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甬籼57”是宁波市农科院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中熟早籼新品种,2003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市于2001年引试,经3年试种,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熟期适中,耐肥抗倒、穗粒兼顾、青秆黄熟、抗逆性好、病虫害轻、米粒短圆,符合加工、贮藏用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在中国设施园艺气候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设施园艺发展进行了分区北方分为4个气候区,南方为5个气候区.采用数学方法分区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且分区结果合理,能客观地反映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的区域特点.  相似文献   
43.
农业科研单位的内部银行在迅猛发展形势下,客观上面临许多新问题,迫切需要总结、调整,研究解决发展与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4.
[目的]通过对干旱胁迫下藜开花期基本光合特性的研究,初步探讨其耐旱机理。[方法]9月上旬选择典型晴天,对开花期的藜功能叶进行有关光合参数的测定。[结果]开花期藜的光合日变化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中午12:00左右,光合"午休"现象消失,与其营养生长期藜具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不同。蒸腾速率呈双峰型,在上午8:00左右蒸腾速率达到最大,然后开始渐渐下降,到下午14:00左右达到谷底。在自然条件下藜的光饱和点(LSP)为1 300μmol CO2/(m2.s)左右,光补偿点(LCP)为37μmol CO2/(m2.s)左右,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348 9。[结论]开花期藜的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主要是非气孔限制,光强也不再是控制气孔开闭的主要因素,温度和空气湿度成为控制气孔开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5.
刘帅  张亚红  徐伟荣  刘鑫  袁苗  胡泽军 《果树学报》2021,38(12):2045-2058
[目的]探讨不同光质对设施红地球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并从中挖掘出关键的光调控基因.[方法]以8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采用4种不同光质(红蓝光2∶1、蓝光、红光、白光)补光处理设施红地球葡萄,以不补光为对照,对果实中花青素、还原糖、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果皮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不同光质处理下果实中花青素、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在蓝光处理下最高.利用FPKM计算基因表达量,以差异表达倍数| log2fold changes|≥1,P-adjust<0.05为筛选条件,共获得1313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上调基因728个,下调基因585个,其中红蓝光、蓝光、红光、白光处理与对照之间的差异基因数目分别为638、434、375和320个.GO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与代谢过程、细胞过程、膜、催化活性、结合等条目密切相关.KEGG分析发现不同光质通过调控葡萄光合作用、类黄酮生物合成、淀粉和蔗糖代谢等相关基因表达进而影响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根据富集结果选取9个差异表达基因,经qRT-PCR验证,基因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不同光质补光均能改善葡萄果实的着色及品质,其中以蓝光的效果最为明显;葡萄果实中类黄酮基因CHS、F3H及淀粉和蔗糖代谢基因INV、SPS、HK和BG的差异表达,是导致各处理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6.
通过松树皮原花青素的超声提取、膜分离纯化技术中试试验,考察了超声波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等单因素对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试验得到了超滤膜工作压力、截留分子量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强化逆流提取松树皮原花青素的最佳参数为:料液比1:12,超声温度60℃,提取时间30min;超滤膜分离纯化工艺参数为:膜工作压力0.2MPa,截留分子量5000。试验获得的松树皮原花青素经检测含量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47.
结合长治市八一广场草坪虫害蛴螬的发生情况,分析蛴螬的发生规律,提出草坪虫害蛴螬的农业、化学、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8.
宁夏引黄灌区玉米马铃薯不同间作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和马铃薯不同间作处理为研究对象,对间作后的作物产量、经济效益、节水效果等综合性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立体复合种植处理中,以2行玉米间作3行马铃薯(用地比例为1∶1.5)处理经济效益最高,每667m2产值可达1703.0元,分别是单种玉米和单种马铃薯产值的130.75%、107.7%,每667m2获得了1517.1~1703元的经济效益和每立方米3.78~3.79元的单方水生产率,其节水效果、经济效益等综合表现均高于现有灌区主栽作物及其间作模式,在宁夏黄灌区是一项很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49.
干旱胁迫对藜叶片干旱诱导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DS-PA G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蛋白质的分离,研究干旱胁迫对藜叶片干旱诱导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10 d,中度干旱藜的叶片110.3 KD和103.9 KD及24.8 KD,22.7KD,21.0 KD蛋白谱带明显加强,重度干旱胁迫下22.7 KD,21.0 KD蛋白谱带增强,但弱于中度干旱胁迫;干旱胁迫15 d,中度干旱胁迫下蛋白谱带与第10 d中度干旱胁迫下的蛋白谱带相比,26.4 KD和19.2 KD蛋白谱带增强.这说明干旱诱导了藜一些适应水分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或使一些基因的表达量增强,导致一些新蛋白质的出现或某些蛋白质量的增加而增强其对干旱胁迫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50.
崔海  张亚红 《核农学报》2016,(8):1614-1624
为探讨干旱区不同天气条件下荒漠草原土壤呼吸作用日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在生长季连续观测禁牧封育(简称Ec)荒漠草原和放牧未封育(简称Gz)荒漠草原土壤呼吸速率及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Ec和Gz荒漠草原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在日尺度上,土壤呼吸速率均表现为晴天阴天,8月6月10月,且EcGz。不同天气Ec和Gz荒漠草原土壤呼吸速率与空气、土壤温度均呈显著指数相关(P0.05),且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相关性逐渐变小;温度敏感性系数Q10表现为阴天(2.743)晴天(1.712),且晴天Q10为Ec(1.508)Gz(1.915),阴天Q10为Ec(3.145)Gz(2.340)。不同天气Ec和Gz荒漠草原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湿度一元二次模型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光照强度和风速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与空气CO2浓度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0~20cm土壤水热状况是不同天气荒漠草原土壤呼吸的主要驱动因子。综上,阴天增加了温度敏感性系数,晴天增加了土壤呼吸作用,禁牧封育亦增加土壤呼吸作用。本研究为当地及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草原不同天气碳排放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