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4篇
林业   2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41.
采用自然调查与对比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气温和光照对板栗雪片象Niphades castanea Chao成虫活动的影响,探明其在夏季的活动规律。结果表明:6月15日后,白天阴天时板栗雪片象成虫主要在树冠上活动,而白天晴天时则大多爬行到相对凉爽黑暗的地表躲藏,躲藏处的温度比非躲藏处地面温度平均低1.21℃;晴天时树冠虫口密度比阴天时减少97.55%,晴天地表虫口密度是阴天的30倍。根据该虫的夏季活动习性,可设置含有相对凉爽黑暗腔室的诱捕器具诱杀该虫,为生产提供一种绿色防控害虫的物理方法。  相似文献   
42.
为了明确保存时间及降雨对花绒寄甲卵孵化率的影响,设保存时间30,60和90 d,模拟连续降雨1,3,5,7 d共7种处理,测试花绒寄甲卵在野外的孵化率。结果显示:保存30 d,平均校正孵化率为49.39%;保存60 d,平均校正孵化率为36.93%;保存90 d,孵化率为0,显著低于30 d和60 d;保存30 d与60 d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保存30 d的卵模拟降雨1 d,平均校正孵化率为47.79%;模拟连续降雨3,5,7 d,平均校正孵化率分别为33.24%,37.05%和27.97%。模拟降雨与对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模拟降雨不同天数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保存时间对花绒寄甲卵野外孵化率具有很大的影响,而野外降雨对花绒寄甲卵孵化率的影响可能很小。  相似文献   
43.
摒弃传统林业观念,根据不同森林类别采用不同调查方法,使二类调查方法更加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44.
泥鳅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以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和具有极高的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等优点,已成为水产品市场上的畅销品种。暂养泥鳅主要掌握好收购规格和科学的饲养管理,就可以获得高效益。  相似文献   
45.
[目的]测定不同贮存方式、不同贮存年限的冬小麦种质资源的种子活力.[方法]用快速测定法(TTC)和发芽试验2种方法进行测定.[结果]同一贮存年限,玻璃种子瓶贮存的冬小麦种子活力高于纸袋贮存的种子活力.玻璃种子瓶贮存种子生活力平均值为65.79%、种子发芽势平均值为54.40%、发芽率平均值为57.21%,纸袋贮存的种子生活力平均值为47.21%、发芽势平均值为12.65%、发芽率平均值为17.94%;相同贮存方式,种子活力随贮存年份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贮存13年的种子活力最高,生活力平均值为51.17%、发芽势平均值为16.62%、发芽率平均值为22.15%,贮存15年的种子活力最低,生活力平均值为47.21%、发芽势平均为12.65%、发芽率平均值为17.94%.[结论]该研究为冬小麦遗传育种提供高活力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46.
室内应用电冰箱将受害黄连木种子-14℃冷冻30、40、50、60 d后分批取出,同一批种子分别在15、18、21、24、27℃温度条件的人工气候箱里培养,寻找出适合黄连木种子小蜂成虫羽化的温度条件,在羽化高峰期观测成虫生物学规律。结果表明:黄连木种子小蜂无需低温刺激,通过人工加温措施,就可打破其休眠。室内应用人工气候箱24℃条件下培养,黄连木种子小蜂羽化率最高,约60 d后可得到成虫。黄连木种子小蜂成虫白天羽化交尾,高峰同步,出现在温度高、湿度低的中午。同一对黄连木种子小蜂成虫可多次交尾,整个交尾时长20~50 min。  相似文献   
47.
为探讨影响寄生蜂翅型分化的环境因素,促进天敌昆虫的利用,在室内比较了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在21、24、27、30℃和33℃5个温度条件下翅型分化情况,并在24℃下通过对该蜂寄主麻竖毛天牛Thyestilla gebleri幼虫注射早熟素Ⅱ和蜕皮激素,比较不同激素处理对寄生蜂子代雌蜂有翅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蜡吉丁肿腿蜂在27℃和30℃下子代雌蜂的有翅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分别高达62.02%和68.04%。24℃下该蜂雌蜂有翅率最低,仅为0.97%,确定24℃为该蜂的无翅型温度T_(wl)。在T_(wl)下早熟素Ⅱ处理寄主幼虫显著提高了寄生蜂子代雌蜂的有翅率(15.62%)。而用3种浓度的蜕皮激素溶液处理寄主幼虫,其育出的寄生蜂子代翅型均无显著分化,蜕皮激素对白蜡吉丁肿腿蜂的翅型分化无显著影响。在对白蜡吉丁肿腿蜂人工繁育过程中,建议将饲养温度设置为30℃来提高该蜂种群的雌蜂有翅率。结合早熟素Ⅱ具有翅化效应的结果,可以对寄主幼虫进行早熟素Ⅱ处理或者直接在幼期处理子代蜂,从而实现对该天敌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48.
为了探讨寄生不同寄主对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生长发育和耐寒性的影响,于室内分别用鞘翅目的Zophobas morio蛹、麻竖毛天牛Thyestilla gebleri和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幼虫作为寄主,统计和分析花绒寄甲的发育历期、成虫产出数、成虫个体大小和过冷却点。结果发现:寄生不同寄主对花绒寄甲的成虫产出数无显著影响,但对其幼虫历期、蛹历期、成虫体长、成虫体重和过冷却点有显著影响。寄生Zophobas morio蛹的花绒寄甲幼虫历期(10.58 d)和蛹历期(30.17 d)均最长,成虫体长最长(8.68 mm),体重最重(360.22 mg),过冷却点最低(-18.81℃);而寄生麻竖毛天牛幼虫的花绒寄甲幼虫历期(8.94 d)和蛹历期(22.84 d)均最短,成虫体长最短(6.33 mm),体重最轻(184.38 mg),过冷却点最高(-16.50℃)。相比麻竖毛天牛和松褐天牛的幼虫,Zophobas morio蛹所繁育的花绒寄甲成虫体型更大且耐寒性更强,Zophobas morio蛹是繁育更为健壮和耐寒的花绒寄甲种群的理想替代寄主。  相似文献   
49.
为了了解和掌握鸡群中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情况和耐药程度,了解其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自哈尔滨地区部分鸡场分离、鉴定出80株鸡源大肠杆菌临床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30株分离菌株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鸡源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各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分离的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100%,但对氨曲南、安普霉素、多黏菌素B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新霉素较敏感。  相似文献   
50.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从2006年山东某貂场送检的水貂病料中分离出1株水貂病毒,经PCR及VP2测序分析证明为水貂肠炎病毒(ZYL-MEV-1);动物感染试验表明是一株强毒株,培养1~20代细胞培养物对猪的红细胞血凝结果表明具有低血凝性,与2009年在大连地区流行的水貂肠炎病毒VP2的基因测序相比较同源率100%,提示此分离株可能为我国目前水貂肠炎病毒的主要流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