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4篇
林业   3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1篇
  15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肉牛尿素中毒是其饲养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症。通常在肉牛饲养过程中,添加尿素作为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补充饲料,可以有效地代替饲料中的一部分蛋白质,提高低蛋白质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率,提高增重和增加氮的保留量。因其尿素  相似文献   
62.
<正>目前利用卵黄HI试验代替血清检测产蛋鸡群抗体已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卵黄的处理方法有多种。为了比较卵黄的HI抗体效价与相对应血清的HI抗体效价是否一致,同时为选择较为理想的卵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3.
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及小麦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氮素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增加追肥比例提高了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品种间趋势一致。0~6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冬前最高,随着生育进程而逐渐降低。随施氮量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升高,特别是下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在施氮处理下更为明显。从播种至成熟,不施氮处理土壤氮素出现了表观亏缺,施氮处理均表现氮素盈余,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小麦生产中应避免在播种时一次性大量施用氮肥,而分期施肥有利于小麦吸收利用,并且可以减少深层土壤硝态氮的累积。  相似文献   
64.
高低土壤肥力下小麦基施和追施氮肥的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利用土柱试验和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低土壤肥力下小麦基施和追施氮肥的利用效率和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在高、低肥力土壤上增施氮肥均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但在低肥力土壤氮肥的增产效果较高肥力土壤高.小麦对基施和追施氮肥的吸收利用效率均表现为高肥力土壤高于低肥力土壤,而土壤残留率和损失率则为低肥力土壤高于高肥力土  相似文献   
65.
鲁麦22达到9000kg/hm2的超高产需依靠一定数量的分蘖穗,分蘖穗约占总穗数的50%左右。鲁麦22最大分蘖数和鲁麦14相近,但分蘖成穗率显著低于鲁麦14;不同蘖位分蘖的成穗率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拔节期主茎14C同化物只有2.25%~6.07%向分蘖转移,存留在主茎的14C同化物有10.46%~12.72%转移到籽粒中去;成穗分蘖14C同化物输出的  相似文献   
66.
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根系改良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根系改良特征对氮肥的响应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从而为高产品种选育及根冠构型建成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不同年代大面积推广的代表性小麦品种南大2419、扬麦1号、扬麦158和扬麦16为材料,采用大田和盆栽试验,研究了3个施氮水平(纯氮0、225和300 kg hm–2)下小麦根系形态与生理特性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随品种育成年代推进逐步增加,现代品种对施氮的响应较早期品种大。现代小麦品种拔节至开花阶段根系干物质积累量和生长速率显著高于早期品种,而播种至拔节期早期品种的根系生长在无氮条件下具有较强的生长优势。小麦根系总根长、表面积、根体积、0~60 cm土层根重密度、根系活力和SOD活性随品种育成年代逐步提高,而MDA含量显著降低。增施氮肥促进了不同年代品种根系生长,但现代品种增幅较早期品种大,说明品种改良提高了小麦根系对氮肥的响应。籽粒产量与开花期根系总根长、表面积、根系生物量和0~60 cm根重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增加根系与土壤接触面积和高氮适应性、提高根系生理活性、延缓根系衰老是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演变的重要特征也是高产高效栽培调控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67.
不同施氮时期对冬小麦根系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姜东  于振文 《作物学报》1997,23(2):181-190
采用温室盆栽和田间土柱栽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时期对冬小麦根系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根系从开花后14天开始加速衰老,与籽粒灌浆速率高峰期相对应。20~40cm和40~100cm土层根衰老迟于0~20cm土层根。根系衰老与旗叶衰老、及与籽粒灌浆速率密切相关。20~40cm和40~100cm土层中的根对旗叶衰老有较大影响;在籽粒形成期,0~20cm土层根对粒重形成的作用大,到灌浆期,20~40cm和40~60cm土层根对粒重形成起重要作用。鲁215953和鲁麦14品种分别于拔节期和挑旗期追施氮肥,可延缓小麦根系的衰老,提高籽粒灌浆速率,增加粒重和产量。  相似文献   
68.
以徐州26(高蛋白含量)和扬麦9号(低蛋白含量)2个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小麦花后高温条件,研究了灌浆期高温对籽粒淀粉积累及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适温处理(20℃)相比,高温(28℃)显著降低了籽粒中总淀粉及支链淀粉的含量,而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较小,导致支/直链淀粉的比例显著降低。高温提高了灌浆初期小麦籽粒中蔗糖合成酶(SS)和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但明显降低了灌浆后期SS、GBSS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品种间相比,灌浆初期高温处理提高了扬麦9号籽粒GBSS活性,但显著降低了徐州26籽粒SSS活性,说明高温抑制2种类型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的酶学机制不同。此外,不同昼夜温差处理(8℃和12℃)间比较发现,高温下两品种籽粒淀粉含量没有明显差异,适温下两品种淀粉含量以温差较大的处理含量较高。灌浆中后期,高温下SS活性随温差增大而升高,SSS和GBSS则以温差小的处理较高;适温下3种关键酶活性均以温差大的处理为高。总之,灌浆期温度较温差对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69.
花后干旱与渍水下氮素供应对小麦碳氮运转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防雨池栽条件下,设置渍水、干旱和对照3个土壤水分处理,每个水分处理下再设置两个施氮水平,研究了花后渍水和干旱逆境下氮素水平对两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碳氮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花后渍水和干旱处理均降低小麦叶、茎鞘、颖壳等各营养器官花前贮藏物质再运转量和再运转率以及营养器官花前贮藏物质总运转量,降低了籽粒重。水分逆境下增施氮肥可以提高小麦叶和颖壳花前贮藏物质再运转量和运转率,茎鞘花前贮藏物质再运转量和运转率。在对照和干旱下增施氮肥提高了营养器官花前贮藏物质总运转量和运转率以及籽粒重和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而渍水下增施氮肥趋势相反。水分逆境降低了小麦叶、茎鞘、颖壳等各营养器官花前贮藏氮素再运转量和再运转率以及花前贮藏氮素总运转量和总运转率,降低了小麦籽粒氮积累量。在对照和干旱下增施氮肥提高了小麦叶片的花前贮藏氮素运转量和运转率,茎鞘的贮藏氮素运转量,营养器官花前贮藏氮素总运转量和运转率,籽粒氮积累量以及花前氮素对籽粒总氮贡献率,而渍水下增施氮肥趋势相反。水分逆境明显降低小麦产量、淀粉和蛋白质产量,且干旱处理下增施氮肥有利于籽粒产量、淀粉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而渍水下增施氮肥使产量进一步降低。试验结果表明,花后渍水和干旱逆境下施用氮肥可明显调节小麦碳、氮物质运转以及最终的籽粒淀粉与蛋白质积累。  相似文献   
70.
小麦生育后期的显著特征是叶片衰老与籽粒生长发育同步进行。花后土壤干旱和渍水状况下,小麦发生早衰,植株光合功能不可逆转地迅速下降,物质运转分配等生理过程发生紊乱,导致生长发育和衰老进程及生理代谢功能失调,最终影响其产量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