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4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植物源农用杀菌活性物质研究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操海群.岳永德,花日茂,汤锋.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27(1):40-44 [2]Swani T Secondary compounds as protective agents [J]. Ann. Rev. Plant Physiol., 1977, 28: 479-501 [3]Mahadeven A. Biochemical Aspects of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 Part I Performed inhibitory substances "prohitins". P. 400. Today & tomorrow Sprinters and Publishers, Indea, 1982 [4]贺红武,黄刚良编译.作为生物合理农药资源的热带植物.世界农药,2000,22(5):8-13 [5]吴铁青(译).使用天然抗菌化合物保护作物.农药译丛,1996,18(3):9-12 [6]张文蘅,陈虎彪.甘松属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8,18(3):11-14 [7]剑桂新,王峥涛,徐珞珊,徐国钧.乌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8,18(3):5-9 [8]万永红,周向宁.八种中草药抑菌试验报告.生物学杂志,1999,16(2):31-32 [9]赵纯森,黄俊斌,周茂繁.厚朴叶中抑菌活性成分鉴别及其防病效果.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4,13(4):373-377 [10]张国珍,樊瑛,丁万隆,徐丽珍.麻黄和细辛挥发油的抗真菌作用.植物保护学报,1995,122(4):373--375. [11]王世强,徐亚君,蒋立科,陶卫平,高道煌,吴雪娟.中草药防腐剂的杀菌作用.微生物报,1994,21(1):30-33 [12]胡振英,赵志铭,宋中枢,杜健,罗敬完.复方中草药散剂的抗菌效力测定.中兽医医药杂志,1995,5:9-10 [13]卫扬斗,朱振东,周茂繁.生物碱的抑菌特性与黄连白绢病菌致病性关系的研究.植物病理学报,1990,20(4):297-301 [14]白建军,孙素娟,李重九,汪矛.几种野生植物提取物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生物活性初报.农药学学报,1999,1(3):94-96 [15]杜小凤,徐建明,王伟中,吴传万.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农药,2000,39(11):8-10 [16]江建云.植物性农药研究进展.湖南农业科学,1991,(6):43-46 [17]王晓艺,黄炳球,郑仲.茶皂素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初测.植保技术与推广,1998,18(6):34-25 [18]Benner P. Pesticidal compounds from higher plants [J]. Pestic. Sci., 1993,39: 95 [19]Tahara H, et al. A fungitoxin inducibly produced by Dandelion leaves treated with Cupric Chloride [J].A Biol. Chem., 1988, 52(1) :2947-2948 [20]王云,于军,关显智,肖洋.马齿苋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消除作用的研究.微生物学杂志,1999,19(3):40 [21]王关林,方宏筠.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2]王晓晨,徐庆,刘颖,陈章良.天麻中一种凝集素类似蛋白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微生物学通报,1999,26(4):256-260. [23]王莉红,安成才,陈章良.核糖体灭活蛋白在植物中的作用.生物技术通报,2000,2:1-4 [24]王晓晨.Willson Ardiles DIAN Guy BAUW徐庆Marc Van MONTAGU陈章良Willy DILIEN天麻中一种抗真菌蛋白基因的克隆.植物学报,1999,41(10):1041-1045 [25]刘迎芳,王春霞,赵进冬,吴光耀.美洲商陆中新发现的一种抗菌蛋白基因的克隆和表达.植物学报,1999,41(10):1036-1040. [26]陈万义.展望21世纪的农药.植物保护,1998,5:33-36 [27]郭予元.环境保护和植物保护.植保技术与推广,1999,19(4):37-38  相似文献   
12.
