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林业   22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最近30 a,辽东山区的柞蚕场资源明显出现衰退趋势,年均衰退率在0.89%,整个辽东山区的蚕场砂化和退化面积已占23.4%,达1.5×105hm2,水土流失逐年增加,局部地表已出现沟蚀现象。本文通过对现有柞蚕场资源调查,分析了柞蚕场砂化、退化的成因,并就柞蚕业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提出了柞蚕业发展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2.
辽东山区小流域综合技术开发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方位开发小流域综合技术,是辽东山区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运用生态学原理,科学地利用空间的立体结构,“以农、林、牧为主体,以种植业、养殖业为先导,多种经营为重点”开展的一项研究。它完善了小流域的生态结构,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增加了经济效益,为辽东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落叶松(日本、长白)经营技术措施图的编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落叶松(日本、长白)各年龄阶段与林分密度、直径、树高、优势高、林分蓄积、生物量的相关性,得到各项因子经验式,依据经验式,编制了经营技术措施图。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多年在落叶松人工林培育方面的试验研究成果,系统地提出了落叶松-红松复层林培育技术,主要包括上层林木抚育、冠下栽植以及调控技术。上层保留林木的郁闭度应控制在0.5~0.6,冠下栽植红松后12年内适时伐除上层落叶松,为冠下幼树的生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红松在不同光环境下的生长及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红松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冠下红松树高是全光下树高的47.5%-70.1%;胸径是全光下的18.2%-40.7%;叶面积是全光下的35.8%-43.6%。在树高、胸径、叶面积3个指标中,光照对胸径和叶面积影响较大。高径比:强光区(平均相对照度15.21%,相对照度幅度13.10%-17.50%。)为121.2、弱光区(平均相对照度5.82%,相对照度幅度3.20%-8.50%。)为183.3、全光区为70.4,林冠下红松是全光区红松的1.5—2.5倍,说明林冠下红松属细高型。林冠下红松近3a树高平均生长量只有全光的19.5%-27.1%,说明随着树龄的增加,树高生长量在下降,同时也说明红松耐荫性下降。胸径和生物量近3a平均生长量也和树高的规律一样。叶干物质强光区是全光区的81.7%,弱光区只有全光区的33.1%。全光区c/f比值大,即非同化部分比重大,弱光区c/f比值小,即非同化部分比重相对较小,而同化部分相对较大,说明叶片生产能力低下。冠根比,弱光区相对较大。枝干比,强光区是全光区的1.5倍,弱光区是全光区的2.3倍,弱光区的红松同化产物主要用于侧枝生长。  相似文献   
16.
红松不同嫁接方法成活率及生长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一生长季节对红松进行了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和劈接法嫁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取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嫁接平均成活率为62%,劈接法为88%。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嫁接成活后接穗平均生长量为5.9 cm,劈接法为11.8 cm,较髓心形成层贴接法提高了100%。经方差分析,两种方法嫁接成活率及成活后接穗平均生长量差异均极显著,说明红松采取劈接法嫁接优于髓心形成层贴接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不同技术培育日本落叶松苗栽后的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种不同技术培育落叶松造林苗,其栽植后表现为:用落叶松子代苗造林,苗木上山后表现优异,生长旺盛,抗性好;施肥苗造林木质化不好,易干尖;常规苗上山造林应分级,选Ⅰ级苗上山造林为佳。  相似文献   
18.
红松种子产业经济潜能及发展中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东北地区红松种子产业的基础现状及发展态势,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构成该项产业优势的各种要素;瞻望了在未来林业经济运行中蕴藏的巨大潜力和经济增长空间,根据近几年红松种子林建设情况及产业发展需要,从稳健有序、立足长远的角度,提出了在林业产权机制、政府服务职能及科技支撑等方面应该重视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落叶松人工林在不同时期的经营密度,依据不同立地指数,编制了不同林龄阶段落叶松人工林经营密度表。其应用简单,只要查出落叶松人工林不同立地指数,不同林龄阶段,即可确定该林分的经营密度。该表的编制为林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对日本、长白落叶松人工中幼龄林集约经营,提高三大效益.采用4种经营措施,6种处理方法进行了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间伐方法,使胸径12cm以上的林木,间伐后4年,日落以定量下层最多,为间伐当时的244%:长落以定性下层最好,为间伐当时的382%.上层木的生长量变化,反映在定量强度区,为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说明,不同方法,林分质量明显不同.两种落叶松优良本比例以定量强度、定量下层、定性下层区为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