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8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解普通油茶花发育过程的分子机制及成花关键基因,选择花芽分化前、萼片形成期、花瓣形成期、雌雄蕊形成期、子房及花药形成期和雌雄蕊成熟期的花芽作为试验材料,对此6个时期样品进行表达谱测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测序共获得原始reads数为103 249 386条,平均Cycle Q20均为100%;各样品测序reads与转录组部分测序构建的Unigene库的序列对比,对比效率超过60%,共获得差异表达基因26 861个,7月3日与6月15日差异基因达到19 596个,上调基因数19 408个;对差异基因进行生物功能分析、翻译,核糖体结构和生物合成为245条,转录因子为372条,复制、重组和修复为320条,细胞信号转导机制为285条,翻译后修饰、蛋白质周转和伴侣蛋白为283条,能源生产和转换为114条,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为136条,氨基酸的转运和代谢为122条;与花器官形成有关A类基因Unigene数量最多,其中Unigene67783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差异较明显,表达水平也较高;B类基因有9条Unigene,其中Unigene56059表达水平较高,各发育阶段差异也较明显;属于C类基因的Unigene数量有9条,总体表达水平较低且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2.
用2种真菌分别与细菌混合后的混合菌液和混合粉剂对棉铃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混合菌液的12种配方中,代号E、A致病速度较快,效果较好;在混合粉剂中,代号E、d、c的致病效果较好,速度较快.2类混剂均可保存1年以上而仍保持活性和毒力.  相似文献   
33.
山东省章丘市多措并举,着力打造生猪、蛋鸡、肉鸭和奶制品4条畜牧产业链:一是狠抓龙头企业建设。山东百乐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已投产达效,日处理鲜蛋70吨,可带动300万只蛋鸡养殖规模,并在黄河农场建设了10万只蛋鸡标准化养殖基地。二是壮大养殖基地规模。  相似文献   
34.
春节快要到了,春联是中国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说到春联,大家就再熟悉不过了,但"立体发光镭射系列春联"却与众不同。"立体发光镭射系列春联"不仅是春联产品的重大革命,而且堪称春联产品的王中之王。该产品新颖独特字体隆起,色彩斑斓,豪华气派,给人以仙境般的奇特幻觉和强烈的镭射光  相似文献   
35.
今年年初,四川省育种攻关组织选育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什1号"和"宝贝星"2个猕猴桃突破性新品种通过审定。"红什1号"是目前最优良的红肉猕猴桃品种,具有果实大、丰产性好、品质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绒山羊数量的减少,致使其价值一度上涨,给饲养者带来了希望,这就要求养殖户搞好绒山羊的饲养管理.防疫保健是绒山羊饲养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沧州地区3个平菇主栽品种的生长势、菌丝生长速度、菌丝满袋时间、子实体农艺性状、现蕾时间、产量、生物转化率、转潮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平菇品种TD-1更适合在沧州地区栽培推广。  相似文献   
38.
烟酸即维生素B5。在一般情况下,烟酸可由奶牛瘤胃中的微生物合成,无需在饲料中额外添加。但是奶牛在泌乳初期对烟酸的需求量高于其他任何时候,仅靠自身合成的烟酸已不能满足其生理  相似文献   
39.
从攀枝花矿区淤泥样品中通过逐级提高Cd~(2+)浓度进行驯化,获得1株高耐镉菌株PFYN01,经16S rDNA PCR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最大耐Cd~(2+)浓度为3 900 mg/L。研究初始Cd~(2+)浓度、pH值、菌量对菌株吸附Cd~(2+)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傅叶里红外光谱(FTIR)探究菌株吸附机制。结果表明,PFYN01在初始Cd~(2+)浓度为75 mg/L、菌量为1.0 g/L、pH值为5.0时,对Cd~(2+)的吸附率达到34.98%;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为1.974 mg/g。对比分析Cd~(2+)吸附前后的细胞形态和红外光谱变化,证实了"细胞成分羟基(O—H)、酰胺基(N—H)、烃基(C—H)、羧基■、羰基(—COOH)参与了Cd~(2+)与PFYN01的相互作用"的结论。PFYN01是一株对Cd~(2+)有较强吸附能力的细菌菌株,对其吸附Cd~(2+)影响因素及吸附机制研究的结果将为重金属污染微生物修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0.
气候变化对伊犁河谷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明确气候变化对伊犁河谷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以伊犁河谷冬小麦主产区的伊宁、霍城、巩留、新源4县为例,在对1980—2011年各县冬小麦生长季气温、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时段气候条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进而对近32年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利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就多年平均而言,伊犁河谷冬小麦生长季气候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是较适宜的,但气候的年际间差异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仍十分明显,由其导致的冬小麦产量的年际间波动可达-1507~745 kg/hm2。冬小麦生长季内不同时段各气候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气温的影响,在冬小麦越冬前表现为正效应,越冬期影响很小,但返青后为负效应。降水量对冬小麦的影响在生长季各时段大多表现为不显著的正效应,生长季总降水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除新源、巩留县通过了P=0.05的显著性检验外,伊宁、霍城县未达到显著水平。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1980—2011年,伊犁河谷各地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分别以0.503~0.653℃/10年的倾向率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降水量分别以3.828~18.948 mm/10年的倾向率呈不显著的增多趋势。气候变暖对冬小麦有利也有弊,但总体来看弊大于利,其中,冬前的播种至分蘖期气温升高对小麦较有利,越冬期气温变化对小麦影响不大,但返青至成熟期气温升高将对小麦产量形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其中,抽穗开花至成熟期的不利影响更为明显。降水量增多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对灌溉农业区的伊犁河谷来说,其直接影响大多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