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5篇
  14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近20 a来新疆植被覆盖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以前人提取的近20a(1982—2000年)植被覆盖度指数FVC为基础数据,根据新疆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和地貌类型,采用分区海拔的方法对FVC影像进行分类。对各地理区域植被的变化采用距平处理,初步定量分析了新疆植被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近20a来新疆无论是山地还是平原,高植被覆盖度的绿洲和森林面积均有所增加。以地区论,伊犁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幅度最小,状况最为稳定;东疆地区绿洲与高覆盖度植被稳定,低覆盖度植被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北疆平原地区绿洲面积增加,高覆盖度植被和无植被区面积减少;北疆山地森林植被增加,不同时间增加的速率不同,高覆盖度植被与森林的变化呈一定的相互转换关系;南疆地区绿洲面积显著增加,与此相对应的是高、中覆盖度草地的面积下降,山地荒漠面积近年来有所增加,森林和高覆盖度草地面积也有所增加。从植被类型转换方式来看,在平原区,绿洲与中、高覆盖度草地面积之间具有强烈负相关;而山区的植被类型转换多发生在无植被区与低、中覆盖度草地之间或高覆盖度草地和森林之间。人工绿洲面积的变化成为新疆平原区植被类型变化的重要因素,南北疆绿洲面积增加的同时,中、高覆盖度植被减少,即绿洲与沙漠之间过渡带的植被面积减少。  相似文献   
32.
依托天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选择典型区域设置林地、草地固定观测小区,在积雪消融期对林地和草地积雪特性(雪深、雪密度、液态含水率、雪温)、产流量、侵蚀量以及常规气象指标进行定量化观测,对比分析林地和草地的积雪消融过程。结果表明:积雪消融期林地树冠对降雪的截留量约为56.8%,草地平均积雪深度是林地2.5倍;因树冠截留雪受重力作用下降使融雪产流后期林地积雪深度下降速率大于草地;林地融雪产流的时间比草地早,产流期林地和草地积雪层密度、液态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相似,"峰值"均在积雪中间层,但林地积雪的平均雪密度和平均液态含水率分别为0.48 g/cm^3,0.61%,均大于草地0.29 g/cm^3,0.52%;林地雪温的"峰值"在积雪表层,而草地在积雪底层,林地平均雪温为-0.032℃,低于草地0.046℃;且雪液态含水率和积雪层温度呈正相关(r=0.611,p<0.05);草地径流小区的产流量和对地表的侵蚀量分别是林地的2,6倍;林地、草地对地表的侵蚀量占总径流量百分比分别为0.21%,0.71%;林地在融雪产流过程中对地表的冲刷作用小于草地,体现了森林的固土作用。研究结果为小尺度探讨积雪消融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33.
为促进干旱区大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以新疆精河县为研究区,从能值角度出发,利用相图法分析了1990年、1999年和2007年研究区大农业系统的能值投入情况,评价了系统能值利用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精河县大农业系统的能值投入中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和经济社会反馈能值比例下降,从1990年的67%下降到1999年的61%再到2007年的48%;同时不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比例上升,三年比例依次为14%,24%和38%。虽然在所研究时段内系统的能值利用是可持续的,但其可持续性指标由1990年的Ⅱ级可持续性降到1999年和2007年的Ⅲ级可持续性,且2007年的可持续性指标下降到三年中的最低。因此,系统应当从当前的发展状况出发,沿可更新资源的敏感线上行发展,主要采取节约和保护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有效替代的方法,直接或间接地降低对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比率,提高系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4.
山地煤矿开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研究山地煤矿开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进而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运用土壤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测定并计算了新疆西沟煤矿废弃矿山体和周边未受扰动山体土壤的机械组成、容重、孔隙度、含水量、pH值、有机质和养分等指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山体相比,废弃矿山体土壤粘粒含量明显减少,尤其是表层(0-10cm)土体处;废弃矿山体坡顶和坡中土壤容重和孔隙度没有明显变化,而山体底部土壤容重明显降低,孔隙度明显增大;废弃矿山体0-20cm土层土壤容重和孔隙度无明显变化,而20-30cm土层土壤容重明显降低,孔隙度明显增大;废弃矿山体表层土壤含水量明显降低;废弃矿山体土壤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碱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不同程度地减少;0-30cm土层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5.
新疆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新疆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插值效果,通过增设模拟气象站点、补充实测站点数据空间变异性信息,采用确定性函数和地统计学的综合插值方法进行新疆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插值与比较验证分析。结果表明:(1)利用地统计方法分析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最佳抽样间距,确定气象站点影响区,建立降水量与经纬度、高程、坡度、坡向、NDVI间的多元回归方程,增设模拟气象站点,可以有效增加降水量空间变异信息,显著提高降水量空间插值效果。(2)通过对比发现,反距离加权法(IDW)、复二次径向基函数法(MRBF)和普通克里格法(OK)3种空间插值方法中,MRBF的插值效果最好,是该地区降水空间分布的最适插值方法。(3)在新疆地区采用逐步综合的方法,即以多元回归方法增设模拟气象站点和MRBF进行年降水量空间插值,全面考虑影响因子与空间变异性,去除了多元回归带来的"边界效应",弥补了实测降水量空间信息,得到了具有较高精度的年降水量数据集。  相似文献   
36.
