放花绒寄甲防治栗山天牛蛹的最佳时期是6月至7月初。从2006年起,宁城县采取栗山天牛幼虫和蛹期释放天敌防治,成虫期利用专用黑光灯诱杀的综合治理措施,使栗山天牛的发生面积由1 133 hm 2下降到287 hm 2,下降了7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