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128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41篇
  57篇
综合类   463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76篇
畜牧兽医   153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气候变化对高寒地区旱作春小麦生态适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气候变化情景下农作物种植应对措施,采用分期播种法,对高寒地区气候变化对春小麦的影响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寒旱作农业区不论在哪种气候年景下,早播种的春小麦全生育期日平均气温比迟播种的低。小麦全生育期气温高生育期短,气温低生育期长;全生育期间降水增加春小麦生育期延长。在春夏连旱情景下春小麦出苗率低,密度小,抗旱能力强,在伏旱情景下春小麦出苗率高,密度大,抗旱能力较弱。决定春小麦产量高低的主要时段是幼穗分化期的日平均气温和籽粒形成期的积温、降水量,幼穗分化期的日平均气温低,籽粒形成期的积温多、降水充足,产量高,反之产量低。  相似文献   
992.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情景下农作物种植应对措施,采用分期播种法,对高海拔旱作区春油菜生长过程中耗水量变化和降水、温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海拔旱作区油菜全生育期耗水量在254~286 mm之间,抽薹-开花期耗水占全生育期的6.9%~10.3%,开花-成熟期耗水占全生育期的32.3%~58.2%。抽薹-开花期耗水量与产量相关极显著(r=0.890);开花-成熟期耗水量与产量相关显著(r=0.764),期间耗水量每增加1 mm油菜产量增加37.9 kg/hm2。不同播期耗温比与产量相关达极显著水平(r=0.844),耗温比每增加1单位,油菜产量增加86.4 kg/hm2。不同播期油菜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1),水分利用效率每增加1单位,油菜产量增加313.5 kg/hm2。  相似文献   
993.
猪流产嗜性衣原体POMP90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反应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猪流产嗜性衣原体CP/12株的pomp90基因,将其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KG中.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原核表达宿主菌E. coli BL21,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获得高效表达的融合蛋白.采用WeSTrn-blot和间接ELISA检测表明纯化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初步选择其最佳包被浓度为1μg/mL.  相似文献   
994.
灵武长枣2号矮密丰产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武长枣2号(暂定名)是宁夏农林科学院红枣品种选育课题组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从灵武长枣群体中选出的一个新品系。它的突出特点是头蓬果平均单果质量21.0g,比普通灵武长枣高4-6g;果实形状为长椭圆形或扁长柱形。为进一步研究灵武长枣2号的遗传稳定性、丰产性和配套栽培技术,笔者于2003年开展了灵武长枣2号矮化密植丰产栽培技术区域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大果型灵武长枣2号高接换种后的主要性状观察,结果表明:嫁接口愈合良好,无异常现象;枣头枝营养生长正常,枣头枝、二次枝生长量符合丰产树型整形要求;开花、坐果规律和果实经济性状保持该品种原有特性,果个大,大果型特点明显。  相似文献   
996.
以振荡摇瓶培养法培养17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分析其总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产生水平,同时用这些菌株的分生孢子粉作为样品,用人工饲养的亚洲玉米螟5d龄幼虫作为试虫,作毒力生物测定。并分析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验证各个酶活性指标作为毒力的生物测定的替代或者补充指标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菌株间同代毒力、酶活之间的差异比较大,LT50的变化范围为4.82~10.06d,胞外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范围是0.86×10-2~3.66×10-2IU/mL,胞外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范围是0.012~1.47IU/mL。将后二者分别与各个菌株对玉米螟的LT50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胞外蛋白酶活性和胞外几丁质酶活性以及测定胞外蛋白酶活性时的干物质增重3个指标,与感染的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死亡率及LT50的相关性都不显著,不能作为对亚洲玉米螟毒力的生物测定的替代或补充指标。  相似文献   
997.
抗氧化剂对银杏愈伤组织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抗氧化剂对银杏愈伤组织褐变的影响。[方法]以银杏的子叶为外植体,以MS+2,4-D 1.0 mg/L+KT 1.5mg/L为基本培养基,对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研究银杏愈伤组织继代过程中,不同浓度Vc、柠檬酸、PA 3种抗氧化剂对愈伤组织培养褐变的影响。抗氧化剂对褐变的抑制效果以愈伤组织中叶绿素的含量来表示。[结果]3种抗氧化剂对抑制褐变的效果为:Vc>柠檬酸>PA;筛选出最佳抗氧化剂及其浓度为Vc 15 mg/L。[结论]抗氧化剂的类型及浓度在抑制银杏愈伤组织褐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98.
财政部于2006年2月公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并要求2008年底前全面执行新准则.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是一项系统工程,情况比较复杂,新旧准则衔接和转换过程,还需要相关配套措施的跟进和落实,任务非常重.部农垦局举办农垦系统财会人员培训班,约请财政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大的专家和教授,对新会计准则整体框架、会计政策、几项主要具体准则进行较系统的讲解.  相似文献   
99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lfactometry)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的保留指数(RI),鉴定了绿茶和饮料中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并对二者香气组成及相对含量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GC-MS/GC- Olfactometry/RI法能有效地鉴别和确认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中香味化合物的类别、香味强度及其对总体香气的贡献;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的香气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存在差异,绿茶中有34种嗅感物质,其中叶醇、2-乙基己醇、苄醇、1-辛醇、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醇、己醛、(E)-2-己烯醛、苯甲醛、苯乙酮等是其主要呈香物质;绿茶鲜汁饮料含有37种嗅感物质,主要呈香物质为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醇、香叶醇、橙花醇、橙花叔醇、(Z)-2-庚烯醛、苯甲醛、苯乙酮等。  相似文献   
1000.
对绿茶饮料在贮藏期间主要生化成分、芳香成分的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茶饮料在贮藏期间总酚含量呈下降趋势,贮藏12月后总酚减少26.6%;主要儿茶素EGCG含量下降明显,贮藏6个月和12个月后,饮料中EGCG的损失率分别达57.2%和91.9%。茶饮料在储藏过程中有H2O2产生,且H2O2的含量呈动态变化;游离氨基酸在贮藏一个月后损失率约为68%,当贮藏4个月后,其总量又有所增加;绿茶饮料贮藏过程中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均明显增加,饮料中典型的呈香物质,如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香叶醇、β-紫罗兰酮、己醛、橙花醇、苯甲醛的含量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利用SA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生化成分的变化与典型香气成分变化呈正相关;其中,儿茶素氧化和H2O2含量变化导致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香叶醇、β-紫罗兰酮、苯甲醛和橙花醇含量增加;氨基酸和H2O2的变化导致己醛含量增加。进一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儿茶素氧化是导致饮料香气成分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