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43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5篇
  10篇
综合类   164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氮肥对抗虫棉生长发育和碳代谢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不同氮肥水平下抗虫棉生长发育和碳代谢生理研究表明,抗虫棉在不施肥条件下营养生长缓慢,并导致花铃期营养和生殖生长失调,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干物重远低于施肥处理,适量氮肥处理的果枝生成速率以及生殖器官的干物重积累都略高于高量氮肥处理。就碳代谢而言,不施肥处理的抗虫棉植株的叶绿素含量、酸性转化酶活性全生育期最低,功能叶中可溶性糖含量最低,而淀粉含量最高;高氮处理的叶绿素含量、转化酶活性最高,淀粉含量最低,而可溶性糖含量则比适氮处理略低。  相似文献   
142.
广州流溪河流域毛竹林的水文生态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了解毛竹林Phyllostachys pubescens的水文生态效应,对广州流溪河流域毛竹人工林进行大气降水、林内透雨、竹秆茎流、林下枯落物持水能力及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和计算。结果表明:林外总降水量为267.4mm时,林冠截留量为67.6mm,林冠截留率为25.3%,秆茎流量为18.1mm,茎流率为6.8%,林内透雨量占总降水量的68.0%。林下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为1.406mm,平均最大持水率为212.6%,林下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对数相关关系,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林下0~20cm层土壤饱和蓄水量为122.1mm。土壤水分入渗速率与时间也呈幂函数关系。图3表2参15  相似文献   
143.
陆地棉衣分及相关性状的遗传和QTL分子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国长江流域大面积种植的2个高衣分、高皮棉产量品种泗棉3号和苏棉16号,构建F2和F2∶3作图群体,进行高衣分及铃重、单铃种子数、籽指、衣指和百粒籽棉重等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和分子标记筛选。利用P1、P2、F1、F2和F2∶3等群体进行联合世代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衣分以及上述相关性状多符合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用2 131对SSR和1 040个RAPD引物进行双亲多态性检测,仅37对SSR和5个RAPD引物具有多态性,产生43个稳定的多态性位点;QTL作图检测到的2个衣分的QTL,在F2和F2∶3群体中都能检测到。另外还检测到控制衣指的1个QTL和控制百粒籽棉重的3个QTL,与这些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以用于对衣分及其相关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44.
郭培  李川  申铉日  苏玥  张培  吴谦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Z2):406-411
为了改善罗非鱼碎肉鱼糜制品的品质,研究添加金鲳鱼肉和罗非鱼皮明胶对罗非鱼碎肉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将少量金鲳鱼肉与罗非鱼碎肉混合,制作成鱼糜(金鲳鱼肉质量分别占复合鱼糜总质量的0%、5%、10%、15%、20%),研究鱼糜制品品质的变化规律。通过检测样品的质构、凝胶强度、出水率及颜色发现,随着复合鱼糜中金鲳鱼肉含量的上升,复合鱼糜制品的硬度、胶着性、咀嚼性、弹性、内聚性、凝胶强度、白度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出水率无显著变化。进一步研究,将罗非鱼鱼肉和金鲳鱼鱼肉以一定比例混合,制作成复合鱼糜,然后加入不同量的明胶,研究复合鱼糜制品品质的变化规律发现,将明胶添加到复合鱼糜制品中会使鱼糜制品的硬度、胶着性、咀嚼性、凝胶强度、白度均上升,出水率下降,但鱼糜的弹性、内聚性、破断距离等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金鲳鱼肉和罗非鱼皮明胶可以用于罗非鱼碎肉鱼糜制品品质的改良。研究结果为改善罗非鱼碎肉鱼糜制品的品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5.
