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1篇
  3篇
综合类   18篇
园艺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黄土丘陵区林-草景观边界土壤表层大型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黄土高原丘陵区刺槐林-草地复合系统景观边界上3种景观位置的土壤表层大型动物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系统共有大型土壤动物16类,隶属于3门6纲;林缘处是土壤表层大型动物多样性最高的地方,这里土壤动物群落较复杂,类群数较多,分布均匀;草地是土壤表层大型动物多样性最低的地方,这里土壤动物群落较单一,土壤动物类群数偏少,个体数偏多,分布的均匀性较差,优势类群表现突出;林地的土壤表层大型动物多样性介于二者之间。林缘与林地内土壤动物的分布特征相似性较大,林缘与草地内土壤动物的分布特征相似性较小。  相似文献   
62.
辽宁省引种美国红枫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概述了多年来辽宁省林木引种的现状及取得的一些成果,论述了美国红枫引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美国红枫引种栽培健康发展的建议:科学引进美国红枫种质资源,选育出优良适宜品种,形成完备的培育技术体系,合理配置于城乡景观绿化,做好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63.
以辽东山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在冰砬山森林生态站研究了不同林龄蒙古栎单木碳储量动态及其林分碳密度的差异,估算了蒙古栎天然林年净固碳量。结果显示:蒙古栎单木碳储量与林龄和胸径密切正相关,与树高相关性较差;林分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总体上林分各个器官碳密度为干根枝叶;蒙古栎天然林乔木年净固碳量在3.83~5.48 t·hm-2·a-1,折合CO2量14.05~20.1 t·hm-2·a-1,在中龄时达到峰值,固碳能力最强,而后随着林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4.
该文从湿地的生态作用、国内外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概况和辽宁湿地资源的现状,分析了辽宁开展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必要性和发展优势,为辽宁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和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的固碳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东山区两种主要树种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主要组成树种)和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主要组成树种)为研究对象,将林木生长过程转换为林木碳素积累过程,对两树种树干碳素积累过程的特征、各林龄段内树干碳素储量的动态及不同器官碳素储量的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树干连年碳素积累和平均碳素积累都明显快于蒙古栎.长白落叶松碳素快速...  相似文献   
66.
通过对辽宁冰砬山两种类型林地(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和蒙古栎天然次生林)土壤入渗特性的研究得到,前者林地的3种入渗指标(初始入渗速率7.11mm/min,平均入渗速率4.09mm/min,稳定入渗速率3.48mm/min)均显著低于后者(初始入渗速率为19.79mm/min,平均入渗速率为14.23mm/min,稳定入渗速率为11.74mm/min),后者林地的入渗能力要强于前者。Kostiakov方程和Horton方程能较好的模拟这两种森林林地土壤的水分入渗规律。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地的土壤入渗速率减小快于蒙古栎天然次生林地。土壤孔隙度特征是影响入渗规律的一个重要因素,土壤质地、紧实度、石砾含量与砾径大小和植被的根系生长等与入渗规律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7.
辽西半干旱区不同类型油松水土保持林土壤改良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比较、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辽西地区几种不同类型油松水土保持林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在分别阐释13项土壤因子特征的基础上,对各种类型林分改良土壤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油松混交林无论在改良土壤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方面都明显优于油松纯林;(2)不同类型油松混交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应是不同的;(3)不同类型林分改良土壤综合指数排序为:油松-紫穗槐混交林>油松-黄栌混交林>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山杏混交林>油松-小叶锦鸡儿混交林>油松纯林;(4)林分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辽宁冰砬山两种类型林地(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和蒙古栎天然次生林)土壤入渗特性的研究得到,前者林地的3种入渗指标(初始入渗速率7.11mm/min,平均入渗速率4.09mm/min,稳定入渗速率3.48mm/min)均显著低于后者(初始入渗速率为19.79mm/min,平均入渗速率为14.23mm/min,稳定入渗速率为11.74mm/min),后者林地的入渗能力要强于前者.Kostiakov方程和Horton 方程能较好的模拟这两种森林林地土壤的水分入渗规律.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地的土壤入渗速率减小快于蒙古栎天然次生林地.土壤孔隙度特征是影响入渗规律的一个重要因素,土壤质地、紧实度、石砾含量与砾径大小和植被的根系生长等与入渗规律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9.
银杏是我国特有的多用途珍稀树种,具有独特的食用、药用、材用、观赏、绿化、防护及科研价值,为了开发利用这些珍贵价值,该文介绍了银杏生产及科研现状,分析了目前辽宁银杏科研与生产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并对辽宁省银杏事业发展提出建议。建议研究方向应在以下几方面:①银杏高效育种技术研发与品种创新,包括适合寒冷地区栽培的叶用、核用、观赏、雄性及材用优良品种的研发与创新;银杏抗寒品种的培育,将银杏栽培向北推进。②寒地银杏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栽培;③银杏种实加工工艺及副产物高效利用技术;④银杏叶药用成分分析及提取、提纯技术。果用及叶用种苗的培育,采用经过审定的国家或地方良种,保证良种壮苗。加强银杏果产品、银杏叶提取物的开发和利用,提高银杏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0.
暖温带-中温带过渡区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I-COR-8100测定并分析研究辽宁暖温带-中温带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特征及土壤呼吸与土壤水热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与5 cm、10 cm和15 cm土壤的温度呈幂函数关系,且与10 cm土壤温度的相关关系较高,相关关系为y=0.9303 e0.0812x(R2=0.8164);与10 cm土壤湿度呈线性相关关系,相关关系为y=-12.398x+8.0068(R2=0.4243);10 cm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可以分别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81.6%和42.3%;该地区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年平均速率约1.57μmol.m-2s-1,土壤向大气年释放C约为598.93gC.m-2a-1。本研究可为该地区的森林碳循环研究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