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4篇
林业   40篇
农学   1篇
  32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浅谈植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防治风蚀、水蚀和重力侵蚀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植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研究现状,并从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作用机理加以说明,旨在总结现有的研究进展,促进水土保持工作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滇东南石漠化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定点观测和地力变化及水土流失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封山育林地土壤的肥力较佳,其次是耕地土壤,这是由于封山育林地土壤多年来进行封山育林,耕地土壤进行了平衡施肥;3年后人工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很大改善,土壤肥力有很大提高,这是退耕还林的结果;从水土流失状况来看,耕地是产流产沙、固体和液体养分流失最严重的类型,人工林地水土流失最低,说明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有利于石漠化山地土壤肥力的改善和水土保持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对头塘小流域山地系统特征了解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域山地防护林体系结构的调整、配置方式和营建技术。经对小流域所建防护林体系进行防护效益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营建防护林体系后,防护效益显著,土壤侵蚀模数由1831t/km2·a下降到1165t/km2·a,减少了36%;坡地造林后,地表径流较荒草坡地、裸地分别减少7944%和9401%,泥沙削减率下降878%和988%。头塘小流域在金沙江流域具有代表性,其防护林体系的结构配置以及营建技术,可用以指导金沙江流域山地防护林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滇南岩溶山地4种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样地法比较了西南桦林(Betula alnoides forest)、马尖相思林(Acacia mangium forest)、山桂花林(Paramichelia baillonii forest)和高阿丁枫林(Ahingia excelsa forest)林下植物的群落学特征,并与次生林和山地雨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个群落都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次为地面芽植物;在高位芽植物中又都以小高位芽植物比例较高;4个群落的叶型谱以小型叶为主,光照生态类型谱以阳生种类为主,水分生态类型谱以中生种类占优势.生活型谱、叶型谱和水分生态类型谱都与热带山地雨林群落一致.从4种人工林林下植物的群落学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看,山桂花林的水热条件最好,物种多样性值和群落均匀度居4种人工林之首,其次是高阿丁枫林,说明其植物种类成分复杂,生境优越,群落破坏后恢复能力最强,最有利于向顶极演替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采用2×2列联表,通过X2检验和ω检验,并结合共同出现百分率(PC值)和联结系数(AC值),分析了馨香玉兰所在群落20个主要树种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20个主要树种在总体水平上表现为显著的正联结.190对种对中,只有少数种对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大多数种对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种对间相关性较弱.馨香玉兰种群与少数树种的种间联结性较强,与大部分树种间联结性较弱,体现了馨香玉兰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滇中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滇中富源县境内华山松-栓皮栎混交林、旱冬瓜林、杨梅灌丛、云南松林、撂荒地5类群落类型的团聚体粒径组成及养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团聚体含量随着粒径(〉5 mm,5~3 mm,3~1 mm,1~0.5 mm,0.5~0.25 mm,〈0.25 mm)的增大及土层(0-10 cm,10-20 cm)的加深而逐渐增多;团聚体的养分含量也呈现一定差异,有机碳、全氮、全钾和水解氮含量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多;速效钾含量则随着粒径的减小先增后减。分析团聚体养分的碳、氮比值(C/N),得知撂荒地〉云南松林〉华山松-栓皮栎混交林〉杨梅灌丛〉旱冬瓜林,揭示C/N越小越有利于碳、氮等养分的循环与流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相关分析法对主要造林树种旱冬瓜体内各营养器官的 7种矿 质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元素之间以及植物与立地土壤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旱冬 瓜不同器官各元素含量有着显著的差异,K、Mg、Fe、Zn、Cu、Mn在叶片中含量最多,C a在树皮中 含量最高;大多数元素在树干中含量最低。旱冬瓜对K、Ca、Mg、Zn、Cu有较强的吸收富 集能力, 对土壤富集系数大小依次为Mg>Ca>Cu>K>Zn>Mn>Fe,一般叶的富集系数最高。元素间和 元素与立地土壤的相关分析表明,K、Mg、Mn、Fe、 Cu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Ca和Mn之 间的相关 性显著,除Fe元素外,植物体中K、Mg、Mn、Zn、Cu元素含量与土壤中元素含量关系相一 致。  相似文献   
18.
施用氮、磷肥对旱冬瓜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Hoagland液为母液,调节母液中氮磷的浓度作全磷缺氮、全磷低氮、全氮缺磷、全氮低磷4种营养液处理对旱冬瓜盆苗苗木生长影响的试验,并以清水处理作对照,结果表明:在旱冬瓜的盆苗培育期,缺磷、仅施用氮肥时,会抑制其苗木的生长,旱冬瓜苗木的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细根生物量、地下部分总生物量分别比清水处理下降了66 %、69 %、68.5 %、65 %、59.7 %,在其培育期施用低磷全氮肥能促进旱冬瓜苗木根系的生长,但不能增加其苗木地上部分的生物量;施用全磷肥能明显促进旱冬瓜苗木的地径及苗高生长,增加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它们依次比清水处理增加了46.3 %、7.2 %、73.3 %、51.6 %.试验结果还表明,旱冬瓜苗木的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生物量比例<1时,反映此期间需对其苗木加强光照.在旱冬瓜的育苗期其苗木仅需供给全磷营养液和充分的光照即可,不需要补充氮肥.  相似文献   
19.
3S技术在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毁林开荒的现象比较普遍,林地面积锐减,植被大面积破坏,从而造成我国的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因此,对全国水土流失进行适时动态监测已势在必行。3S技术是集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于一体的高新技术手段,它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地面各种信息。分别介绍了RS、GPS和GIS三种技术在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并对3S技术在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针对金沙江流域山地系统特点,在分析头塘小流域山地系统结构及其与土壤侵蚀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山地系统防护体系的空间配置原则和依据。依此,配置了头塘试验区的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