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7篇
农学   5篇
  2篇
综合类   4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笔者在1975、1985及1999年全县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退耕还林、日贷造林及中德财政合作湖北省第二期农户造林项目等情况,分析了红安森林资源动态及其特点,并提出了红安县林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2.
柳杉花粉囊为纵向开裂,雄球花在雨季时花粉具有保护功能,雌雄球花和花粉都时风媒传播发生了适应性变化;花粉的散发、传播、沉降和空间分布,出现规律性变化,并受降水、气温、风力和大气湿度的综合影响。针对花粉散发特性,提出了经营种子园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53.
以宜昌市夷陵区毛黄栌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坡向、坡度、坡位、林分郁闭度以及林地腐殖质层厚度5个立地因子对毛黄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毛黄栌能在石质化严重的土壤上入侵、定居、生长与繁殖,并形成以毛黄栌为主要建群种的植物群落,但立地条件能极显著地影响其生长;毛黄栌胸径与树高、胸径与冠幅均呈正相关关系;坡度与郁闭度、坡度与腐殖质层厚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对5个立地因子进行旋转因子分析得到主成分,并依次命名为林分因子及地形因子.  相似文献   
54.
浸水深度对池杉树干形态结构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汉市南湖沿岸华中农业大学校区内的池杉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浸水深度条件下池杉的形态结构及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对池杉的树高、胸径、枝下高、干形、树干基部形态及生长过程均产生明显的影响。浸水对池杉的生长及其形态结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55.
连峡河小流域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峡库区的连峡河小流域不同林分林下凋落物数量及其最大持水量和吸水速率等水文特征参数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数量针阔混交林> 柏木林> 马尾松林> 针叶混交林> 阔叶林> 灌木林。各个森林类型的林下凋落物的未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柏木林> 针叶混交林> 灌木林> 针阔混交林>阔叶林> 马尾松林。各个森林类型的林下凋落物的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马尾松林> 针阔混交林>柏木林>针叶混交林> 阔叶林> 灌木林。在该区中柏木林的林下凋落物的持水能力最大,其余依次是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阔叶林和灌木林。在只有凋落物覆盖的情况下,不出现水分下渗和地表径流时的最大降水量及最大降水强度各种林分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6.
5种主要森林类型涵养水源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林冠层、凋落物层及土壤层3个生态作用层次对三峡库区莲峡河小流域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 结果表明: 林内透雨量、树干径流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呈二元线性关系; 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 林冠截留率为16 34%~27 43%, 平均为22 15%, 依次为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针叶混交林>柏木林; 凋落物储量为10 52~21 90t·hm-2, 平均为17 61t·hm-2, 依次为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柏木林>针叶混交林>灌木林; 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2 66~4 19mm, 平均为3 48mm, 依次为柏木林>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灌木林; 土壤层非毛管蓄水量为34 68~ 44 16 mm, 平均为40 35mm,依次为柏木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马尾松林>灌木林; 各种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截留的降雨量总量为377 6~494 6t·hm-2, 平均为446 56t·hm-2, 柏木林的涵养水源功能最好, 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马尾松林次之, 灌木林最小  相似文献   
57.
用杉木成年树木侧枝经复壮处理的萌条扦插获得复壮苗木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经复壮处理的萌条与同一树木的根颈萌条比较,成活率、苗木生长量、外观形态等无显著的差异。造林试验试验经连续4a观察,复壮苗木、扦插苗、实生苗在高生长、径生长上差异不显著,这表明用接根、埋干能使杉木成年树达到复壮的效果。  相似文献   
58.
本文以不同地理种源马尾松花粉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花粉营养元素、花粉萌发状况、花粉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其性状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花粉含有N,P,K,Zn等15种营养元素。各地马尾松花粉营养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其中部分元素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马尾松花粉管有着不同的类型。花粉管生长长度与置床时间呈线性关系,与蔗糖浓度呈三次抛物线关系。花粉多在5%蔗糖浓度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马尾松花粉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为A,B两区。酶带多分布在B区且活性强。其酶谱存在着不同谱型。花粉POD的酶带数目及相对活性可以做为其活力的一个生理指标。马尾松花粉营养元素含量、萌发特性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绝大部分性状都没有地理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59.
雷竹引种后地下鞭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雷竹引各后地下鞭生长发育实地调查结果表明:雷竹地下鞭生长发育和分布存在空间规律性变化。鞭龄及土层深度对鞭长的影响显著。鞭龄对壮芽数及出笋芽数影响达极显著水平。竹鞭节位第6-20节段上出笋最多,竹鞭节位对出笋芽数的影响达显著性水平。竹鞭生长方向以顺坡向下的最多。跳鞭露出地面的部分,竹鞭直径细小且节密,无发笋现象,应及时覆土。母竹地径与竹鞭直径,及竹眉高直径与竹笋地径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应适当地挖掘鞭梢以促进岔鞭数目,同进竹鞭长度以1-2m为宜。松土、除草、施肥和适宜厚度的覆盖有利于鞭的生长和单位面积笋的产量。  相似文献   
60.
杉木不同地理种源种子几种同工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研究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变化,胚和胚乳物质与能量代谢是种子生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们对杉木地理种源及杉木种子作了许多研究,但有关杉木地理种源种子胚、胚乳在萌发过程中的同工酶研究尚未见报导。本文试图对杉木不同种源种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α—淀粉酶同工酶进行研究,为杉木种子及种源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