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林业   46篇
农学   1篇
  5篇
综合类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长江三峡花岗岩区典型林地暴雨径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雨是三峡库区常见的气候现象,是区域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的重要诱因。基于连续4年的观测,分析了流域内暴雨的季节分布及其变异特点;并选定3种典型林分,通过设立坡面径流场,对林地暴雨地表径流的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流域内年均暴雨雨量占降雨的21.4%,且年际及月际间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9月发生,不同月份间暴雨量平均相对变差为1.26;②流域内各林地暴雨径流与总径流大量发生期相同,枫香林、马尾松栎类混交林及马尾松林年暴雨地表径流深分别为4.78,3.75,7.43mm,3类林分5~10月暴雨径流分别占同期地表径流总量的43.2%、51.2%和71.9%;③各类林分地表径流量与暴雨雨量均呈显著线性相关,而与雨强的相关性不显著,说明暴雨条件下蓄满产流是林地产流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丹江口库区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从理论上阐述了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计算模型,并将这一理论运用在丹江口库区环境承载力研究。通过建立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分析了丹江口库区从2001~2005年综合环境承载力状况。研究表明:丹江口库区环境处于可载阶段,环境承载力具有逐步增强的趋势。最后提出了提高环境承载力的策略,为丹江口库区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三峡库区花岗岩母质不同经济林模式的土壤养分状况,研究了各模式下土壤pH、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模式的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除土壤pH外,经济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含量的变异较宽,为中等变异。随土壤层次的增加,各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递减趋势,而全磷和全钾则存在不规律变化。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对经济林土壤质量的高低产生着主要作用,土壤养分综合排名表现为柑橘(精细管理)>柑橘(常规管理)>板栗林>茶园。因此,利用生物措施和精细化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该区域经济林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2005~2006年在丹江口库区对马尾松与柏木混交林的林冠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3个生态作用层次进行了水文生态效应研究,并以荒坡地作为对照比较,结果表明:松柏混交林相对于荒坡地具有明显的水土保持作用,观测期内松柏混交林林冠层截留量占降雨总量的21.85%;林下凋落物数量为13.11 t/hm2,最大持水量为2.27mm;林地0~20 cm层土壤总持水量为788.0 t/hm2;地表径流量削减了51.32%,含沙量削减了92.37%。  相似文献   
16.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杨树短周期纤维用材林造林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生长指标、适生条件、栽培技术、采伐及档案建立。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杨树短周期纤维用材林栽培区。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竹亚科植物在湖北省5个试验点和10个县市的适生性,选择毛竹、慈竹和孝顺竹等代表性竹种,对湖北混合竹区作进一步划分。结合竹类气候区划的3大界线,将隶属于2个中国竹区的湖北竹林分为4个竹区、8个亚区,形成完整的湖北竹类自然区划。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游低丘黄壤坡面地表产流产沙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得出湖北省象鼻嘴小流域内2个板栗林梯地、2个花生农地(梯地、坡地各1个)径流小区在同等雨强条件下的产流产沙过程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水热状况、土壤、小地形等条件较一致的前提下,4个径流小区的初损雨量、历时表现为板栗梯地1板栗梯地2花生梯地花生坡地;结合各径流小区产流产沙强度及累计过程线分析得出,梯地的水土保持效果明显优于坡地,坡地的产流产沙过程更为复杂;林地在拦蓄径流、增加入渗方面要明显优于农地;板栗梯地1,2的水沙流失特征差异显示出植被盖度、物种多样性等对地表产流产沙过程也有较大影响;各场雨的累计产流、产沙量与降雨历时之间符合Y=ax2+bx+c的多项式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氮沉降下施用生物炭在短期内对土壤呼吸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神农架林区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添加氮素(处理1)、添加生物炭(处理2)以及添加氮素和生物炭(处理3)共4个处理.2019年5月—9月采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土壤呼吸速率,9月底采集土壤样品测定理化性质,分析施肥对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Rs)的变化趋势与土壤温度(T)的变化趋势一致,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处理1的Rs在7月份和8月份均显著高于CK(P<0.05),分别比CK增加189.84%和95.70%;处理2的Rs在7月份显著高于CK(P<0.05);处理3的Rs在7月份和8月份均显著高于CK(P<0.05).4种处理的Rs与T都呈极显著的指数关系.与CK相比,处理1和处理3的Q10值明显增大,而处理2的Q10值没有明显变化.处理3的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全氮(TN)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SOC质量分数为52.98 g·kg-1,分别比CK、处理1和处理2提高26.48%、22.88%和17.30%;土壤TN质量分数为2.88 g·kg-1,分别比CK、处理1和处理2提高13.24%、13.41%和15.99%;处理1、处理2和处理3的土壤全磷(TP)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CK(P<0.05),分别比CK提高9.99%、6.92%和8.90%.土壤温度是该地区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季土壤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模拟氮沉降下添加生物炭有助于该地区土壤碳汇和氮汇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杨树人工林连栽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连栽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笔者通过结果表明:与第1代林相比,第2代林土壤真菌、放线菌、细菌的数量分别下降34.38%、14.38%、56.63%,土壤微生物总量下降56.05%。连栽导致土壤磷酸酶活性下降20.00%,脲酶活性下降11.54%,蔗糖酶活性下降29.39%,蛋白酶活性下降50.00%,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1.92%,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100.00%。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植代数间,土壤细菌数量、微生物总量、蛋白酶活性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