森林碳汇对全球气候变暖有减缓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新疆特色林果产业的研究多关注其经济产业价值,缺乏对其碳汇价值的评估。基于采样实测数据结合2014年林果统计年报相关数据,核算了新疆7种主要经济林的固碳功能,同时依照碳税法和市场经济价值法对新疆经济林固碳功能效益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新疆经济林生态系统固碳量为14.49×105 t·a~(-1),单位面积年固碳量为1.90t·hm~(-2)·a~(-1),林分总年固碳价值为2.10×109元·a~(-1);2)就区域和生长时期来看,固碳实物量和价值量均为南疆北疆东疆,出产期盛产期产前期衰产期;3)就研究对象而言,实物量和价值量均为杏核桃梨其他乔木苹果枣巴旦木。本研究定量分析经济林固碳能力,为全面了解新疆经济林固碳功能、评估经济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7.
以乌鲁木齐工业区、交通区、居民区和公园区的林带作为试验采样区,分别从各功能区林带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组成、污染情况、来源4个方面,分析了土壤中16种PAHs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不同功能区林下土壤平均PAHs的含量为(375.76±32.96)ng·g^-1,其中交通区>工业区>居民区>公园区。低环和高环PAHs含量分别占32.02%和67.98%。工业区林带和交通区林带土壤以4环和3环为主,居民区和公园区以5环为主。工业区和交通区林带土壤以轻度污染为主(42.90%和37.50%);而公园区和居民区以轻度污染(60.00%和66.67%)和未污染(40.00%和33.33%)为主。工业区林带土壤组分中占比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茚并(1,2,3-cd)芘(IcdP)占16.01%和?(Chr)占0.98%,交通区林带占比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荧蒽(Fla)占16.01%和苊(Ace)占0.49%,居民区林带分别是荧蒽(Fla)占15.66%和?(Chr)占0.21%,公园区林带分别是茚并(1,2,3-cd)芘(IcdP)占19.48%和?(Chr)占0.84%。以煤、木、草等生物质燃烧为污染源的样地最多的是公园区;以汽车尾气、石油燃烧为污染源的样地最多的是交通区。各功能区PAHs的来源主要为煤、生物质等的不完全燃烧。  相似文献   
38.
[目的]基于景观尺度对乌苏-奎屯-独山子地区1990~2005年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分析,从景观格局变化总体特征和景观指数两方面探讨了人类活动在该地区景观尺度上的直接体现形式.[方法]研究以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借助3S技术和图形处理软件.[结果]农田、未利用地、水域、盐碱地和城镇及工业用地景观比例增加,而林地、草地、冰川、沼泽地则减少,山地-荒漠-绿洲过渡带逐渐退化,总体上呈现出"两增一减"的现象;该地区的景观斑块均匀度增加、缀块密度增大、Shannon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都增加.[结论]景观格局向多样化、破碎化发展,交错格局趋于简单化、破碎化及脆弱化.  相似文献   
39.
奇台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谢高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体系,对奇台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在价值评估的基础上,以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为基础,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并进一步讨论价值变化与土地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研究采用谢高地生态服务价值体系评价奇台绿洲荒漠交错带在1986~2005年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奇台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明显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谢高地生态服务价值体系计算结果降低的趋势线斜率为-0.100 8.[结论]通过转移概率矩阵来分析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造成生态服务价值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小,而农田和城市面积增大.人为活动对研究区景观格局产生的影响, 已成为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和因素.  相似文献   
40.
克里雅河流域水中氟离子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氟是对生物圈、地圈及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影响的化学元素。2014年夏季和2015年冬季沿克里雅河上游山区-中游于田人工绿洲-尾闾沙漠腹地达里雅布依天然湖沼湿地采集测定了1个乌鲁克库勒湖水、21个河水和8个地下水样品的F-、pH和TDS(可溶性固体总量)。测得流域河水F-含量在0.09~6.08 mg·L~(-1),地下水在2.68~6.0 mg·L~(-1),高山湖为4.81 mg·L~(-1);河水和地下水pH分别在7.28~8.60和7.26~7.87,湖水为8.95;河水和地下水TDS分别在216~2 884 mg·L~(-1)与1 113~3 884 mg·L~(-1),湖水为17 281 mg·L~(-1)。结果显示:1上游乌鲁克库勒湖为高F-、高矿化度碱性盐湖;2在上游,克里雅河地表水各参数基本不受季节影响,但中、下游因洪水期,除pH以外,夏季F-、电导率、TDS和硬度等参数均低于冬季,而冬季中下游河水则因枯水期地下水的补给,氟化明显;3因蒸发和溶解等作用,自上游至下游,河水F-及TDS总体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上游河道F-远低于中游于田人工绿洲及尾闾达里雅布依天然湖沼湿地的地下水,而于田绿洲地下水F-含量反高于达里雅布依,或因苏打盐渍化引起;4流域水中F-与TDS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与pH间相关但不显著;5本流域F-含量略高于阿克苏河及叶尔羌河等塔里木盆地其他河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