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5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松木边材真菌性变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松木边材的蓝变。结果表明:无论是康宁木霉(TrichodermakoningiOud)或长喙壳变色菌(Ceratocystissp.),均是晚材先于早材变色,且变色程度较早材严重。自由基相对含量与变色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松木边材变色与树脂道、木射线、内含物及木材含水量等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2.
对明代龙江船厂遗址出土的51个木材样本进行了树种鉴定,分析该遗址造船所用木材的树种及其来源,同时从用材的角度与宝船厂出土的造船用材树种进行了比较,并对我国古代常用造船树种选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龙江船厂出土木材共有9类树种,木材主要来源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多为我国重要的传统造船用材。其中,使用量最大的为红锥占50.98%,其次为杉木占27.45%。与宝船厂出土造船木材树种比较表明,古人不仅了解多种木材的性质,还能够针对不同船只的建造合理地选择木材。  相似文献   
23.
针对木材加工行业的转型升级及当前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不断推进,明确能源类课程在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中设置的必要性,探索新形势下能源类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分析能源类课程在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方法,以期推进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完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4.
比较研究了鹅掌楸属(Liriodendron)中国鹅掌楸、北美鹅掌楸和杂交鹅掌楸3个树种次生木质部的显微构造。经方差分析,3个树种间导管分子、木纤维、轴向薄壁组织和木射线组织等解剖特征存在极显著差异,杂交鹅掌楸次生木质部结构兼具亲本特征。首次发现中国鹅掌楸中存在单穿孔导管,约占4%。中国鹅掌楸较北美鹅掌楸导管分子短、导管端壁穿孔板横隔数少、弦切面木射线组织的宽度、高度小以及轴向薄壁细胞束的细胞个数少。北美鹅掌楸与中国鹅掌楸相比具有更多的原始特征,中国鹅掌楸较北美鹅掌楸进化。  相似文献   
25.
张佐玉  张喜  姬宁  罗功宇  李丹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582-5585
[目的]分析人造板产品的甲醛释放量特征及变化,有助于质量监督部门对产品进入市场前的监督、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人造板甲醛释放量警戒。[方法]采取厂家样品送检、进厂(场)抽检相结合的办法,对省内人造板产品的甲醛释放量进行监测,持续时间3年。[结果]连续3年的定位抽检和送抽表明,贵州省主要人造板大干燥器法的平均甲醛释放量排序为胶合板>中密板>细木工板>刨花板>饰面板>强化板,相应值为15.934、8.280、6.913、5.717、2.668和0.925 mg/L。甲醛释放量均值较高者变动幅度较小。甲醛释放量频率分布中,强化板、细木工板和刨花板呈"偏左型"偏态分布,胶合板和饰面板呈均匀分布,中密板呈"偏右型"偏态分布。除强化板外,不同人造板甲醛释放量的大、小干燥器测定法之间有着紧密的直线关系,可作为不同方法间的数据转换和预测依据。产地、规格和生产时间对人造板甲醛释放量有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结论]不同人造板产品的甲醛释放量存在差异,产地、规格和生产时间对人造板甲醛释放量有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6.
针对现有包装工程与设计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包装工程与设计专业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并探讨了该模式的改革思路、构建原则、创新性培养思路及课程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7.
以蔷薇科花楸属单叶的2种植物水榆花楸、棕脉花楸和复叶的1种1变种植物黄山花楸、少叶花楸为研究对象,对其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解剖构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1变种花楸的次生木质部构造和次生韧皮部横切面细胞组成较为相似;木质部细胞形态和韧皮部细胞排列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差异。花楸属2种单叶植物的导管长度和木纤维长度均显著大于复叶种类,横切面上,2种单叶花楸属植物的韧皮纤维呈细带状分布而复叶的花楸属植物韧皮纤维则呈团状分布,单叶种类韧皮纤维的径向间隔远小于复叶种类。同时这3项指标的种间差异显著,为花楸属下类群划分及种间区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木材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常见材料,也是从古至今人类文明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伴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进行,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朝代的大量木质文物出土并需要持续保护,因此掌握出土木质文物所用的木材树种情况,并研究其化学组分的降解状态,可为制定合理的木质文物修复和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徐州万达汉墓墓群中1号与4号墓出土棺木进行取样和对标准三切面的切片进行观察,根据三切面显微构造特征对棺木所用木材树种进行鉴定,经与标准切片比对,结果表明M1c、M1oc、M4c、M4oc棺木树种分别为楠木(Phoebe sp.)、硬木松(Pinus sp.)、梓木(Catalpa sp.)、榉木(Zelkova sp.)。进一步采用荧光显微镜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棺木的主要化学组分降解情况。结果表明:与现代健康材相比,古木在长期埋藏过程中,木材的主要多糖类化学组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严重,纤维素结晶度降低;古木各类型细胞中木质素的自发荧光效应均减弱,且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木质素化学结构发生改变;古木在埋藏过程中木材的整体构造保存较好,但主要化学组分发生了降解,这与其地下饱水低氧的埋藏环境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9.
坡度对油茶林土壤氮磷钾含量与剖面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阐明坡度和土壤深度对油茶林土壤氮(N)、磷(P)、钾(K)和有效NPK的影响及其分布特征,采集不同坡度(0°、18°、43°)和剖面深度(0~60 cm)土壤,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个坡度土壤NPK全量分别为0.60~1.13、0.62~0.65、27.53~32.27 g/kg,速效NPK分别为89.81~145.00、3.05~8.52、104.06~196.30 mg/kg。多重比较分析表明,不同坡度的油茶林地土壤NPK全量和速效量差异显著(P<0.05),除全钾外,不同坡度0~60 cm的土层NPK全量和速效量剖面分布趋势类似。随着坡度的增大和土壤深度的加深,NPK肥力逐渐减弱,分布具有表聚性。土壤肥力状况表现为坡度越高,NPK养分普遍偏低;随着剖面深度加深,土壤肥力逐渐降低,30 cm以下剖面土壤肥力低。相关性分析表明,NPK全量和有效量呈显著正相关。0°—18°坡面适宜种植油茶树,43°坡及以上坡度的土壤肥力低,不适宜种植油茶树。该研究结果对贵州山区油茶选育栽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一.进口木材应是我国的一项长远政策进入80年代,为了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弥补国内资源不足,木材进口量迅速增加,使我国成了世界上居日本之后的第二大木材进口国。进口的木材产品有原木、锯材、胶合板、纸浆和纸产品等,其中以原木为主。原木进口在1985年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