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8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5篇
  12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61.
T-DNA插入产生的水稻小粒突变体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水稻粒形突变体的遗传特性及其在水稻遗传改良中的作用。[方法]筛选水稻T-DNA插入纯合体,鉴定表型变异,通过表型突变的遗传分析及其与T-DNA插入共分离的检测,研究水稻表型突变的遗传特性。[结果]观察到1个粒形突变体T56。主要表现为粒长变短、粒宽变窄及千粒重降低;对该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分离群体出现野生型和突变体2种类型,其分离比符合3∶1,表明该突变体表型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突变体及其后代分离群体的Basta抗性检测和PCR分子检测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由T-DNA插入所引起,突变性状与T-DNA共分离。[结论]该材料可用于插入座位的基因克隆和水稻遗传改良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2.
TDZ和6-BA对枣树继代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狗头枣和骏枣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TDZ和6-BA在枣树试管苗继代培养中的效应并筛选了适宜组合。结果表明,在枣试管苗继代培养中,TDZ与6-BA分别与IBA配合使用时,附加6-BA 1.2~1.6 mg/L比较适合;TDZ的活性高于6-BA,其诱导的不定芽比6-BA的多但芽苗质量显著降低。二者结合使用则可显著促进不定芽的增殖并提高成苗质量,在CY TDZ 0.005~0.01 mg/L 6-BA 1.0 mg/L IBA 0.2 mg/L的组合培养基上可获得最佳繁殖效果。TDZ与IBA配合使用时能抑制试管枣苗生根,但可促使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说明TDZ具有强烈地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并且在枣试管苗继代培养中与6-BA具有很好的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3.
为解析低温冷害下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籽粒灌浆特征的影响,选择‘济麦22’和‘皖麦52’为试验材料,在安徽省蒙城县和太和县同步开展不同播期[早播(10月3日)和适播(10月15日)]和播量[N1(6×104株·666.7m?2)、N2(10×104株·666.7m?2)、N3(14×104株·666.7m?2)和N4(18×104株·666.7m?2)]互作试验。田间冷害和籽粒灌浆过程的调查结果表明,‘济麦22’和‘皖麦52’早播时冷害致灾严重,‘济麦22’抗寒性强于‘皖麦52’;同一播期下,2个品种单粒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济麦22’相应处理单粒重均高于‘皖麦52’,同一品种随播量增加单粒重呈降低趋势。利用Matlab编程获取小麦籽粒Richards方程的灌浆次级参数,不同播期之间各参数存在一定规律性,其中,起始势(R0)、平均灌浆速率(Vmean)、中期灌浆时间(T2)、前期籽粒灌浆速率(Vp1)和中期灌浆速率(Vp2)以适播处理较高,前期灌浆时间(T1)、后期灌浆时间(T3)和后期灌浆速率(Vp3)以早播处理较高,即早播小麦受低温冷害致灾严重。相同播期条件下,2个品种随播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播量增加T1和Vp3逐渐增加,R0、Vmean、T2、T3、Vp1、Vp2和最终干重(Wmax)则呈降低趋势;品种间表现为‘济麦22’的Vmean、T2、T3和Vp1较高,‘皖麦52’的R0、T1、Vp2和Vp3较高。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早播条件下,与单粒重关联性较高的参数有T2(0.871 1)、T3(0.809 6)、Vmean(0.777 5)和Vp2(0.761 6);适播条件下,与单粒重关联性较高的参数有T2(0.906 1)、R0(0.873 8)、Vmean(0.837 2)和Vp2(0.805 6)。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春季低温冷害发生时,无论在早播还是适播,起始势对单粒重均具有积极的正效应;灌浆中后期时间的延长有利于单粒重的增加,而灌浆前期时间的增加则具有负效应;前期和中期籽粒灌浆速率的提高有利于单粒重的增加,后期籽粒灌浆速率则具有负效应。因此,提高灌浆起始势和延长中后期灌浆时间对增加籽粒干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4.
枣(Zizyphusjujuba)属于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Zizyphus),是原产于我国的特有果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采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枣树的快繁与育种是一种先进的枣苗生产技术,在该领域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功,其中通过愈伤组织培养再生植株是枣树组培繁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植物愈伤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淀粉和还原糖是两种重要的代谢物,它们为愈伤组织的生长发育提供所需的能量。蛋白质是组成其结构、完成一定功能的重要物质。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指导愈伤组织分裂增殖的基础,它决定着蛋白质的产生表达。因此,愈伤组织中淀粉、还原糖、蛋…  相似文献   
65.
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是我国种子法确立的重要法律制度,对培育良种壮苗,提高林地生产力,促进林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种子法的规定。结合种子行政执法实践,分析该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其法律适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6.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吕氏春秋》是中国传统化中的一颗明珠,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可以借鉴《吕氏春秋》重人思想,开发途径上强调采取认识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等方法。  相似文献   
67.
研究干旱胁迫对春小麦品种旗叶生理特征及其根系抗旱基因表达的影响,对春小麦抗逆栽培和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兴安岭西麓旱作区,以抗旱组及水敏感组春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干旱(旱棚防雨)和对照(调控补水)2种水分控制处理,分析干旱胁迫下不同春小麦品种旗叶光合指标、生理指标及根系抗旱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干旱与对照处理间春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生理特征及根系抗旱基因表达等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旱胁迫下春小麦旗叶SP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显著降低,且抗旱组下降幅度显著低于水敏感组;而生理指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脯氨酸(Pro)均显著升高,丙二醛(MDA)显著降低;其中抗旱组中Pro含量为90.36μg·g-1,显著高于水敏感组(70.36μg·g-1),MDA含量(19.82μmol·g-1)显著低于水敏感组(22.05μmol·g-1)。TaXTH-...  相似文献   
68.
轮回选择对豫综5号玉米群体的选择效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具有美国种质的豫综 5号玉米群体为基本材料 ,以国内两大种质来源的 2个自交系所组配的E2 8×内1 4 为测验种 ,分析了豫综 5号群体的产量等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 :群体内不同单株间产量等性状存在着显著差异 ,遗传变异丰富 ,从 93个测交种中筛选出 2 0个较优良的对应自交单株作为下一轮半姊妹轮回选择的亲本。预计新一轮合成群体产量配合力将提高1 0 %以上 ,农艺性状也将得到相应改良。  相似文献   
69.
利用H2O2溶液对工业骨胶脱色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把所得实验结果和工业明胶的部颁标准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其结果基本符合三级标准。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70.
在盆栽条件下,设置5个土壤水分处理,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对小麦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成熟期的株高、节间长及孕穗期和开花期的单茎绿叶面积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并以水分含量偏高处理W5(80%~90%田间持水量)最高。土壤适宜含水量处理W4(70%~80%田间持水量)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中期的叶绿素含量高于W5,表明土壤含水量偏高不利于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增加。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小麦的光合特性得到改善,并以W4处理表现最优,W5次之,其中W4的光合速率分别比W1(40%~50%田间持水量)和W2(50%~60%田间持水量)的显著增加35.5%和26.7%。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ΦpsII、ETR和qP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并以W4处理的最高,W5处理的次之。W4处理具有最高的经济产量,W5处理具有最高的生物产量,其中W4处理的单茎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每盆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比W1显著增加98.6%、52.1%、311.2%和197.7%。研究得出,土壤水分含量偏高比适宜土壤水分含量处理具有较高的株高、单茎绿叶面积和生物产量,而生育中后期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速率和经济产量却低于土壤适宜水分含量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