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43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5篇
  10篇
综合类   164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界定了水环境压力分区的内涵,并从人口压力、社会经济压力、水资源压力、水环境污染压力和生态环境压力方面初步建立了水环境压力分区的指标体系;以漯河和平顶山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技术在提取研究区域子流域单元的基础上建立了子流域单元表征指标数据库,并通过相关分析方法选择出人口密度、单位面积水资源量和产业结构作为研究区域的分区指标;结合GIS技术,建立了研究区域9种聚类方案,并运用PFS方法选择出了最优聚类个数;在保证湖库节点完整性的基础上对最优聚类结果进行调整,最终将研究区域分为6类11个区,并分析了各分区的特点,为区域水环境管理目标与措施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2.
微钵育苗不同苗龄移栽的棉苗生长发育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微钵育苗不同苗龄移栽期试验,研究不同苗龄棉苗移栽后成活率及生长发育特点.结果表明,微钵育苗15 d、20 d和25 d苗龄处理的移栽成活率均在97.1%以上,苗龄30 d处理移栽成活率下降.微钵育苗20 d苗龄处理棉苗干重积累适宜,移栽后14 d地上、地下部生长转化快;25 d苗龄处理棉苗与20d苗龄处理相比,根系干重增长缓慢,移栽后14 d地上部叶与茎干重均为负增长;苗龄短(15 d)棉苗干重积累少,但移栽后生长转化也很快,苗龄长(30 d)棉苗干重积累多但移栽后生长转化慢,可见25 d苗龄是棉苗移栽后生长转化变慢的转折期.20 d和25 d苗龄处理棉苗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最终产量水平高;15 d苗龄处理移栽后在持续高温条件下营养过旺,造成生殖生长迟且弱,苗龄30 d处理产量也低于20 d和25 d苗龄处理.可见,微钵育苗适龄移栽是提高移栽成活和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3.
广州流溪河流域毛竹林的水文生态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了解毛竹林Phyllostachys pubescens的水文生态效应,对广州流溪河流域毛竹人工林进行大气降水、林内透雨、竹秆茎流、林下枯落物持水能力及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和计算。结果表明:林外总降水量为267.4mm时,林冠截留量为67.6mm,林冠截留率为25.3%,秆茎流量为18.1mm,茎流率为6.8%,林内透雨量占总降水量的68.0%。林下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为1.406mm,平均最大持水率为212.6%,林下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对数相关关系,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林下0~20cm层土壤饱和蓄水量为122.1mm。土壤水分入渗速率与时间也呈幂函数关系。图3表2参15  相似文献   
94.
氮肥对抗虫棉生长发育和碳代谢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不同氮肥水平下抗虫棉生长发育和碳代谢生理研究表明,抗虫棉在不施肥条件下营养生长缓慢,并导致花铃期营养和生殖生长失调,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干物重远低于施肥处理,适量氮肥处理的果枝生成速率以及生殖器官的干物重积累都略高于高量氮肥处理。就碳代谢而言,不施肥处理的抗虫棉植株的叶绿素含量、酸性转化酶活性全生育期最低,功能叶中可溶性糖含量最低,而淀粉含量最高;高氮处理的叶绿素含量、转化酶活性最高,淀粉含量最低,而可溶性糖含量则比适氮处理略低。  相似文献   
95.
陆地棉衣分及相关性状的遗传和QTL分子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国长江流域大面积种植的2个高衣分、高皮棉产量品种泗棉3号和苏棉16号,构建F2和F2∶3作图群体,进行高衣分及铃重、单铃种子数、籽指、衣指和百粒籽棉重等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和分子标记筛选。利用P1、P2、F1、F2和F2∶3等群体进行联合世代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衣分以及上述相关性状多符合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用2 131对SSR和1 040个RAPD引物进行双亲多态性检测,仅37对SSR和5个RAPD引物具有多态性,产生43个稳定的多态性位点;QTL作图检测到的2个衣分的QTL,在F2和F2∶3群体中都能检测到。另外还检测到控制衣指的1个QTL和控制百粒籽棉重的3个QTL,与这些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以用于对衣分及其相关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96.
以转Bt基因棉苏抗310及其轮回亲本泗棉3号为材料,研究转Bt基因棉绿盲蝽发生危害特点及棉相关生理代谢特征。结果表明:绿盲蝽在转Bt基因棉苏抗310上危害程度重于常规棉泗棉3号,且苏抗310缺氮处理轻于苏抗310适氮处理,顶芽和幼蕾的可溶性糖含量与绿盲蝽的危害程度趋势呈正相关,与缩合单宁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呈负相关,说明转Bt基因棉顶芽和幼蕾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缩合单宁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降低,对绿盲蝽发生和发育有利,这可能是转Bt基因棉绿盲蝽危害程度加重的重要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97.
