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8篇
综合类   60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和不同处理方式来处理毛白杨及其杂种毛新杨的雄花芽,可以获得一定比率的染色体未减数的大花粉粒.用细胞荧光测定技术测定其DNA相对含量,鉴定了这种大花粉粒为2n花粉粒.这种2n花粉粒是具有生活力的,可用于授粉杂交来培育三倍体.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当秋水仙碱浓度为0.1%~0.5%时,注射处理花芽3~6次效果最佳.对高温(38~40℃)处理花芽诱导2n花粉粒的方法也进行了试验和分析.  相似文献   
92.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普通稻田(GPF)、撂荒复耕冷浸田(RCWPF)和冷浸田(CWPF)的CH4排放进行田间原位观测。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期,3种稻田CH4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峰值均出现在水稻分蘖盛期,且都只有一个典型的排放锋,且GPF的CH4排放通量平均值极显著小于RCWPF和CWPF。3种稻田CH4排放通量和温度均呈正相关,且RCWPF和CWPF的CH4排放通量与大气温度和5 cm土壤温度的相关性弱于GPF。土壤氧化还原特性影响CH4排放通量,GPF的CH4排放通量与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性物质含量、Fe2+含量及活性有机还原性物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6、0.681、0.689和0.642;除氧化还原电位外,RCWPF和CWPF的CH4排放通量与其他土壤氧化还原特性指标均呈负相关,相关性不显著。土壤还原性强是冷浸田CH4排放通量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3.
该研究采用蒸汽爆破法,以速生毛白杨为原料,在爆破时间都为4min,爆破压力分别为1.5,2.0,2.5,2.7MPa的压力条件下,研究比较了不同爆破压力对原料得率、产酶活力和纤维素酶解糖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相同条件下,随着爆破太力由1.5MPa升至2.7MPa,原料得率由84%逐渐降低至51%;②以不同爆破压力获取的毛白杨原料配合麦麸作为纤维素酶产酶培养基,随着爆破压力的增加,酶活性也随之增加,但也与爆破后原料经过不同爆破条件预处理的毛白杨原料的纤维素含量高时,酶活性才大.每克干曲酶活力高达139,3U/g;③将经过不同爆破条件预处理的毛白杨木粉进行酶解实验,随着爆破压力的增加,酶解糖化率也顾及之增加,最高爆破压力(2.7MPa)处理过的木粉可使酶解糖化率高过65.0%,比对照提高了4.0倍.  相似文献   
94.
分析研究了位于鲁西平原冠县苗圃毛白杨6.0ha造林地的速效养分分布, 为毛白杨造林试验地布设、养分精准管理、确定合理采样数提供依据。试验将土壤在水平方向大约按50m×50m分为24块样地,每块样地分为0~20㎝,20~40㎝,40~60㎝三层取样,进行三维空间采样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速效养分含量属于较低水平,且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土壤速效磷含量是1.32~1.89mg?kg-1,总体均值为1.51±0.09mg?kg-1,三个层次含量分别为1.66±0.15mg?kg-1、1.44±0.07mg?kg-1、1.44±0.06mg?kg-1。速效钾含量是23~78mg?kg-1,总体均值46.95±8.33mg?kg-1, 三个层次的含量分别为63.29±9.69mg?kg-1、43.38±8.35mg?kg-1、34.17±6.96mg?kg-1。三个层次速效磷变异系数分别为9%、5%、4%,属于弱变异水平,速效钾变异系数分别为15%、19%、20%,属于中等变异水平,变异水平和取样精度直接影响合理采样数。土壤速效磷含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变化不大,土壤速效钾含量自西向东先增后减,自北向南升降交替、变化复杂。  相似文献   
95.
天然火成岩对不同污染程度土壤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天然火成岩(SRC)对重金属镉(Cd)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在超过农用地污染风险筛选值土壤(CG和LQ)和风险管控值土壤(JH)中添加SRC,研究其对土壤有效Cd、Cd形态分布以及水稻各部位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RC明显改变CG和LQ土壤有效Cd、pH、Cd形态分布和水稻不同部位Cd含量,而对JH土壤影响不大。添加SRC后,CG和LQ土壤pH提高了约0.2,显著降低了CG和LQ土壤CaCl_2-Cd (0.01 mol/L CaCl_2提取)含量,降幅在27.3%~38.9%。Cd形态分析表明,SRC能够使CG和LQ土壤植物易吸收态Cd向植物难吸收态Cd转变,酸容态Cd含量分别降低了6%~14%,铁锰氧化态Cd和有机结合态Cd分别增加了8%~9%。大田条件下,SRC显著抑制水稻根系、秸秆和子粒种对Cd的吸收,降幅分别达到53.7%、69.8%和54.6%。SRC通过提高土壤pH以及所含矿物对Cd的吸附来降低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抑制水稻对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96.