对北京市延庆山区板栗园生态系统中刺吸类害虫与天敌的时间、空间以及时间-空间二维生态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利用相同资源的物种中,存在着不同的生态位重叠。在3种不同生境的板栗园内,寄生蜂类和栗花翅蚜的空间生态位重叠值都较大,分别为0.998 0,0.992 5和0.965 7。在区域Ⅰ和Ⅱ中寄生性蜂类与栗大蚜在时间上重叠值较大,分别为0.600 0和0.706 1。在板栗树与大豆间作区园(Ⅰ)和自然生草单作板栗园(Ⅱ)中,主要害虫与天敌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明显大于除草单作园(Ⅲ)的。板栗红蜘蛛在各区的空间生态位宽度都较大(均在0.806 7以上)。板栗园间作物(或有无杂草)对时间生态位宽度有明显的影响,但对生态位重叠和空间生态位的宽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物测定和酶活力测定方法,研究苦参碱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胃毒活性及其对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对小菜蛾幼虫具有一定的胃毒作用。2mg/mL苦参碱处理叶片饲喂小菜蛾幼虫12h校正死亡率为37.93%,72h后小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5.83%。不同质量浓度苦参碱处理小菜蛾幼虫后,幼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与对照相比均产生波动。经125×10 -3mg/mL苦参碱处理4h,小菜蛾体内GSTs活力最高,为1610.72U/(mg·min)。经125×10mg/mL苦参碱处理16h,小菜蛾体内的AChE酶活力最高,为10.63U/(mg·min)。各处理24h,小菜蛾体内GSTs活力和AChE酶活力均有明显降低。说明苦参碱对小菜蛾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斑螟亚科(鳞翅目:螟蛾科)系统分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综述了斑螟亚科Phycitinae的系统分类研究概况,重点论述国内外分类研究历史与现状、族级阶元划分与系统分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斑螟亚科系统分类中存在的区系研究不平衡、系统发育研究不完善、近缘属区别特征不够明确、近缘种形态鉴定不够准确等问题,建议将形态分类与分子系统学方法相结合以研究斑螟亚科的系统分类,并对斑螟亚科系统学未来的研究与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以昆虫细胞Spex-Ⅶ和Sf9为试材研究斑蝥素对昆虫的杀虫机理。采用MTT法,结果表明,斑蝥素对这两种细胞凋亡的增殖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作用,且对Sf9作用更为敏感:处理2,3,4 d后,斑蝥素对Spex-Ⅶ细胞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17.623 8,13.225 1,10.707 8μg/mL;对Sf9细胞的IC50为5.433 8,1.228 9,1.222 6μg/mL;采用瑞氏-吉姆萨细胞染色和Hoechst33258荧光细胞染色法,结果表明12.5μg/mL斑蝥素处理Sf9细胞,25μg/mL和50μg/mL斑蝥素处理Spex-Ⅶ细胞,2 d后,斑蝥素对两种细胞有诱导凋亡的作用。可以观察到凋亡形态特征:胞膜完整,染色质固缩,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  相似文献   
16.
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利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随着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从天然源特别是从植物中寻找新一代农药研究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因为据统计,地球上的植物种有35万种.但迄今只有约10%的植物,经过化学成份研究,只是极小部分.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斑潜蝇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斑潜蝇隶属双翅目,潜蝇科,植潜亚科,斑潜蝇属,该属全世界已经记述斑潜蝇300余种,遍及各个动物地理分布区,但以北温带地区物种最为丰富[1].我国大陆和台湾至今已知有15种,3种是外来物种侵入的;此类害虫寄主植物较广,大多数幼虫潜食叶片,形成线状或斑块状;极少数种类取食种子或柱茎;部分种类严重危害瓜果、蔬菜和花卉等植物,成为农业和园艺生产上的害虫,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列为重要的植物检疫性害虫[2~5].  相似文献   
18.
转Bt基因植物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农作物每年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约占总产量的37%,其中15%是由虫害引起的[1].目前对农作物害虫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药剂,但是化学农药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使用之后,已暴露出了严重的问题,第一,由于长期使用农药,特别是化学农药不合理的滥用,使得许多害虫都对多种常用的化学杀虫剂产生了抗性.目前已有504种害虫对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我国至少已有30种农业害虫对农药产生了抗性[2].第二,化学杀虫剂的使用还对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由于化学杀虫剂在环境中的大量滞留,使得多种益虫以及以捕虫为生的鸟类、爬行类、两栖类、甚至哺乳动物都受到毒害[2].鉴于以上原因,在全球范围内要求控制使用化学杀虫剂的呼声越来越高.控制使用化学农药的方法有二,一是用生物杀虫剂替代化学杀虫剂,二是用基因工程的手段把抗虫基因转入农作物形成新的作物品种.1981年,Schnepf等人首次成功地克隆了第一个编码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揭开了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序幕[3].  相似文献   
19.
吡虫啉在设施草莓上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研究了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春季温棚草莓和夏季大棚草莓果实上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该方法最小检知量为0.14ng,在草莓中最低检出浓度为2.8μg·kg^-1。其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1.6%~97.21%,标准偏差为2.76%~6.41%。结果表明,吡虫啉在不同设施条件下草莓上的残留消解方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夏季塑料大棚加倍剂量果内及全果分别为C=0.4429e^-0.135t(r=-0.9818)、C=1.6225e^-0.1532t(r=-0.9877),春季温棚推荐剂量及加倍剂量全果分别为C=0.6705e^-0.1217t(r=-0.9694)、C=1.814e^-0.1527t(r=-0.9920),降解半衰期为4~6d;农药大部分残留在果实表面;推荐剂量和加倍剂量各施药3次,14d后残留量均低于0.2mg·kg^-1。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生长期油菜中对硫磷的残留和降解动态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以体积浓度为800mL/L的对硫磷处理苗期、抽薹期和花期三个生长时期的油菜,得出对硫磷在油菜上的残留半衰期为23.05~25.85h,在施药120 h后对硫磷在油菜上三个时期的消解率均达到90%以上,三个不同生育时期中对硫磷的消解规律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