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界定了水环境压力分区的内涵,并从人口压力、社会经济压力、水资源压力、水环境污染压力和生态环境压力方面初步建立了水环境压力分区的指标体系;以漯河和平顶山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技术在提取研究区域子流域单元的基础上建立了子流域单元表征指标数据库,并通过相关分析方法选择出人口密度、单位面积水资源量和产业结构作为研究区域的分区指标;结合GIS技术,建立了研究区域9种聚类方案,并运用PFS方法选择出了最优聚类个数;在保证湖库节点完整性的基础上对最优聚类结果进行调整,最终将研究区域分为6类11个区,并分析了各分区的特点,为区域水环境管理目标与措施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6.
不同养殖密度对脊尾白虾生长和水体氨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养殖密度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生长、存活以及水体氨氮含量变化规律的影响,设置4个密度梯度(600尾·m~(-3)、900尾·m~(-3)、1 200尾·m~(-3)、1 500尾·m~(-3))对脊尾白虾进行养殖实验,测定脊尾白虾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及水体氨氮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4个养殖密度(600尾·m~(-3)、900尾·m~(-3)、1 200尾·m~(-3)、1 500尾·m~(-3))条件下水体氨氮含量均值分别为0.61 mg·L~(-1)、0.85 mg·L~(-1)、1.15 mg·L~(-1)、1.49 mg·L~(-1),即随养殖密度升高氨氮含量逐渐增加,且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水体氨氮含量随养殖周期的延长呈现升高的趋势。4个养殖密度(600尾·m~(-3)、900尾·m~(-3)、1 200尾·m~(-3)、1 500尾·m~(-3))条件下脊尾白虾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5.40%、4.55%、4.01%及3.63%,存活率分别为86.11%、86.67%、81.82%及72.22%,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与养殖密度成负相关关系,且两个指标各组之间大部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为探索脊尾白虾的最适工厂化养殖条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7.
2002年11月从美国引进夏牙鲆(Paralichthys dentatus)鱼苗2000尾,平均体长8.3 cm,平均体宽3.6 cm,平均体重8.26g,在室内长方形育苗池内试养,水温9-32℃,盐度20-28,通过投喂自制的湿颗粒饲料,控制水质,防治病害等措施,经过1年试养,夏牙鲆平均体长36.80 cm,体宽15.77 cm,体重达750 g。本试验为室内池养殖夏牙鲆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48.
泗棉3号理想株型的遗传及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构建了泗棉3号×CARMEN组合的RIL群体,研究棉花高产株型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分子机理。对该群体的株型性状进行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最适模型都是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模型,说明存在控制这些性状的主基因,同时,株型性状是以多基因遗传为主。用2523对SSR引物,进行双亲的多态性检测,有62对SSR引物具有多态性,产生65个稳定的多态性位点。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检测,共检测到5个稳定可靠的株型性状的QTLs,为3个株高/果枝长度比的QTLs,以及株高、果枝长度的QTLs各1个,这些QTLs都是在2个环境中或以2个环境平均数检测到的。单标记分析,还检测到9个稳定可靠的株型性状的QTLs。检测到的QTLs和筛选到的分子标记,可以用于对株型性状的MAS。  相似文献   
149.
不同育苗方式棉花的生长发育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比较分析了弓棚育苗、地膜平铺育苗、微钵育苗、无土育苗和地膜直播5种不同育苗方式棉花的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微钵育苗成钵率在95%以上,成苗率在90%以上,移栽成活率为93.6%,达到和超过弓棚育苗移栽成活率;微钵育苗移栽后棉苗活棵快,缓苗期短,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发育良好;无土育苗的棉株生长发育后延,表现为移栽后缓苗期长,发苗迟,苗蕾期营养体偏小,棉株现蕾、开花、结铃、成熟迟,花铃期后生长发育加快,盛铃期后成铃速率高;无土育苗根系较浅,不利于抗御干旱和雨涝.  相似文献   
150.
刘婧  张培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17(12):109-110
农业旅游管理的根本保障在于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将政府、旅游经营者、游客和当地农民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以更好地处理旅游开发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农业旅游发展较快,但管理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分析农业旅游管理目标、理念及重难点,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