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园艺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51.
不同种源无患子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9个种源90个家系的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种子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长乐林场进行苗期试验,结果表明,无患子1年生苗生长期可分为生长初期、速生期和木质化期,地径生长高峰期晚于苗高生长高峰期。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源、不同生长时期苗高和地径生长性状差异较大,呈极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苗高生长性状与种源地纬度呈显著性负相关,南部种源苗期生长性状明显好于北部种源,初步选择出江西上犹、浙江龙泉、江西宜丰3个优良种源,上犹7号、上犹8号、上犹9号、宜丰1号、宜丰6号、龙泉4号和龙泉10号共计7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52.
以19年树龄的火炬松自由授粉家系遗传测试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其中6年的生长数据,基于主成分回归(PCR)和遗传相关分析的方法估算火炬松胸径和树高的早期选择树龄,并利用实际数据验证早期选择的准确性。结果显示:(1)19年胸径性状与7年胸径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达到0.83;根据早晚胸径数据建立的回归模型决定系数达到0.847,模型显示7年时胸径数据已经能够解释19年时胸径变异的88.13%;实际数据验证分析显示树龄7年进行胸径的早期选择其准确率可达到83.33%,两种方法均表明树龄7年是火炬松胸径性状早期选择的较好树龄。(2)树高性状早晚遗传相关系数出现无规律变动,难以确定早期选择树龄,而根据早晚树高数据建立的回归模型决定系数仅为0.418,不适宜做早期选择预测,如果以树龄7年或者13年作为树高早期选择年龄,验证分析表明19年树高选择准确率仅为33.33%。表明两种方法在早期选择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表明主成分回归分析(PCR)和遗传相关分析的方法均成功估算到火炬松胸径早期选择树龄为7年,两种方法同时显示该试验材料无法获得树高合适的选择年龄,遗传相关分析结合PCR分析能够互相印证,提高早期选择的准确性,PCR分析还能利用已经建立的模型对无法计算遗传相关系数的一般林分进行优树早期筛选。  相似文献   
53.
湿地松育苗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54.
槭属Acer L.植物约有200种,广布于亚、欧及北美地区。我国有150种左右,各省区均有分布,浙江省有不少种类。本属有大量的用材树种和观赏树种。作者通过野外调查采集,结合查阅标本,并参考了近年来各地的调查结果,对该属在浙江的区系特点和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为保护和利用这一丰富的经济植物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5.
经过3个年度种批的74个种源其9~12年生试验林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浙江地区火炬松种源间于生长、产量、形质和材性方面,主要性状的绝大多数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并受中度或中偏上广义遗传力的控制,干材干物质重的变幅和遗传变异系数较之其它性状更大。分析还表明,主要性状的变化与种源的原产地气候、地理位置重要因子有着复杂且多样的联系;重要性状相互间的简单相关关系亦表现不一,特别是材积和干材干物质重两性状间的各相关系数都在0.95以上,木材基本密度与生长、产量方面的性状呈负向相关,与形质方面的性状呈正向相关  相似文献   
56.
湿地松自由授粉家系的早期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位于浙西北的9年生湿地松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进行了生长性状的逐年观测和7年生时形质调查及材性测定,估算了遗传参数。各家系间的高、径生长和干形、分枝角等性状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家系平均遗传力也都达中等程度以上(h2f>0.4)。对生长性状进行了年度相关和早晚期选择效率分析,表明第5~7年是适宜的早期选择年龄。据树高、胸径、树干通直度、分枝角度四种性状建立的多性状选择指数表明,不可能对它们进行同步改良,生长性状应是主要选择因素。在等权重情况下,对通直度和分枝用进行约束,选择出三个以建筑材为目的的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57.
毛白杨与近缘种形态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彩和4种相似性系数,9种不同的聚类方法分析了毛白杨种群的2自然类型及5个近缘种和变种的26个形态性状,结果表明,毛白杨种群(仅限于本文所选类型)可分为云南毛白杨、易县毛白杨、砂毛白杨、密枝毛白杨、裂叶毛白杨、小叶毛白杨、银白毛白杨、响毛杨及毛白杨9大类,并根据与近缘种和变种的比较,认为山杨、新疆杨参与了毛白杨、部分类型的形成,但诸多类型之间的差异很大,提示了毛白杨演化的多地性,多次性和多型性。  相似文献   
58.
火炬松树干通直度遗传变异及选择效果初探@吕本树@姜景民@孙海菁¥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火炬松,种源—家系,通直度,遗传变异火炬松树干通直度遗传变异及选择效果初探*吕本树姜景民孙海菁关键词火炬松种源—家系通直度遗传变异在火炬松(Pinustaed...  相似文献   
59.
在浙江省,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rubellaHampson幼虫钻蛀火炬松PinustaedaL幼树嫩梢,一年中达8个月。该虫以第2、3代混合幼虫蛀梢率最高,平均达8.14梢/头,幼虫种群数量比率占全年的58.5%。火炬松主梢被害率为58.8%。当年被害主梢的高生长比健康主梢的高生长低0.27m,高生长量的损失率达25.0%。  相似文献   
60.
湿地松、火炬松工业用材林造林密度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确定湿地松、火炬松工业用材林的适宜初植密度 ,在中、北亚热带地区 5个地点营建了试验林。依据 6~ 7a的调查结果 ,分析了初植密度对林分个体生长、群体发育、形质和材性等因子的影响 ,和不同密度下由于林分发育进程的不同所产生的生长因子的变化。综合分析生长和经济因素 ,提出了我国中、北亚热带地区两个工业用材林树种的初植密度模式。 6~ 7年生时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各试点不同密度间大多差异显著 ,单位面积蓄积随密度加大而增加 ,小径材实际出材量以中密度为大。高密度林分个体分化加剧 ,现时间伐则属非商业性作业 ,且高密度林分造林成本较高。由于树种习性差异 ,相同条件下湿地松林分密度应大于火炬松。建议湿地松中小径建筑材和纸浆材的造林密度为 16 6 7~ 2 0 0 0株· hm-2 ,火炬松为 1111~ 16 6 7株· hm-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