黄山松生长快,树干通直高大,适应性强,有耐瘠薄、耐干旱、耐寒、抗风、抗雪压等特性。黄山松林天然更新容易,自然稀疏强烈,自然整枝良好,是予南山区的优良用材树种。我场从一九六三年迄今已营造黄山松人工林3.5万亩,占本场育林面积的73.8%,生长普遍良好,并已陆续成林成材。为了缩短森林培育期和提高林木质量,并充分利用间  相似文献   
98.
【目的】评估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树干径向生长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探讨其径向生长的影响因子及作用机制,丰富南亚热带树木径向生长动态的观测数据,提高全球气候变化下红椎生长的可预测性。【方法】利用树干径向变化记录仪,连续记录不同分化等级红椎树干径向生长变化过程,同步监测气象环境因子,分析树干径向生长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年尺度上的红椎树干径向生长月均日变化循环模式均为夏季模式,优势木的径向变化峰值、谷值和振幅明显大于一般木和被压木。红椎树干径向累积生长表现为"S"型曲线。树干径向累积生长量表现为优势木最大(7 138μm),一般木次之(2 466μm),被压木最小(267μm)。径向最大生长速度及其出现时间在不同样树间均存在较大差异,优势木、一般木和被压木树干径向生长的最大速度分别为46.14、12.21和1.70μm·d~(-1),分别出现在一年中的第146、163和190天。优势木主要生长时期为一年中的第59~331天,一般木为第73~317天,被压木不存在主要生长时期。Pearson相关系数、主成分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表明,影响优势木树干径向生长的气象环境因子主要有日均相对空气湿度(RH)、日降雨量(P)和深度为20 cm土壤的日均含水率(φ_(s20));影响一般木树干径向生长的气象环境因子主要有日均相对空气湿度、日降雨量、深度为20 cm土壤的日均含水率和日均辐射(SR);得出优势木和一般木的树干径向日生长量(SRI)模型分别为SRI=0.955RH+1.909P-418.406φ_(s20)和SRI=-0.002SR+1.101RH+1.139P-579.751φ_(s20),R~2分别为0.525和0.342。【结论】不同分化等级红椎树干径向生长月均日变化循环模式一致,但径向累积生长量、径向最大生长速度及其出现时间、对气象环境因子的响应在不同样树间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施氮、磷肥对西南桦Betula alnoides无性系生长和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筛选适宜的施肥配方。【方法】以4个西南桦优良无性系组培苗(A5、FB4、FB4+、BY-1)为研究对象,试验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设置每株施N(0、200、400 mg)和施P(0、70、140 mg)共9个组合处理,研究施肥处理间及无性系间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根冠比、分枝数、叶面积和叶片养分含量等差异。【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分枝数、根冠比和叶面积差异均极显著,且施肥处理和无性系的交互作用对苗高、地径、根冠比和分枝数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各无性系均为处理5的幼苗生长表现最优,其苗高、地径、生物量、分枝数和叶面积比其他施肥处理分别提高了2.10%~74.13%、6.67%~91.45%、12.24%~358.33%、2.76%~712.64%和2.46%~456.31%。施肥处理对西南桦无性系幼苗叶片的N、P养分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无性系之间及无性系和施肥处理的交互作用对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叶片的N、P含量随着氮磷肥的添加而增加,添加氮磷肥能够显著提髙叶片中该种养分的含量。叶片N、P含量及其比值与生物量均符合抛物线关系,且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0 1),处理5的叶片N/P质量比约为15,这可能是影响西南桦生长的N/P限制比例。【结论】施肥显著促进了西南桦无性系幼苗的生长并提高了叶片养分含量,但无性系之间差异不显著。综合幼苗的生长和叶片养分含量指标,处理5(每株施N 200 mg和施P 70 mg)条件下西南桦无性系生长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00.
以犍为县玉津镇为研究区,选取1997年和2008年两个时段的土地利用类型图作为基础数据,利用ARCGIS9.3软件和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段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岷江沿岸、乐宜高速和G213沿线以及研究区的西部;土地类型面积转移概率从大到小为:园地>交通用地>农村居民点>耕地>林地>未利用地>特殊用地>城镇用地;两时段的景观基质均为耕地,农业景观类型呈破碎化趋势,城市景观类型趋于规则化、集中化。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为:农村居民点破碎化程度高,具有典型的山区特征,不利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战略的实施,应加强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