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36篇
基础科学   12篇
  124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1.
晋西残塬区坡面n值及其与土壤侵蚀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小区径流试验基础上,通过经转换的Manning公式对不同坡地表面的糙率n值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还探讨了糙率n值与侵蚀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糙率n值随林下枯落物量的增加而变大.在8个小区的试验中,裸地上的n值最小,为0.0107;枯落物保持良好膨松状态的山杨林地的n值最大,为0.6377.研究结果还表明:林下枯落物量与水分渗透量呈正相关,与土壤侵蚀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12.
柑橘地土壤大孔隙与优先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重庆市江津区10和20a林龄的柑橘地为研究对象,应用优先流染色法和室内图像提取技术,土壤水分穿透曲线及Poiseulle方程综合分析土壤大孔隙与优先流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孔隙使染色区的水分渗透速率较非染色区提高了1.48倍以上。柑橘地大孔隙孔径范围在0.3~1.7mm,半径大于0.7mm的土壤大孔隙是形成优先流路径的主要孔径范围。  相似文献   
213.
柑橘地土壤溶质优先运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原状土柱与重塑土柱对比实验,应用溶质穿透曲线研究柑橘地土壤优先流及溶质优先运移的特征。结果表明:柑橘地原状土柱土壤穿透曲线表现出了上升阶段的拐点现象,是优先流与基质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原状土柱土体穿透曲线下降初期较陡,并表现出了较长的拖尾特征,重塑土柱下降趋势相对稳定。存在优先路径的土体出流速率稳定性较差,变异系数较大,其平均出流速率是重塑土柱出流速率的3.5倍。优先流作用使溶质相对浓度到达峰值的时间缩短了37.7%,此时造成的溶质运移量却是平衡基质流所造成的溶质运移量的2.5倍,因此优先流能够导致土壤溶质的快速大量迁移。  相似文献   
214.
基于点格局分析的林地表层土壤优先路径水平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景观生态学中的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应用于土壤优先路径的水平空间分布研究,采用Ripley’s K(x)函数单种点格局分析及多元点格局分析方法,对重庆四面山针叶林地、阔叶林地及针阔混交林地10-20cm土壤深度上不同影响半径范围优先路径的空间位置及其与土壤生物活动的关系进行分析,经Monte-Carlo方法检验,发现优先路径在0-15cm土壤水平剖面半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15cm尺度向均匀分布发展;在不同尺度上与生物活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较小影响半径范围优先路径的空间分布数量随较大影响半径范围优先路径的空间分布数量的增加而减小。结果表明,空间点格局分析能较好地反映优先路径在土壤水平空间分布的状态,并能从数学空间形态分析角度解释土壤优先路径水平空间分布与生物活动的关系,以及不同影响半径范围优先路径间的分布关系,适用于量化分析土壤优先路径水平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15.
长江三峡花岗岩坡面林地优先流与地表径流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优先流与地表径流的关系,在长江三峡花岗岩坡面,选择了一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小的天然次生马尾松林地作为试验场地。采用自记流量计记录优先流过程,在小流域出口处设置90°薄壁三角堰和水位计记录了地表径流过程,并对不同层次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优先流流量主要决定于产流次雨量及前期影响雨量。优先流峰值总是晚于地表径流峰值出现,从优先流与地表径流峰值出现时间的差异看,优先流的出现使得地表径流峰值出现时间推迟,历时过程延长。当优先流与地表径流流量过程线为双峰时,二者线性关系不明显。当优先流与地表径流流量过程线均为单峰时,二者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关系随着产流次雨量及前期影响雨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16.
该文以土壤颗粒组成分维和孔隙分布分维来表征土壤结构,研究土壤结构分形特征对重庆缙云山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抗剪性能的影响,以期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型植被建设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机械组成分维和微团聚体组成分维对内摩擦角影响最大,比其它影响因子大一个数量级;影响黏聚力值的因素众多,影响最大的是机械组成分维。在同一土壤含水率下,混交林地易受剪切破坏面在A2层和B层,阔叶林地最易受剪切破坏面在A2层,楠竹林最易受剪切破坏面在C层,灌木林地最易受剪切破坏面在A2层,农地最易受剪切破坏面在B层。  相似文献   
217.
摘要: 高校的课程设置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学生需求所进行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规划。从农林院校课程设置的“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高质量”特点入手,分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程等各类主体课程的特点,阐述了各类主体课程在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探讨了与拓展未来职业发展能力相关的课程模块在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中的作用,包括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以及对目标职业有利的通用素质课程,提出农林院校在校大学生既要重视主体课程的学习,又要重视与拓展未来职业发展能力相关的课程的学习,以避免专业口径过窄、人文教育薄弱、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218.
采用"3S"技术结合地面调查的方法,综合分析2009年TM2、3、4波段假彩色合成卫片,采用目视判读解译方法,获取巴楚县草原资源现状,是一种快速、准确进行草原资源现状调查的新途径、新方法,能够实现动态监测和定期更新,为本区域和主管部门的需要提供本底数据。  相似文献   
219.
根据天然降雨和管流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长江三峡花岗岩区降雨类型基本上可分为均匀型、递降型、突发型和峰值型4种雨型,管流过程和降雨过程相对应;不同降雨类型的管流出现时间各有差异,峰值降雨型降雨产生的管流出现时间最早,其次是突发降雨型、递减降雨型、均匀降雨型;影响长江三峡花岗岩区管流产流的降雨量在26mm(24h降雨量)以上,平均降雨强度为0.0078~0.0537mm/min。在相同条件下,管流量与降雨量呈线性正相关。降雨产生管流后,降雨过程中雨强的微小变化会导致管流水文波形的明显反映,尤其是阵雨的出现,会使缓慢下降的管流流量水文波形下降的更为缓慢或转而产生小幅度的回升。  相似文献   
220.
重庆四面山不同林地土壤大孔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四面山不同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亮蓝野外染色示踪实验观测大孔隙流,结合Adobe Photoshop、ERDAS和ArcGIS的图像处理技术分析了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3种林地的土壤大孔隙分布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林地的大孔隙流形态特征有所不同,大孔隙流的存在使水分在土壤中的运移深度大幅度提高,运移深度规律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不同林地的染色面积比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较大的孔隙(1级和2级)主要存在于0—20cm土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小孔隙(4级和5级)所占百分比变大;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根重密度和根孔数对大孔隙分布均有较大影响,其中,土壤容重与大孔隙数量呈负相关关系,有机质含量、根重密度和根孔数与大孔隙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