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3篇
  11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钙对低温高光锻炼下烤烟幼苗光合的促进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烤烟品种龙江911为材料,研究了喷施CaCl2对烤烟幼苗低温高光锻炼过程中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高光锻炼过程中,烤烟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明显低于未锻炼幼苗,说明低温高光锻炼虽然能够增强烤烟幼苗的抗逆性,但却降低了其光...  相似文献   
22.
桑树大豆间作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种间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晓媛  赵莉  许楠  张会慧  孙广玉 《土壤》2011,43(3):493-497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桑树-大豆间作体系中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桑树和大豆间作的共生期间,间作桑树地上部生物量、光合速率、含N量、根系干重、根长密度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NRA)比单作桑树分别增加了65.9%、11.8%、17.8%、24.8%、139.8%和116.2%,而大豆呈现相反趋势,桑树和大豆间作期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但是,间作大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脱氢酶活性分别比单作大豆高10.6%和3.5%,桑树和大豆间作存在种间促进作用。因此,桑树和大豆间作体系中种间促进作用和种间竞争作用是同时存在的。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了施用化肥和农家肥对盐碱地桑树生长和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地桑树的生长、光合和叶绿素荧光日变化明显受施肥的影响。施用化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盐碱地桑树的生长状况,但其作用效果没有农家肥明显。施用农家肥不但促进了桑树地上部生长,而且增加了桑树的根冠比,说明施用农家肥可促进盐碱地桑树根系生长。施用农家肥提高了盐碱地桑树叶片光合能力,表现在桑树的光合日积累量增加和光能原初转化效率提高,维持了盐碱地桑树叶片在中午时PSⅡ反应中心的活性,减缓了盐碱地桑树叶片中午的光抑制。施用农家肥桑树叶片在1天之中可以维持较高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以保证光合碳同化原料(CO2)的供应,且降低了桑树叶片中午时的叶面温度和叶片的卷曲程度,从而保持了叶片对光能的捕获和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24.
为探明酸雨对桑树(Morus alba)幼苗生长和叶片光系统Ⅱ(PSⅡ)的影响,本研究利用H2SO4和HNO3的混合液(体积比为1∶3)模拟酸雨沉降,连续处理一年龄桑树幼苗28d。结果表明,pH 3.5模拟酸雨处理桑树幼苗,叶片出现明显的褪绿和黄斑,叶面积显著低于对照(CK)(P0.05),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同时,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 de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下降,说明pH 3.5模拟酸雨破坏了叶片保护酶平衡,而其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增加再次证明膜质过氧化。pH 4.5模拟酸雨处理的桑树幼苗叶片变薄,但内部中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形态结构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叶片内保护酶POD、SOD和CAT活性增强,其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与CK的差异不显著(P0.05),膜质未被氧化。快速荧光动力学曲线的参数分析表明,pH 4.5模拟酸雨处理桑树叶片的PSⅡ电子传递未受到明显影响。pH 3.5模拟酸雨处理桑树叶片的荧光参数Area、M0、VJ、VI均显著增加,说明PSⅡ电子传递体的受体侧QA到QB和PQ库受到抑制,同时VK和VL值的增加意味着供体侧的放氧复合体活性和类囊体膜的稳定性受到抑制。以上结果说明,桑树能够忍受并适应pH≥4.5的酸雨胁迫,可在轻度酸雨沉降地区大面积栽植。  相似文献   
25.
以东北填充型烤烟品种龙江911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回归田间试验,建立了氮磷钾肥与烤烟烤后还原糖含量的回归效应模型,并对各因子和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模拟计算得出了优化烤烟烤后还原糖含量为目标的施肥方案.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烤后叶片还原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施磷量增加,还原糖呈下降趋势;施钾量增加,还原糖呈急剧下降趋...  相似文献   
26.
为了探寻“龙桑一号”的适宜施氮量,从而指导桑农科学施用氮肥,以桑树品种“龙桑一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供氮(纯氮)水平(0、48.3、96.6、144.9、193.2和241.5kg ·hm-2)对桑树叶片产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0~193.2kg·hrn-2时,桑树单株枝条数、单...  相似文献   
27.
[目的]为桑树/大豆复合模式的合理空间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为桑树/大豆复合模式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分别研究了1年生桑树幼苗与大豆在间作和混作模式下桑树幼苗和大豆的生长及光合特性。[结果]1年生桑树幼苗在间作和混作模式下均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及光合特性,但间作模式下桑树幼苗叶片的各项生长及光合指标明显优于单作。但1年生桑树幼苗与大豆在混作模式下二者地上部分有明显的光能竞争,大豆限制了桑树幼苗的生长。[结论]与大豆间作可以提高1年生桑树幼苗的光合生产能力和植株的生长。新移栽的1年生桑树幼苗不宜与大豆混作。  相似文献   
28.
氮素形态对饲料桑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饲料桑树品种“青龙桑”(Morus alba cv Qinglong)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培方式研究了等氮条件下铵态氮和硝态氮两种形态氮源及其配比对桑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树幼苗在单一硝态氮或单一铵态氮条件下,植株高度、叶片数、叶片面积和根系长度均低于铵态氮和硝态氮配合施用,桑树叶片和根系生物量的变化也呈现类似趋势。铵态氮和硝态氮摩尔浓度比为50∶50和25∶75时桑树幼苗生长和生物量最高,而当铵态氮和硝态氮摩尔浓度比例为25∶75时桑树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高于其他处理,单一硝态氮或单一铵态氮处理降低了桑树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E),提高了桑树叶片的光补偿点(LCP)。以上结果说明饲料桑树是一种偏硝性的植物,以铵态氮和硝态氮摩尔浓度比为(50∶50)~(25∶75)最适合。  相似文献   
29.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大豆抗涝防旱土壤耕作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江平原小三江腹地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二道河农场为试验基点,通过对此地区土壤容重、耕作时期、耕作方法等技术指标的测定,该地区获得大豆高产稳产的适宜土壤容重为0.95-1.1g/cm^3;秋季耕翻可提高土壤耕层的水分含量,起到保墒的作用,产量增加;在耕作方法上以深松(深度30cm以上)耕作为主,通过垄作(55-70cm)栽培可提高土壤温度,解决了该地区早春低温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盐碱土上马蔺的生长特点和渗透调节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蔺为材料,研究了马蔺在松嫩平原盐碱地生长的特性和渗透调节能力。结果表明:马蔺在7~8月份生长速率较快,其平均株高为50~90cm,分蘖枝为5~8个,生物量为47.2 g/株。8月份以后生物量逐渐减小。马蔺的生长过程呈S型曲线变化。生物量干重增重过程大致分为缓慢、快速和停止生长3个生长阶段。马蔺叶片中Na+、K+和脯氨酸的含量随着盐碱度的变化而改变,盐碱度较大,即pH高的月份,马蔺叶片中Na+、K+和脯氨酸的含量也同样增加, 叶片细胞的膜透性增强。渗透调节物质的增加,降低了叶片水势,维持了细胞膨压,保持了马蔺在盐碱土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