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篇
林业   57篇
  7篇
综合类   2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4种埋干深度对1年生豫楸1号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方法]埋干深度设计4种处理(10、20、30和40 cm),各处理分别选3株平均木,调查其一级侧枝的数量、长度和粗度,测量其胸径、树高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结果]4种埋干深度间,1年生楸树的侧枝数量、长度和粗度差异不显著,供试材料以埋干10 cm的平均枝条数和平均枝条粗度最大,埋干30 cm的平均枝条长度最大。各处理间胸径和树高总体随埋干深度的增大而变小,胸径差异呈显著性,树高差异不显著。地上生物量、茎生物量和枝生物量差异处理间达极显著,根生物量间差异显著,地上生物量和根生物量均随埋干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结论]4种埋干深度对参试豫楸1号的胸径和生物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埋干10 cm时,参试材料的胸径和生物量相对最大。  相似文献   
22.
为研究44份楸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鲁豫地区的44份楸树优良种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8对PstI/MseI引物组合从44份楸树种质中共扩增出1087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NPB)1043条,多态性比率(PPB)达到95.60%。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出135.88条带和130.38条多态性带。每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平均基因多样性(H)、Shannon平均信息指数(Ⅰ)分别为1.3210、0.2003和0.3204,且8对引物组合共产生261条特异性条带,表明楸树资源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计算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和进行UPGMA聚类分析得出,各种质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5022~0.7919间,平均为0.6527。以遗传相似性系数0.65为界44份楸树种质可划分为5组,其中第1组包括15个山东种质和2个河南种质;第2组包括18个山东种质和3个河南种质;第3组包括3河南种质;第4组包括1个河南种质;第5组包括2个河南种质。这表明不同地理生态条件造就了各种质材料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多样性以及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并不完全一致。综上,AFLP标记技术能较好的揭示楸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可为楸树优良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别及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3.
以山东省森林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的大气水汽产品、山东森林分布图等对大气水汽与森林植被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汽的变化很快,有明显的运动、传输过程;水汽含量的分布与当时的风速、风向、天气状况、地形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午各地水汽含量差异不明显,夜间各地水汽含量比白天低;林区分布的对大气水汽含量的日变化影响不显著,下午森林对大气水汽的调节作用比较强。  相似文献   
24.
分别以国内美洲黑杨优良无性系228—379为母本,进行天然杂交育种;以国外引进的美洲黑杨优良无性系PE-3—71、PE-19—66、S307—26为父本,I-72、I-69杨为母本,进行人工杂交育种。通过对杂种的苗期选择、无性系测定、无性系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区域化试验,从生长量、形质指标、生理生化指标、木材材性、环境适应性、抗逆性、胶合板制作与制浆造纸性能等方面,采用单性状评价、多性状综合选择的方法,选育出适宜培育杨树胶合板材和纸浆材的优良新品种—鲁林1号、鲁林2号、鲁林3号杨。  相似文献   
25.
在鲁西黄泛平原潮土上进行毛白杨栽植深度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后苗木生根主要在原苗干靠近根颈的部位和原苗根的顶尖部位,栽植过深、过浅均影响根系发言和幼林的成活、生长。以将苗木的根颈栽至20~40cm为宜,不仅根系发育好、造林成活率高,且林木生长量大。  相似文献   
26.
黄泛沙地毛白杨不同整地规格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泛沙地上进行毛白杨不同整地规格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带状、穴状2种整地方式,8种不同整地规格,毛白杨幼林的胸径、树高生长量无明显差异,大规格整地对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率也无明显影响。但大规格整地显著增加造林成本,以挖60~80cm见方的植树穴为宜。  相似文献   
27.
在鲁西平原沙地上对毛白杨幼林实行农林间种,不仅能提高林地有机质及速效N、P含量,也能明显改善树体营养状况。间作处理林木蓄积量较对照提高25%~52%,如果在间作的同时再为林木追肥,林木蓄积量可提高103%~140%,农林间作对改良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8.
利用田间试验方法,对山东省莒县沭河流域杨树多代经营人工林产区不同林地间作农作物、林地抽沙换土、杨树人工林品种间轮作等措施对杨树人工林多代连作地力维持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抽沙换土有利于胸径和树高生长,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微量元素Cu、Zn、Mn的含量增加,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总量增加,其中真菌、细菌、放线菌分别增长了1.55倍、2.05倍和1.24倍;主伐更新更换不同品种以后,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3年保持增长,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提高,其中真菌、细菌、放线菌分别增长了3.18~23.91倍、3.40~28.71倍和0.71~2.80倍;林地间作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微量元素Fe、Mn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其中真菌、细菌、放线菌分别增长了1.38~3.39倍、1.28~7.73倍和0.79~3.11倍。间作林地的胸径和树高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5.25%~37.84%和8.17%~29.12%。  相似文献   
29.
L35杨是我院“杨树新品种引进选育及良种繁育“项目组从国内外引进的51个新无性系中选出的优良新品种.2002年该项目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通过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良种编号为“鲁S-SV-PE-007-2002“.……  相似文献   
30.
光照强度对银杏叶片发育及黄酮和内酯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大田和盆栽试验系统研究发现 ,光照强度影响银杏叶片的生长发育、黄酮和内酯含量以及光合速率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大小。密植采叶银杏园群体内光照条件随着密度的增加和叶幕层高度的降低而急剧衰减。各叶幕层叶片的重量、长度、宽度和厚度随着光照条件的改善而增大。群体内各叶幕层相对光照强度与相对应的叶片形态指标显著相关。人为遮荫处理后叶片黄酮和内酯含量发生变化 ,且二者的变化趋势相似。在一定光照范围内存在一最适光照强度 ,高于或低于这一光强 ,叶片的黄酮含量和内酯含量降低。苯丙氨酸解氨酶作为次生代谢类物质黄酮合成的关键酶 ,其活性随光照强度的下降而下降 ,二者之间相关性显著。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黄酮含量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