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为探明颈盲蝽Pachypeltis sp.取食对薇甘菊叶片内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影响,以薇甘菊为材料,室内条件下测定颈盲蝽取食12,24,48,96 h后薇甘菊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结果表明,颈盲蝽取食后薇甘菊叶片中的POD和PAL的活性下降,PPO活性提高。取食48 h后,处理组叶片中POD和PAL活性分别下降了5191%和7500%,而相应的对照组叶片则分别下降了3234%和4986%;处理组和对照组叶片PPO活性分别上升了37173%和12113%。  相似文献   
42.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我国包括木材、竹材、锯材和人造板在内的主要木材产品产量的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可直接用于预测我国在未来年份的木材、竹材、锯材和人造板等产品的产量.  相似文献   
43.
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薇甘菊、紫茎泽兰和飞机草3种有害入侵植物叶片精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精油化学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从3种有害入侵植物叶片精油中共鉴定出78种化合物,主要成分均为单萜类及倍半萜类,其中飞机草鉴定出化学成分50种,紫茎泽兰45种,薇甘菊50种。3种植物精油中都能检测到3-己烯-1-醇、α-蒎烯、β-蒎烯、α-水芹烯、柠檬烯、反-罗勒烯、芳樟醇、α-胡椒烯、β-澄椒烯、β-石竹烯、α-香柠檬烯、α-石竹烯、α-姜烯、双环大香叶烯、荜澄茄油烯醇、橙花叔醇、石竹烯氧化物、库贝醇和马兜铃酮,部分化合物在医药领域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4.
实验利用反距离权重法、样条函数、克里格法三种插值方法对我国森林病害发生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反距离权重法的插值结果与实际观测点的相似度最高,在地图显示中反距离权重法估计的图像也最光滑和逼真,因此在森林病害监测中可选用反距离权重法进行估计,获得较为真实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我国森林病害监测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45.
应用印楝素乳油进行了松毛虫、松小蠹的室内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 0 3%印楝素乳油 4 0 0倍“触杀 +胃毒”处理松毛虫 ,施药后 2 0天 ,防治效果达到 88 5 % ;用 0 3%印楝素乳油 10 0倍“触杀 +胃毒 +内吸”处理松小蠹 ,施药后 15天 ,防治效果达到 95 6 %。观察发现 ,施用印楝素后 ,使松毛虫 2龄幼虫产生较强的拒食作用 ,并能抑制其生理发育。  相似文献   
46.
云南省核桃有害生物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常见的核桃有害生物有89种(亚种),其中害虫82种(亚种),病原7种.将89种有害生物对核桃树的危害部位和程度列表说明.对其中主要的6种害虫和1种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作了介绍,提出了保护和利用天敌、消灭或减少病虫源及药剂防治等综合性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7.
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赤霉酸)和含微量元素的化合物(硫酸锰、硫酸铜、硝酸锌、硼酸)对大花菟丝子寄生薇甘菊的促生作用。室内和室外试验结果表明,0.01 mL/L萘乙酸与1.00 mg/L赤霉酸溶液按1∶3体积比混合后,繁殖的组块平均茎长增长得最多,达13.42 cm,平均茎增粗为0.014 mm,成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48.
介绍牛樟芝生物学特性、适生区。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三萜类物质、樟芝多糖和腺苷,具有解毒、护肝、抗癌、抗疲劳、提高免疫力,抗过敏等药理作用。目前,人工栽培已实现,可在滇东南、滇西南、滇南适宜地区试验引种。  相似文献   
49.
50.
利用全球1 172个薇甘菊分布点、27个环境因子及Max Ent模型,预测并定量分析云南省薇甘菊不同等级适生区域及其面积。结果表明,云南省薇甘菊适生区主要分布于北纬25°以南地区,普洱市、德宏州、红河州有大范围高适生区;临沧市、西双版纳州和文山州有大范围的中等适生区;玉溪市、楚雄州、大理州有较大面积的低适生区。云南省薇甘菊适生区等级划分采用阈值较为合理,等级划分结果符合云南省实际情况。高适生区基本都是现有薇甘菊发生的地区,不同适生区等级气候生态条件与薇甘菊生长需求的层次也很吻合。本研究利用全世界1 172个薇甘菊发生点数据既包括了原产地中、南美洲,也包括了云南省被入侵地德宏州、保山市、普洱市等,提高了薇甘菊在云南省潜在分布区域预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