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1.
12.
指出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如何利用好全球现有水资源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综述了“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背景和应用现状,并着重分析了透水铺装系统中透水混凝土的优劣性和制备原理及工艺。结果表明:多孔混凝土相较于传统混凝土,在牺牲部分强度的情况下,透水性和生态功能得到大幅提升,是透水铺装系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3.
土壤中施加生物质炭对改善土壤墒情及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为探明生物质炭种类与混施深度对土壤水分运移和养分拦截的作用特征,通过室内定水头土柱模拟试验,设置3种生物质炭(稻壳炭、玉米秸秆炭、竹炭)和2种混施深度(10 cm、20 cm),以裸土为对照,测定水分运移及氮磷流失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对土壤孔隙结构的改变以及生物质炭比表面积和粒径分布可共同影响土壤水分运移。混施不同种类生物质炭能使土壤容重降低,其中混施稻壳炭后容重降低幅度最大,且稻壳炭能显著提高土壤总孔隙度与饱和含水量。混施稻壳炭能显著促进湿润锋运移,提高入渗量,其中稻壳炭混入10 cm土层后对炭-土层入渗的促进作用最大,对水分渗漏影响较小;而混入20 cm土层会促进渗漏,提高饱和导水率。玉米秸秆炭比表面积与总孔体积最大,吸持水分能力强;玉米秸秆炭不含大于1 mm粒径的颗粒,混施后对土壤总孔隙度影响较小,土壤饱和含水量显著降低,能抑制水分运移,其中玉米秸秆炭混入20 cm土层对渗漏的抑制作用最强。混施竹炭对湿润峰运移和入渗过程影响不明显,混入20 cm土层对渗漏有抑制作用。混施稻壳炭后,全磷(total phosphorous, TP)流失量减少,但会使全氮(total nitrogen, TN)流失量增加;混施玉米秸秆炭对TN流失影响较小,能使全磷流失量减少;混施竹炭能吸附氮素,但会使TP流失量增加。在田间开展应用时,可选择将稻壳炭混入10 cm土层,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与TP流失,但需注意会增加TN流失;玉米秸秆炭混入20 cm土层能降低水分运移速率,有效减少水分渗漏与TP流失,适用于砂土等透水性强的土壤。竹炭对水分运移的影响不如稻壳炭与玉米秸秆炭,且增加了TP流失,不适合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适宜湘南双季稻的灌溉方式,以早稻中嘉早17和晚稻盛泰优018为材料,比较研究了淹水灌溉、间歇灌溉、湿润灌溉3种灌溉方式对湘南双季稻产量的影响,并从根系形态、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SPAD值)、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等方面探讨了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间歇灌溉处理2季总产最高,达15.55 t/hm2,分别较淹水灌溉和湿润灌溉处理增产8.59%和10.44%;灌溉方式显著影响水稻产量构成因素,间歇灌溉处理成穗率、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显著高于另2个处理;灌溉方式影响水稻源特性,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均以间歇灌溉处理最大,且水稻生育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值、单穴根鲜重、单穴根干重和单穴根体积降幅均以间歇灌溉处理最小;灌溉方式影响水稻物质转运,茎鞘与叶片物质输出率均以间歇灌溉处理最大。可见,间歇灌溉通过扩库、增源、提高茎鞘与叶片物质输出率实现双季稻增产,可在湘南双季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宜湘南双季超级稻的化学调控剂,以中嘉早17和盛泰优018为材料,比较研究了3种化学调控剂(壮谷饱、壳寡糖、胺鲜酯)对湘南双季超级稻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化学调控剂中,胺鲜酯增源效果最好,其各时期叶面积指数、高效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值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清水),壮谷饱也有较好的增源...  相似文献   
16.
传统民居文化,是体现地域文化特色重要的载体。同时,研究传统民居文化,也是研究传统民族社会形态的必要方式。本文从历史文化源流的角度分析福建民居类型,能够了解传统居住空间设计的若干经验,为区域居住空间设计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在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探讨了通过新媒体技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途径,以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通过对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4所高校大一大二在校学生的调查,在描述性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从开展线上线下同步教学、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3个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了实践。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成绩大幅度提升,教师也逐渐形成了互联网思维,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讲授课程的教学内容,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在学生中入脑入心入行。  相似文献   
18.
基于Google Earth的ETM~+遥感图像自动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准确识别地物、设计野外路线并减少踏勘后对前期解译工作的修改,本文参考Google Earth软件提供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利用ETM+解译生成训练样本,然后采用最大似然监督分类算法进行ETM+图像分类。结果表明:与非监督分类和非监督-监督混合分类方法相比,基于Google Earth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ETM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方法效果好、精度高,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技术手段,可用于初步识别地物分布情况、设计野外路线和勘查点等工作,对野外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不同融合方式、不同波段组合的图像分类结果明显不同,该区域ETM+图像R(5)G(4)B(3)波段组合、PCA融合图像的分类总精度最好。  相似文献   
19.
我国茶文化在国际上不断普及和发展的今天,茶叶出口翻译问题也更加受到关注。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茶叶贸易的发展,提高茶叶出口翻译质量,是非常必要的。与此同时,茶叶出口翻译还应该更加关注其美学取向,除了要讲茶叶的一些基本特征以及贸易事项翻译出来,还应该注意语言的美感与句子的流畅性,这是对外出口贸易翻译走向更好层次的表现。本文对翻译美学背景下的茶叶出口翻译美学取向问题进行几点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不同物候期牧草对放牧绵羊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物候期天然牧草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对放牧绵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分别在牧草生长的不同时期(绿草期、盛草期和枯草期)选择不同的样方测定其混合牧草的营养成分,同时段选择6只放牧绵羊测定其瘤胃pH,氨态氮(NH_3-N)及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显示:(1)牧草中粗蛋白质(CP)含量在绿草期含量最高(13.95%),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0.05),而枯草期最低,为5.14%;中性洗涤纤维(NDF)随着牧草的生长不断增加,酸性洗涤纤维(ADF)在绿草期含量最少。(2)瘤胃内环境参数随着不同物候期牧草中营养成分的变化而变化,瘤胃pH在盛草期显著低于其他阶段(P0.05),NH_3-N含量在枯草期显著低于其他两个阶段(P0.05),VFA含量在枯草期最低,盛草期显著高于绿草期(P0.05)。综上所述,放牧绵羊在枯草期由于摄入的CP含量减少,NDF增加,导致消化率降低,不能满足放牧绵羊的营养需要,故在枯草期到绿草期这一阶段应对其进行合理补饲,调控瘤胃发酵,以改善瘤胃内环境,提高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