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37篇
园艺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基于TLS数据的单木胸径和树高提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TLS测量森林参数(树高、胸径和林分密度等)不仅节省人力,而且还能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已成为快速获取树木几何参数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利用地基激光雷达数据,提出了一种半自动方式提取单木参数的方法。首先,利用发射脉冲与接收回波脉冲的形状偏差和强度对原始点云数据中的“飞点”和噪点进行滤除;然后,配准各站点云数据;接下来采用不同目标回波过滤方法滤除部分树叶点和其他非树干点;抽稀、合并各站点云数据,对合并后的点云数据水平分层并生成对应的灰度影像;对灰度影像采用Hough变换方法估测单木位置和胸径;对Hough变换检测层数较少的结果采用椭圆拟合方法重新检测;最后,结合Hough变换和椭圆拟合检测结果从点云数据中提取单木位置、胸径和树高。用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的白桦天然次生林对算法进行了检验,5块多站扫描样地单木识别的平均精度为72.16%,将所提取的单木位置、胸径和树高与外业实际测量数据对比,结果一致性较高。5块多站扫描样地的胸径和树高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38、2.55、3.58、2.21、1.92 cm和4.31、3.87、2.34、5.00、3.47 m。   相似文献   
32.
为解决遥感图像反立体现象给使用者带来的不便,加强遥感图像的使用.提出一种基于反DEM结合太阳光照和HSV颜色变换的遥感图像反立体校正方法,并以高黎贡山地区的IRS遥感图像为例与原有的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在原始图像色彩保留、原始图像阴坡区域的校正效果及原始图像光谱信息保留方面都要优于原有方法.  相似文献   
33.
指出了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强穿透性的特点 ,能够不受天气影响探测滇中地区云南松单层林的信息特征.利用云南省宜良县ALOS PALSAR全极化数据和对应的地面实测了云南松林林分因子信息 ,分析了不同极化方式下后向散射系数与云南松单层林蓄积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VH极化状态下云南松蓄积量与后向散射系数较其他几种极化状相关性高 ,并根据森林散射机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4.
对遥感图像归一化地形校正模型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归一化模型包括二阶校正模型、地形均衡模型和坡度匹配模型3种方法。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的TM遥感图像和DEM支持下,采用3种方法进行了校正对比实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中坡度匹配模型校正效果最好。对归一化地形校正模型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5.
从林火发生次数、林火面积、区域分布、时间分布、发生原因等方面对滇西保山地区近年来林火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0年滇西保山地区共发生林火145次,林火面积达242851hm3;林火面积与林火发生次数关系极为密切,且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8,在001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的复杂性,导致滇西保山林火具有不均匀性和异质性;科学掌握林火发生的年际规律、月际规律、日际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能够为保山地区森林火灾的预测、预报以及安全扑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6.
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它通过飞行平台的向前运动来实现合成孔径。它的穿透特性使它获取的影像基本不受云、雾的影响,而且能够透过地表和植被获取地表以下信息。最初用于军事上探测空中和地面的运动目标,后来逐渐应用到农业、林业、地质、环境、水文、灾害、测绘等领域。文中主要介绍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森林资源调查、森林分类、自然灾害监测、森林蓄积量和生物量估测、土地利用分类、土壤水份估测等林业中的应用现状,对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7.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研究是研究土地变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球土地研究的热点。以宜良县2005年、2013年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将研究区土地划分为林地、耕地、水域、人工用地、灌草地5个地类,提取了宜良县2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并进行了精度验证。最后通过GIS叠加分析,统计了宜良县在研究期内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8.
岳彩荣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4):162-164,173
为弄清“长防林”工程在云南的建设现状和实施效果,采用TM遥感数据,应用分类树与分层分类方法,结合特征选取与多种分类算法相结合的图像处理信息识别分类方法,提取昭通、大关2市县的森林植被、土地利用等信息。在GIS支持下,编制了研究区的森林分布图,并利用2期图像作了动态监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层次、多种信息提取方法可满足“长防林”工程区的森林覆盖的信息提取要求,得出了“长防林”实施以来研究区的森林覆盖率增加了11.2%。  相似文献   
39.
在分析了昭通地区土壤侵蚀成因和规律后,本研究选择了植被盖度和坡度作为确定土壤侵蚀等级的主导因子。利用1999年昭通地区TM卫星图像进行判读,提取植被盖度、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等信息;从地形图提取坡度信息;最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通用软件工具ARC/INFO7.11和AR-CVIEW3.2进行土壤侵蚀等级的空间分析,得到了土壤侵蚀等级空间分布图。根据土壤侵蚀等级图的统计分析结果对长防林(云南部分)实施后产生的生态效益尤其是土壤侵蚀的治理作出了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40.
以滇西北香格里拉县这一生态敏感地区为研究区,利用2006~2009年野外实测样方数据,对其云冷杉林、高山松林、栎类林、云南松林4个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其总生物量为13 745.23万t,总碳储量为6 762.13万t,平均碳密度为88.9 t/hm2.其中云冷杉林生物量最大,占全县总生物量的50.3%,其碳密度也最高,为113.31 t/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