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9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22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国内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日益严重的湖泊富营养化,不仅降低了水体使用功能,也使湖泊生态系统日趋退化,从而制约了流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简要阐述了对保护水生态系统中运用生态修复的各种方法进行了论述,并在对现有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将来应该着重发展的技术。  相似文献   
62.
落叶松枯梢病预测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落叶松枯梢病的发病规律 ,按预测预报和防治指标研究方法进行标准地设置、调查 ,并结合气象资料对该病进行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报 ,并可通过调查做出病情指数与材积损失率关系曲线 ,确定防治指标 ,以指导实际 ,进行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63.
小麦麦穗几何模型构建与可视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物器官几何建模是虚拟作物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对小麦穗形态结构的观测分析,提出基于形态特征参数的麦穗几何模型及可视化实现方法。在已有麦穗形态模拟模型的基础上,结合麦穗拓扑结构,构建麦穗形态结构几何模型,包括穗轴、小穗(外麸、麦芒、花药等)、麦穗穗形等子模型。其中,穗轴节片使用底面为椭圆的圆柱体进行模拟,节片交错叠加构成穗轴。基于外麸曲面半径变化曲线,以三角面片构造近似半椭球体来模拟外麸;基于麦芒曲线,以三角面片重构横截面近似为等边三角形的麦芒;用非统一有理B样条曲面模拟开花期小花顶端的花药;采用分层模型控制麦穗穗形。然后根据麦穗拓扑结构组合以上各器官,即可构建出麦穗几何模型。进一步结合颜色渲染、纹理映射、光照渲染等真实感显示技术,基于.Net平台,借助CSOpenGL,实现麦穗生长动态的可视化。结果表明,重构出的麦穗具有一定的真实感,能够用于不同品种、不同处理条件下麦穗生长动态的可视化表达。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实现小麦植株生长动态的数字化、可视化。  相似文献   
64.
针对传统高斯正态似然函数(Gaussian likelihood function,GLF)在观测数据存在测量误差和模型算法结构复杂时无法描述模型残差异方差特点,造成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算法进行模型参数校正时结果存在偏差的问题,通过引入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变换的高斯似然函数(GLF with CV transformation,GLF-CV)和BC(Box-Cox)变换的高斯似然函数(GLF with BC transformation,GLF-BC)对观测数据和模型结构造成的异方差进行特征描述,并比较了参数校正效果及模型不确定度(uncertainty ratio,UR)。以2004—2009年高要雪花粘(早熟)、2001—2004年兴化武育粳3号(中熟)、1991—2004年六安汕优63号(晚熟)3个生态点的田间栽培试验数据为基础,RiceGrow和Oryza2000物候期模型为对象,利用仿射不变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集成采样(ensemble sampling for affin...  相似文献   
65.
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杜香-兴安落叶松林(LLV)、草类-兴安落叶松林(HLV)、柴桦-兴安落叶松林(BLV)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蛋白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季节动态和垂直变化规律.3种林型下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其动态趋势是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以7月达最大值,即7月酶活性>5月、9月酶活性.土壤蔗糖酶活性5月在LLV、BLV与HLV样地间差异性显著,7月LLV与HLV样地间差异性显著(P<0.05).5种土壤酶活性垂直变化规律是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酶活性逐渐降低,表现为0cm-10cm层>10cm-20cm层>20cm-30cm层.  相似文献   
66.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胡杨根际土壤木霉菌(Trichoderma sp.)发酵液进行了组分分析。从该发酵液中共分离到42种物质,鉴定了其中的39种,其主要成分是酸类、含氮化合物、酯类、烃类和醇类。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这些物质的相对质量分数,其中佛波醇12,13-二癸酸酯总量最高(18.79%),其次为11-顺-十八碳烯酸(17.84%)、番茄红素(11.76%)、丁二酸二丁酯(7.4%)、甲基三甲酰氧基硅烷(5.69%)。  相似文献   
67.
土壤改良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土壤改良剂的种类与性质土壤结构改良剂是根据团粒结构形成的原理,利用植物残体、泥炭、褐煤等为原料,从中抽取腐殖酸、纤维素、木质素、多糖羧酸类等物质,作为团聚土粒的胶结剂,或模拟天然团粒胶结剂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所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前一类制剂为天然土壤结构改良剂,后一类则称为合成土壤结构改良剂。  相似文献   
68.
沙地云杉内生真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沙地云杉内生真菌的种群分布。[方法]利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分离、培养、鉴定沙地云杉内生真菌的种群组成。[结果]从沙地云杉各部位样品中共分离到内生真菌146株,其中有21株未产孢,经显微镜形态观察鉴定,产孢的125株内生真菌分属于21个属,其中交链孢属为优势属,分离频率为34.93%。[结论]沙地云杉不同树龄、不同部位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在数量、分布和种群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9.
在花棒林内,对不同林龄(5a、10a、20a)、不同深度的根际与非根际微生物的种类、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明显差异:在数量方面细菌占绝对优势(52.92%),放线菌次之(33.33%),真菌最少(13.75%)。在种类方面根际微生物的种类大于非根际。不同深度的土壤微生物数量也存在一定差异;变化为:细菌为0~10cm>20~30cm>10~20cm>30~40cm;真菌为0~10cm>10~20cm>20~30cm>30~40cm;放线菌为0~10cm>30~40cm>10~20cm>20~30cm。随着林龄的增加细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呈上升趋势;放线菌表现为5a和10a大致相当,20a最少。  相似文献   
70.
为实现农作物生产管理的便携式和精确化。该研究以精确农业技术思想为指导,课题组已有精确作物管理模型为基础,结合Pocket PC、嵌入式GIS、SQL Server CE和GPS技术,采用系统工程思想和软构件技术,开发实现了基于Pocket PC的便携式精确农作系统。系统具有地图操作、信息管理、栽培方案设计、肥水运筹、适宜生长指标设计、因苗动态调控以及系统帮助等功能。于2007-2008年在江苏、浙江及河南示范区进行了系统的示范与应用,结果表明,系统能根据田块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宜的作物生产精确管理方案,精确管理田块的水稻平均产量达10 435.3 kg/hm2,产量增幅达12.83%;精确管理田块的小麦平均产量达8124.6 kg/hm2,产量增幅达9.02%,同时减少了氮肥投入。系统的建立为精确农作管理提供了新的服务载体和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