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7篇
  38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与林业对策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目前世界上尚未得到大规模开发的最大三角洲之一。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从发展经济强省的角度,把黄河三角洲开发列为全省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计划用15-20a的时间将黄河三角洲建成重要的能源、化工和农牧业基地。鉴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环境问题仍十分突出。因此,黄河三角洲开发过程,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结合。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发展林业。本研究结合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环境问题,就不同区域的林业发展特点和技术要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2.
黄河三角洲植被基本特征及其主要类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植物区系分析,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植被的基本特征,介绍了主要群落类型的分布、种类组成、特点,并分析阐述了植被演替的基本规律和过程。  相似文献   
113.
植被缓冲带在水源地面源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荣嘉  张建锋 《土壤通报》2022,53(4):981-988
在山地丘陵区遭遇高强度降雨时,常常发生水土流失;水流携带泥沙下泄,过量施入农田的肥料、农药等化学物质随之进入河流、水库、湖泊等地表水和地下水水体,进而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面源污染,危害水源地安全。为梳理植被缓冲带能够控制水土流失、阻控污染物移动、解决水源地面源污染问题,明确该项技术措施减少和治理水源地面源污染的机制,为水源地面源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改善提供参考。在概括介绍植被缓冲带的类型、功能的基础上,对该项技术措施减少和治理水源地面源污染的机制进行讨论。植被缓冲带治理水源地面源污染的机制主要有:①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自身对氮磷等物质的吸收;②利用植被固结土壤,减少水土流失;③植被覆盖、拦蓄能够延长径流在地面的停留时间而增加水分入渗、减少氮磷等物质随地表径流流失;④植物根系参与土壤中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加速碳、氮、磷等物质的形态转化。针对水源地面源污染特点和植被缓冲带的建设技术及其应用要点,提出相关建议,并对今后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4.
针对传统温室监控系统存在的种种弊端,设计了以单片机为前端控制器、PC机为远程监控机的上下位机控制的温室监控系统,并阐述了系统软、硬件组成,工作原理和系统实现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15.
黄河三角洲植被资源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光热资源优越,天然降水不足;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壤盐碱化,植被稀少,逆向演替。由于新生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在这种土壤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植被以草甸为主,天然植被主要有湿生植被和盐生植被两种类型,包括10余种群落;其特点是原始林荡然无存,次生林以滩涂柽柳林为主,人工林以刺槐林为主,且分布不均。这些植被形成时间较短,群落稳定性差,种类组成单调,植被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由此构成的陆地生态系统骨架不稳固,生态系统脆弱。应当因地制宜,大力培育木本植物植被,增加植被种类。  相似文献   
116.
林木根系衰老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系衰老是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其生理功能的衰退。目前,对根系衰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株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上。在整株水平上,树木同化C的能力、C在不同器官间的分配、尤其是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间的分配比例,对根的萌生和衰老起着重要作用;地上部分的生长过程和健康状况也对根系的生长和寿命有很大影响;当树木的生长环境受到某种胁迫时,树木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招致病原菌的危害,造成根系衰老和死亡。在生态系统水平上,干旱洪涝、干扰等胁迫和树木-土壤间的养分循环都会引起树木生长环境的改变,对根系的衰老过程发生作用;季节变化使树木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理活动处于不同的旺盛期,从而使C的分配方式有些改变,影响到根系的生长;土壤中养分的存在形式,某些离子的浓度也直接影响到根的寿命;病原菌对根系的危害与土壤中养分含量变化有关。所以,衰老过程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伴随着代谢,RNA和蛋白质合成速率的下降和(或)膜与细胞器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7.
盐胁迫对柳树新无性系苗木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盐分胁迫下柳树2个无性系的盆栽试验,发现盐分对苗木的成活和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盐分浓度的提高,苗高、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物量都呈下降趋势;盐分的存在同样影响到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盐分浓度与叶片叶绿素含量之间存在着线性负相关关系,与脯氨酸含量之间存在着抛物线形相关关系。土壤中盐分的增加不仅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而且对土壤自身的物理、化学性状也产生不良效应。,同时还测定了盆栽土壤中土壤葡糖苷酶和土壤天冬酰胺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这两种酶的活性都随土壤中盐分浓度的提高而下降,说明盐分对土壤的理化性状和肥力状况都产生了抑制作用。参试的2个柳树无性系中,W1的耐盐能力强于W2。  相似文献   
118.
盐碱地改良利用与造林技术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8  
目前:全球盐碱地面积已达95亿hm^2。土壤盐碱化已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其原因主要是不适当灌溉、植被破坏和海水内侵。盐碱化的土壤,其物理与化学性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般情况下,孔隙度减小,土壤易于板结,透水透气性变差;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C,N矿质化程度降低,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中过量的盐分离子对植物的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都有抑制作用,一些离子还可以对植物进行直接毒害,引起植物的形态和结构发生变化。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盐分胁迫也有了一定的应对措施,如拒盐,稀盐,排盐等,以减少盐分对自身的危害。在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改良利用盐碱地具有重要意义。采取的方法包括工程措施、耕地措施和综合措施。植树造林是改良盐碱地的生物措施之一,不但可以改善环境,抑制土壤盐碱化,而且可以直接利用盐碱地生产林木果品,提高盐碱地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在盐碱地造林过程中,要注意选择耐盐树种,把握造林时机,采用先进技术,加强抚育管理,以确保造林质量。  相似文献   
119.
菊花是我国栽培最为广泛的一种传统名花,深受人们的喜爱,其品种繁多、类型丰富、花色变化万千,不仅可以用于庭院、广场、绿地等大环境的布置装饰,用于居室点缀也是美仑美焕,令人赞不绝口。 选择优良健壮的菊花品种,5月底6月初对根蘖苗从地上部分剪掉,将剪成的各个不同品种分种捆扎,立放于盛有少许水的脸盆中,注意不要倒于水中,以  相似文献   
120.
张建锋 《种子科技》2002,20(1):48-49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 ,杂交玉米种子的生产经营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搞好杂交玉米制种必须严格按照制种规程进行操作。1 基地条件领导班子坚强团结 ,能带领全体制种户准确全面按时实施本规程。制种区自然气候能满足所制组合生育所需 ,土地肥沃集中连片。2 划定隔离区为避免异品种串粉混杂 ,制种区周边 30 0 m内不准种植其它玉米。3 播前准备亲本种子生活力、顶土力较弱 ,因此要求播种前精细整地 ,土壤墒情好。亩施 5 0 kg磷肥、 5 0 kg碳铵、2 5 0 0 kg农家肥做底肥。播种之前必须严格按照所制品种的制种方案 ,明确制种父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