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1篇
  3篇
综合类   19篇
园艺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探讨平欧杂种榛低产园改造技术,采用劈接的方法进行品种改良试验,结果表明,嫁接高度为40~50 cm时,各品种(系)嫁接成活率最高;1-21(品系)、辽榛3号在嫁接后的生长量、抗寒性、果实产量等综合性状超过其他品种(系),可以作为低产榛园嫁接改优的最佳品种(系);嫁接后结果第2年应该加强树体的水肥管理,提高树势。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引种班克松的种源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北美引进的9个种源班克松所做的17a的试验结果表明:班克松是适合辽宁地区的一个优良速生树种,在各个生长时期的生长表现都要好于乡土速生针叶树种———樟子松。班克松不同种源之间的生长状况存在着较大差异,班克松各种源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在2年生苗期、造林后5年生、8年生、15年生时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2、8号种源班克松15年生时的生长表现最佳,它们的树高分别比9个种源平均高大4.8%、4.8%,胸径分别比9个种源平均胸径大8.2%、4.9%,材积分别比9个种源平均材积大21.1%、13.5%;而3、5号种源班克松15年生时的生长表现最差。班克松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状况与纬度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来自北美北纬46°附近的班克松种源是最适合辽宁地区引种的优良种源,而远离北纬46°及越向高纬度地区的班克松种源在该区表现较差。建议辽宁地区引进北美北纬46°附近的班克松种源,并建立起优良的班克松种子园。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退化柞蚕场栽植红松成为辽东山区一种被林农广泛接受的生态恢复模式;但是,目前对这种恢复模式的适用范围、具体技术和实施效果还不甚了解。通过对辽东山区典型退化柞蚕场营建的柞树-红松混交林林分生长规律、红松结实规律的调查分析,初步揭示了该区域退化柞蚕场营建柞树-红松混交林的生长情况,确定了退化柞蚕场生态恢复柞树-红松混交林的最适造林密度。研究结果可为辽东山区退化柞蚕场生态恢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辽宁冰砬山不同年龄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直接关系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以冰砬山4个年龄阶段的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木收获法建立生物量与胸径的相对生长方程,推算各林龄的生物量、生产力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群落生物量分别为154.04t· hm-2· a-1、179.29t· hm-2· a-1、229.40t·hm-2· a-1和254.78t· hm-2· a-1,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占群落生物量的比例达94%以上.不同年龄阶段的落叶松人工林乔木层的年平均净生产力均较高,并随着林龄的增大而下降,幼龄林乔木层的生产力可高达16.71t· hm-2· a-1,比成熟林的生产力高出近1倍.在所有不同年龄阶段,各器官的生产力占总生产力的比例平均为:叶(46%)>树干(39%)>根(10%)>枝(5%).  相似文献   
15.
辽宁冰砬山地区蒙古栎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宁冰砬山地区不同立地条件的蒙古栎林分中设置5块样地进行各项因子调查,在每个样地内伐取1株蒙古栎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解析木年龄为50~63 a,树干解析数据表明:胸径连年生长量高峰值出现在15 a,平均生长量高峰值出现在20 a;树高连年生长量高峰值出现在15 a,平均生长量高峰值出现在15~20 a;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35 a前增长较快,45 a后有所减缓,从生长量变化趋势来看,数量成熟龄应在60 a左右。选用5个生长模型对胸径、树高、材积的总生长过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Richards曲线拟合效果最好,可以用其作为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6.
以辽东山区天然阔叶混交林重要组成树种紫椴和花曲柳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量实测法,探究紫椴和花曲柳的碳素积累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器官氮(N)、磷(P)、钾(K)元素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花曲柳树干的平均固碳量和连年固碳量整体上高于紫椴,随林龄的增长差距有逐渐增大的趋势;40年生花曲柳树干平均碳素密度为322.18 kg· m-3,36年生紫椴为272.63 kg· m-3。在养分分配方面,紫椴和花曲柳单株N、P、K元素的积累量顺序一致(N>K>P),但在不同器官中各元素积累顺序有些差异。紫椴各器官养分积累总量顺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花曲柳各器官养分积累总量顺序为:树根>树干>树枝>树叶。紫椴与花曲柳树叶的养分归还量占各自总体的比例分别为4.11%和17.32%,而树叶、树枝与根的养分积累比重合计分别为57.07%和75.31%,三者在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参是我国珍贵的中药材之一,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病害问题频繁发生,严重制约人参产业的发展。文中总结了目前文献报道的32种人参病害,其中真菌性病害23种,细菌性病害3种,病毒病4种,寄生性植物和线虫病各1种。同时对我国主要人参病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及病害防控进行阐述,以期为人参病害的识别、鉴定及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欧榛、平榛、毛榛和平欧杂交榛(达维)1年生幼苗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各组织器官中的紫杉醇含量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4种榛树中均含有紫杉醇,含量差异显著,其顺序为欧榛(2.71~9.83μg·g~(-1))平欧杂交榛(1.86~4.13μg·g~(-1))平榛(0.21~0.62μg·g~(-1))毛榛(0.23~0.59μg·g~(-1))。在同种榛树中,不同组织器官紫杉醇含量差异不显著,4种榛树间组织器官都表现出相同的含量分布规律,为根系枝条叶片。平欧杂交榛(达维)提取紫杉醇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9.
日本落叶松良种选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日本落叶松是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由于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工程的实施,国家西部开发项目的进展,德国支持的长江沿岸生态工程的应用,良种需求矛盾日益突出。为了适应现代林业的发展,该从该树种良种选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客观的综合论述,并根据国内外良种选育所采取的对策及成功经验,提出了今后日本落叶松良种选育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从北美引进的东部白松在辽阳铧子林场进行了15a的种源试验研究。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源之间生长量差异显著,筛选出的3号和2号2个优良种源,树高、胸径遗传力为85%和87%,遗传增益为20.2%和28.9%,直接引种这些优良种源造林可获得显著的增产效益。东部白松的生长量显著高于乡土树种红松,是辽宁大有发展前途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