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25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7篇
  13篇
综合类   177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52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1.
玉米单倍体诱导及化学加倍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玉米单倍体的诱导及加倍.【方法】以北方春玉米区高抗丝黑穗病自交系K88和高感丝黑穗病自交系G115的杂交F1代作为母本,以5个诱导系(JS6-11~JS6-15)作为父本,进行单倍体杂交诱导试验;以秋水仙素作为玉米单倍体人工染色体加倍药剂,采取4种(浸根法、浸芽法、滴心叶法、针刺生长点法)处理方法,每种方法设置3个浓度梯度(0.2、0.4和0.6 mg·m L-1),并分别以体积分数2%DMSO+5%甘油溶液作为辅助药剂,进行单倍体加倍试验.【结果和结论】花丝长短和授粉时间对单倍体诱导率有重要影响.延迟授粉(长花丝≥7cm)的平均单倍体诱导率为17.0%,约为正常授粉(短花丝≤4 cm)条件下的3.3倍;伏后授粉的诱导率平均为18.4%,约为伏期授粉的3.4倍,证明延迟授粉时间和较低的温度有利于提高单倍体诱导率.秋水仙素加倍试验表明,浸根法对植株伤害较严重,存活率低于50%;针刺生长点法(0.6 mg·m L-1)和滴心叶法(0.4 mg·m L-1)的散粉率较高(45.9%,28.9%),相应的结实率也较高(15.2%,11.1%),说明针刺生长点法处理效果最好,滴心叶法次之.  相似文献   
42.
青海草地建设投资与草地产出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青海省草地建设投资与草地产出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相关性较强,关联度系数γy018=0.7168(畜牧业产值)和γy028=0.7244(畜产品产量);在草地建设分项投资中,与草地产出关联度最大的为灭鼠投资,分别为γy015=0.9162(牧业产值)和γy025=0.8885(畜产品产量),其次顺序为种草投资(γy012=0.8266和γy022=0.8131),草地围栏  相似文献   
43.
44.
45.
鸡传染性鼻炎是鸡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呼吸道病,临床症状表现为结膜炎,眼鼻有分泌物,脸部水肿,眶下窦肿胀,打喷嚏,厌食和腹泻。有时伴有下部呼吸道(气管和气囊)炎症。  相似文献   
46.
47.
近几年来褐稻虱在我县连续大面积严重发生。为了探讨有关栽培措施对其发生量的影响,特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1982年二晚、1983年早稻的氮肥、钾肥、栽插密度的正交试验结果,整理分析于下。  相似文献   
48.
海南发展腰果的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9.
农业气候研究中,要经常触及众多的数据和作各种数值计算。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完成一项农业气候研究,经常要为整理、统计历史资料花费许多人力和时间。电  相似文献   
50.
对大口黑鲈北方亚种(N)、佛罗里达亚种(F)及其正交子代(N♀×F)和反交子代(F♀×N)幼鱼的耐低温限度、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驯化温度为20 ℃,降温速率为2 h/℃时,北方亚种的半致死低温最低为(3.10±0.17) ℃,佛罗里达亚种最高,为(5.05±0.21) ℃,正、反交子代介于两亲代群体之间,分别为(4.80±0.06) ℃和(4.20±0.17) ℃,对4种鱼的半致死低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4种大口黑鲈的半致死低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封闭式流水装置测定大口黑鲈北方亚种、佛罗里达亚种及正反交子代的昼夜平均耗氧率分别为0.136 8 mg/(g·h)、0.1811mg/(g·h)、0.168 1mg/(g·h)和0.138 8 mg/(g·h),4个群体的昼夜平均耗氧率差异不明显。窒息点测定显示佛罗里达亚种的窒息点最高为0.4 mg/L,北方亚种的最低为0.33 mg/L,4个群体在窒息点上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