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29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类黄酮的化学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类黄酮是一组化学结构和性质上不同的多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自由基清除和二价阳离子螯合作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综述了与类黄酮合成的相关酶类及影响其合成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2.
柠檬酸钙对红富士苹果果实中钙含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花前15d,花后15d;花后15、30d;花后105、120d和采前35、20d等4个处理时期,对红富士苹果进行输柠檬酸钙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果实中钙含量,其中以花前和采前2个时期补钙尤为重要。钙表现为降低糖酸含量,提高果实硬度的作用,并且钙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有赖于补钙时期,喷氨基酸钙的效果与此相似,在柠檬酸钙分别和Zn、B、IAA配合使用试验中,柠檬酸钙和IAA配合使用效果最好,使果实中钙含量提高了104 .89%.  相似文献   
53.
2012年我国苹果经济栽培面积3331.5万亩,产量3370万吨,占世界的51.8%,但矮砧栽培面积仅占8.01%,与发达国家(90%)差距较大,筛选适宜的矮砧已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M9-t337是荷兰选育的苹果矮化砧木,早果性好、丰产性强,自根砧繁育容易。  相似文献   
54.
以"王林"苹果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常温(20℃)、低温(0~2℃)2种贮藏温度下果实的香气成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王林"苹果的香气成分主要为醛类、醇类和酯类物质。不同贮藏温度下"王林"苹果香气物质组分不同,常温贮藏下"王林"苹果的主要香气成分是己醛、2-己烯醛、1-己醇、丁酸乙酯、己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低温贮藏下"王林"苹果的主要香气成分是己醛、2-己烯醛、1-己醇、6-甲基-5-庚烯-2-醇、己酸-2-甲基丁酯、乙酸己酯、丁酸乙酯;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2种贮藏温度下"王林"苹果香气成分均表现出醛类物质相对百分含量下降,醇类、酯类物质含量上升的规律,但低温贮藏抑制了醛类物质含量的下降及醇类、酯类物质的生成,变化幅度小。  相似文献   
55.
光照与苹果果实品质及叶片营养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照与苹果果实品质及叶片营养状况苹果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目前,我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之首位。据调查,现有苹果种植面积中,75%以上是近10年来新栽植的幼树,绝大多数为密植。由于适用于密植果园的栽培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滞后,造成大面积果园早期郁闭...  相似文献   
56.
两步多重RT-PCR快速检测苹果潜隐性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建立检测3种苹果潜隐性病毒更为快速准确的方法,【方法】以携带苹果茎沟病毒(ASG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和苹果茎痘病毒(ASPV)的成龄苹果树韧皮部为试材,根据基因库中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pitting virus,ASPV)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特异性引物,分别与合成的苹果茎沟病毒(ASGV)引物和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的引物组合配伍,筛选出最佳的引物对组合。对cDNA的合成所用引物和总RNA模板进行遴选和量化,对PCR过程中cDNA的用量、引物对的终浓度、退火温度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结果表明,反转录引物为Oligo(dT)18、总RNA 0.1~3.0μL时,可以得到较好的cDNA;ASPV-FR与ASGV-Pch、ACLSV-Pch引物组合优于ASPV-Pch,并且筛选出4组最佳的终浓度处理组合;cDNA用量为2.0~4.0μL、退火温度为50.0~52.9℃、循环数为35时,扩增效果较好。采用优化的多重RT-PCR体系对采自陕西和山东两省的样品进行检测,并用3种病毒的单重RT-PCR体系进行验证。【结论】结果呈现高度一致性,充分印证了该多重RT-PCR体系的准确性,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7.
微域环境及外源物质对苹果果实5'- 核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果实所处的微域环境对果皮组织中5'- 核苷酸酶活性有很大影响。无论套袋与否, 均以树冠西南方位果实的酶活性最高。由于套袋提高了微域环境温度, 果实5'- 核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不套袋处理。不同类型果袋所形成的微域环境不同, 对果实5'- 核苷酸酶活性影响的效应有异。在一定范围内, 缓慢持续升温或起伏升温都有利于果实5'- 核苷酸酶活性的提高, 但如果升温时间太短, 或温差变化太大,则不利于酶活性的提高。果实在35℃、40℃或48℃处理温度下, 高湿状态均有利于果实5'- 核苷酸酶活性的提高。4种外源活性氧处理均使果实5'- 核苷酸酶活性显著下降, 而外源CaCl2处理果实酶活性比对照提高了55.39%。  相似文献   
58.
苹果套袋及除袋技术对果实微域温湿度及光照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探索套袋果实微域温湿度变化规律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套袋栽培技术。本试验中采用温、湿度自动监测仪, 研究了套袋及除袋技术对果实微域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套袋和除袋方法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变化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袋内微域温湿度及其果实表面温度。在一天中不同时刻除袋, 套袋果表面温度与气温和裸露果表面温度有所不同。除袋方法对果实温度有一定影响, 分次除袋更有利于果实对强光的适应。  相似文献   
59.
‘天红2号’苹果品种源于‘红富士’苹果的单株变异,为短枝型,单果质量260 g以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5%以上,果实香味浓,着色优良,果面光洁。  相似文献   
60.
曹晓凤  邵建柱  孙建设 《安徽农业科学》2011,(5):2570-2571,2607
[目的]筛选一种快速有效地提取高质量的苹果成熟叶片总RNA的提取液。[方法]以红富士苹果成熟叶片为材料,用3种不同的提取液提取苹果成熟叶片的总RNA,并通过分光光度计、琼脂糖凝胶电泳和RT-RCR检测RNA质量。[结果]3种试剂中2种可以提取出总RNA。[结论]用RNAiso-mate for Plant Tissu和RNAiso Plus搭配使用和RNAiso for Polysaccharide-rich Plant Tissue单独使用均可提取出质量较好的RNA,前者质量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