对25个美洲黑杨无性系单株材积、湿心材、通直度、尖削度、树皮厚度等性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差异极显著(Sig.0.01),存在广泛变异,重复力高(R0.58);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析表明,单株材积、湿心材材积、树皮材积、通直度、尖削度、不同高度直径间显著正相关;单株材积与树皮材积(r=0.992)、湿心材材积(r=0.596)呈线性相关。利用综合评定法评价无性系,当入选率为20%,初步选出624、609、616、629和623等5个无性系,入选无性系单株材积、地径和胸径遗传增益分别为30.49%、11.12%和15.60%。  相似文献   
97.
为探讨毛白杨苗木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以毛白杨新无性系83号插条苗为试材,于2007年3—9月在北京林业大学苗圃,应用15N示踪技术测定在相同施氮量下毛白杨苗木对硝态氮(NO3-15N)和铵态氮(NH4-15N)的吸收率、利用率及分配率等指标。结果表明:①施肥后28 d,苗木对两种氮肥的吸收利用达到最大值,其中,标记NO3-15N肥吸收率为0.36 g/株,利用率达35.98%;标记NH4-15N肥吸收率为0.15 g/株,利用率为14.53%。②苗木NO3-15N肥平均利用率(19.75%)约为NH4-15N肥(7.95%)的2.5倍。③施肥后各个时期,全株的NO3-15N肥Ndff值均显著大于NH4-15N肥。各器官对NO3-15N肥的征调能力明显高于NH4-15N肥,茎对肥料征调的竞争能力最强,其次为叶和根。④氮素分配率在各器官中差异显著(P<0.05),总体趋势为叶>根>茎。叶中NO3-15N的分配率均高于NH4-15N,根中储存的氮素主要供地上部分生长所需,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茎是氮素贮藏的"临时库",苗木主要通过茎将吸收的氮素输送到叶等生长旺盛的部位。  相似文献   
98.
毛白杨不同无性系苗木耗水量及其昼夜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苗木生长旺盛时期对19个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无性系当年生苗木耗水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比较了无性系间耗水量、耗水速率差异及昼夜分配关系.结果表明:毛白杨不同无性系间耗水量差异极显著,耗水速率差异显著.无性系26、46、BL5、BL8和S86的日耗水量较大,最高的无性系26达(268.1±20.3)g.d-1,无性系30、81、87、1316和TG34的耗水量较小,最低的无性系1316仅(92.0±12.5)g.d-1.总叶面积是引起毛白杨无性系间耗水量差异的重要原因,两者相关系数达0.78,因此在对毛白杨进行速生丰产林营造时应针对无性系确立合理的栽植密度和灌溉量.毛白杨白天耗水速率为112.1~218.8 g.m-2.h-1,其中,无性系26、46、B331和BL2的耗水速率较高,高于181.1 g.m-2.h-1,无性系20、30和87的耗水速率较低,低于119.5 g.m-2.h-1.毛白杨无性系间昼夜耗水量分配稳定,苗木白天耗水量占全天的88.4%~92.6%(平均约90%),白天平均耗水速率与日平均耗水速率比值为1.8.  相似文献   
99.
对转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三倍体毛白杨杂种 [(毛新杨×毛白杨 )×毛白杨 ]的可溶性总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剂蛋白的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发现 ,与未转基因植株相比 ,所有供试转基因株系叶片中的总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但老叶的含量高于嫩叶 ,这表明转基因株系可溶性总蛋白含量增加可能是CpTI基因表达的结果或由于外源基因导入后引起杨树基因组中某些自身基因的表达所致 .转基因株系叶片中有较高含量CpTI,而对照叶片则检测不到CpTI,这进一步证实了CpTI基因已在转基因株系中得到稳定表达 .进一步比较发现 ,在供试的 5个无性系中 ,TG0 7、TG0 4和TG71在总蛋白含量和CpTI含量增加较为明显 .另外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胶分析发现 ,与未转基因植株相比 ,在所有供试转基因株系叶片中均出现一条分子量为 11.3kD的清晰蛋白带  相似文献   
100.
以转Bt基因欧洲黑杨叶片饲喂4-5龄美国白蛾幼虫,对其中肠几种重要解毒酶及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中肠多功能氧化酶受到强烈抑制,饲喂4h后,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比对照降低50.89%,48h后,该酶活性仅为对照的1/6,酯酶及羟酸酯酶的活性也受到明显抑制,饲喂48h后,上述两种酶的活性分别比对照降低73.58%和56.55%,谷胱甘肽S-转移酶变化比较复杂,饲喂24h后其活性出现峰值;48h后与对照持平,中肠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无明显变化,转基因叶片对幼虫中肠解毒酶活性的抑制可能是其毒杀害虫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