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通过探究不同灌水量和氮肥施用量,明确对保护地辣椒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辣椒生产中合理灌水和施用氮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置4个氮肥水平,不施肥(F_0)为对照,F_1,F_2,F_3依次按氮肥理论利用率的150%,100%和50%进行施肥;3个基质含水率水平为W_1,W_2,W_3,分别为基质最大含水率的80%,60%,40%.【结果】不同水氮处理对辣椒的地上部生物量积累、根冠比、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在同(W_1,W_2)含水率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辣椒的生物量、根冠比、产量、硝酸盐、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含量均呈增加的趋势,但涨幅W_2>W_1;在含水率为W_3的条件下,随着施用氮肥的增加辣椒产量下降、硝酸盐含量急剧增加,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有升高的趋势,但不显著,且含量低于W_1,W_2处理;在同一氮素水平,随着基质含水率的增加,辣椒的产量和生物量显著增加,最高值分别为5 774kg/667m~2,203.33g/株,硝酸盐含量显著下降,最低为129.6 mg/kg;根冠比、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含量有降低的趋势,但均不显著.【结论】基质含水率适度降低和高肥的栽培条件,有利于植株品质的提高,但产量和生物量会相对降低,综合辣椒的生长、产量和品质,在该试验条件下,中水高肥(W_2F_1)处理对辣椒互作效应最显著.  相似文献   
82.
【目的】前期研究表明总氮浓度为5mmol/L,铵硝配比为10∶90可以促进弱光胁迫下娃娃菜幼苗的生长,本试验验证一氧化氮(NO)是否参与铵硝营养缓解弱光下娃娃菜幼苗生长及抗性的调节,以期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娃娃菜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栽培,处理第8d,对其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及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弱光下,单独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后,抗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铵硝比10∶90处理(CK),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小于CK,说明SNP可缓解弱光胁迫对娃娃菜幼苗的氧化损伤;铵硝比中添加NO抑制剂(L-NAME,NaN3)和清除剂Hb后,地上地下鲜重及总叶面积较CK减小,SOD活性、MDA和Pro含量显著增加.【结论】NO抑制剂和清除剂逆转了铵硝对弱光胁迫下植株抗氧化系统及细胞膜的保护作用.因此,NO参与了铵硝比10∶90缓解弱光胁迫对娃娃菜幼苗的SOD活性、MDA及Pro含量的调节.  相似文献   
83.
为明确土壤调理剂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及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于2015、2016年在谷城县实施土壤调理剂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较对照土壤p H和阳离子交换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幅均与施用土壤调理剂的量呈正相关,以施1 800 kg/hm~2处理效果最佳。施用土壤调理剂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不大,对改良土壤结构影响有限,对当季水稻产量有增产作用,且增产幅度与土壤调理剂施用量呈正相关,以施1 800 kg/hm~2处理的增产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84.
以青花菜为试材,采用大田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了0.15 mmol·L-1的水杨酸(SA)对不同灌水下限(相对含水量75%,60%和45%)青花菜根系生长及叶片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灌水下限的降低,青花菜主根长、根干鲜重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根冠比、过氧化氢(H2O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逐渐升高。(2)SA处理改善了青花菜根系生长特性,降低根冠比,提高结球期抗氧化酶活性,其中60%灌水下限经SA处理后,根系及酶活性指标均与75%灌水下限保持相当水平。由此可知:以相对含水量60%作为灌水下限并配合0.15 mmol·L-1SA处理可以为青花菜高效节水灌溉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5.
该试验以绿肥紫云英与绿肥油菜为研究对象,在蔡甸区设置几种不同混播用种量处理,并对其产量及养分含量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以60%紫云英+40%油菜的播种方式效果最好,产量最高,可提供给土壤的有机质,氮、磷、钾养分量也最高,因此在蔡甸区及其他相似土壤肥力水平的地区,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6.
1后备期 小于6月龄的母猪,选择全价颗粒膨化料和青饲料,比例为1:1,任其自由采食。6月龄至配种前的母猪,选择全价颗粒空怀料和青饲料,比例也是1:1。此阶段严禁使用对生殖系统有危害的棉籽饼、菜籽饼及霉变饲料。适当限料饲喂,防止母猪过肥,影响发情、排卵。  相似文献   
87.
为了解辣椒中NHX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功能,探究其在非生物胁迫下基因表达特性,进而为辣椒CaNHX基因的功能开发以及辣椒耐盐抗旱育种基因提供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辣椒NHX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对基因结构、结构域、系统进化关系、基因表达模式和非生物胁迫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辣椒中有7个GME家族成员,可分为3个...  相似文献   
88.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不施肥、硝态氮∶铵态氮依次为10∶0,7∶3,5∶5,3∶7,0∶10、酰胺态氮、当地施肥)对娃娃菜产量、品质和植株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处理(NO-3-N∶NH+4-N为5∶5时)促进娃娃菜产量显著提高,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硝态氮肥易增加娃娃菜中硝酸盐的积累,增施铵态氮能有效降低硝酸盐积累,促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NO-3-N∶NH+4-N在3∶7~0∶10可有效减少娃娃菜叶片中硝酸盐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在5∶5~3∶7内有利于增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CK2(当地施肥)和T4(NO-3-N∶NH+4-N为3∶7)处理则有利于提高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施氮肥可以促进娃娃菜氮、磷、钾的吸收,其中铵态氮较有利于氮的吸收,而硝态氮有利于钾的吸收,但在不同时期磷含量受氮源的影响变化不一致。综上,硝态氮肥与铵态氮肥在5∶5~3∶7内时,娃娃菜可获得较高的品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9.
谷胱甘肽对自毒作用下辣椒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当地辣椒(Capsicum annuum L.)主栽品种"陇椒5号"和"七寸红"为试材,研究自毒作用下不同浓度外源谷胱甘肽(GSH)对辣椒幼苗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探讨GSH对辣椒自毒作用的缓解效果和生理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单一叶浸提液处理(CK2)后,2个品种辣椒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有效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均较清水处理(CK1)降低,初始荧光(Fo)升高,胞间CO2浓度(Ci)则先升后降。说明辣椒叶浸提液引起的自毒作用导致光合作用的下降主要是由于非气孔因素引起的。含有不同浓度GSH的叶浸提液处理后,叶绿素含量、Pn、Gs、Tr、Fv/Fm、Fv’/Fm’和ФPSII与单一辣椒叶浸提液处理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回升,Ci和Fo均较叶浸提液处理的降低。说明外源GSH能够提高自毒作用下辣椒幼苗叶片CO2的利用率,降低非气孔因素的伤害,进而缓解自毒物质对辣椒幼苗的毒害。研究表明,适合缓解陇椒5号和七寸红自毒作用的GSH浓度分别为50和30mg.L-1。  相似文献   
90.
为探究不同水肥条件对高原夏季露地紫甘蓝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效应,筛选适宜水肥管理制度,以当地灌水量和施肥量为对照(CK),设置3个灌水下限水平,即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W1)、60%(W2)、40%(W3),3个施肥水平分别为当地常规施肥量的100%(F1:N、P、K分别为466.5 kg·h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