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大豆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受自身生物学特性影响,杂交大豆从品种选育、审定、制种、到推广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难于其他任何作物。目前,杂交大豆品种程序化选育与产业化推广相比较,后者明显处在滞后阶段,有更多的技术正在探讨和摸索中,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就杂交大豆的产业化分工、种子生产、队伍建设、销售策略等进行论述,以推进杂交夫豆卢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32.
化控剂在杂交大豆制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豆核不育系ms6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LCMS9为材料,研究了9种化控试剂单品及其复合使用对杂交大豆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爱多收可显著提高大豆不育系结荚率和结实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8.3%和21.4%,且爱多收具有专一提高母本产量的作用.将不同化控剂复配使用,以含有爱多收为主要成分的复配剂(爱多收+硼酸钠+磷酸二...  相似文献   
33.
国内外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从已授权的专利、不育系研究、杂种优势和传粉研究4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现状.从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大豆不育系研究虽然起步晚,但进展快,不仅首先发现了最有利用价值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并很快转向实用化研究.同时,在制种技术等研究上获得突破.  相似文献   
34.
高产杂交大豆新品种杂交豆2号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豆2号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05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高产制种技术是选择适宜的制种基地,合理安排播期和行比,及时放蜂,加强田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35.
6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毒力及药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并对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6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菌的EC50在0.3255.256μg/m L;3次施药后7 d平均防效在84.07%93.10%,其中30%吡唑醚菌酯WG、22.5%啶氧菌酯SC和50%氟醚菌酰胺WG的防效超过90%。[结论]6种杀菌剂能较好地防治葡萄霜霉病,30%吡唑醚菌酯WG、22.5%啶氧菌酯SC和50%氟醚菌酰胺WG的防效较高,可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6.
大豆杂交种杂交豆3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杂交豆3号是利用"三系"法选育的大豆杂交种,不育系为JLCMS8A,恢复系为JLR9。杂交豆3号的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品质较好,抗病性强。预备试验平均公顷产3 691.9 kg,比对照增产20.2%;两年区试平均比对照增产6.4%。人工接种鉴定高抗大豆灰斑病,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灰斑病、大豆霜霉病和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籽粒脂肪含量20.84%,蛋白质含量40.54%,蛋脂合计61.38%。该品种适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早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37.
公谷88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选育而成,2019年10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DP谷子(2019)220071。该品种品质优良,抗病性强,抗除草剂(烯禾啶),适宜在吉林、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等东北春谷区春季种植,机械化收获。  相似文献   
38.
杂交大豆吉育609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育609是利用"三系法"选育的大豆杂交种,不育系为JLCMS103A,恢复系为JLR102。吉育609的主要特点是高油、高产、稳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95.9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17.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653.8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2.2%。人工接种鉴定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混合株系,抗大豆灰斑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灰斑病,高抗大豆霜霉病、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感大豆食心虫。籽粒脂肪含量22.54%,蛋白质含量37.52%,适宜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早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39.
以4个葡萄品种为试材,通过叶面喷施钙-锌-硼、芸苔素内酯、黄腐酸、综合处理(钙-锌-硼、芸苔素内酯、黄腐酸)等4种处理,以清水为对照,测定果实裂果率、单果质量等9项指标,比较了营养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品种葡萄裂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达到防治葡萄裂果及提高果实品质的目的。结果表明:4种处理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裂果率及提高果实品质。其中综合处理较对照组裂果率下降最大,为58.34%~83.19%。除"里扎马特"品种外,综合处理较对照组果实横径(3.41%~9.81%)、纵径(3.46%~9.81%)增加率最大,除"里扎马特"品种外,综合处理、钙-锌-硼处理较对照组单果质量增加率最大(12.10%~23.29%),可滴定酸下降率最大(2.90%~16.92%)。除"香妃"品种外,综合处理、黄腐酸处理较对照组果实硬度(17.61%~43.42%)、可溶性固形物(6.01%~15.20%)增加率最大,4个品种综合处理较对照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16.80%~23.75%)、维生素C含量(1.16%~1.35%)增加率最大。主成分分析得到4个品种均以综合处理、黄腐酸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0.
大球盖菇栽培模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球盖菇层架式栽培、畦式栽培、地坑式栽培3种栽培模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地坑式栽培明显优于层架式栽培和畦式栽培。地坑式生料栽培的生物学效率达59.2%、出菇产量14.8 kg/m2、净收入111.5元/m2、投入产出比1∶4.0,其生物学效率分别比层架式生料栽培和畦式生料栽培高出12.2%和26.1%,净收入分别比层架式栽培生料和畦式生料栽培提高了12.4%和26.4%;地坑式熟料栽培的生物学效率达185.5%、产量17.8 kg/m2、净收入119.3元/m2、投入产出比1∶3.0,其生物学效率分别比层架式熟料栽培和畦式熟料栽培高出11.3%和18.7%,净收入分别比层架式熟料栽培和畦式熟料栽培提高了8.1%和1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