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生态沟渠+稳定塘系统处理山区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流经生态沟渠+稳定塘系统的生活污水中悬浮物、氨氮、总氮、总磷、CODcr等指标的沿程变化以及去除效率,为探索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提供依据和参考。生态沟渠由原农田排水渠经拓宽、种植植被改建而成,总长约150 m;稳定塘包括沉淀净化塘、生物净化塘和生物强化净化塘,分别栽种植物、栽种植物+吊养河蚌、栽种植物+放养鲢鳙,总面积约1 230 m2。在集水池出口、生态沟渠出口、稳定塘各塘出口各设1采样点共5个采样点。试验期间连续进水,进水平均流量约7 m3/h,系统总水力停留时间(HRT)约102 h,其中生态沟渠段约5.4 h、稳定塘段约96.6 h,首次采样在连续进水稳定运行1周后进行。在水力停留时间约为4 d的条件下,流经该系统的生活污水黑臭消失,浊度下降,出水DO饱和度达到65%以上,进水SS、NH3-N、TN、TP、CODcr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达到84.9%、70.1%、49.6%、44.9%和80.5%。生态沟渠段对SS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达到40.1%,占系统总去除量的47%。系统最终出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二级标准(GB18918-2002)。生态沟渠+稳定塘系统具有建造灵活、无需动力条件、运行成本低廉等特点,在小流域山区农村具有一定推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2.
三道河水库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湖北省三道河水库2007年8月至2008年4月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及现存量的时空变化。三道河水库6个采样点(Ⅰ ~Ⅵ)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8科、13属、21种,其中枝角类5科、9属、14种,优势种为简弧象鼻蟤(Bosminacoregoni)、短尾秀体蟤(Diaphanosomabrachyurum)和透明蟤(Daphniahyalin);桡足类3科、4属、7种,优势种为广布中剑水蚤(Microcyclopsleuckarti)和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dorrii)。浮游甲壳动物年平均密度为92.6个/L,枝角类和桡足类分别为36.9个/L和55.7个/L;平均生物量为1.126mg/L,枝角类和桡足类分别为0.737mg/L和0.389mg/L。浮游甲壳动物现存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密度和生物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浮游甲壳动物密度的水平分布差异明显,采样点的密度和生物量由高到低为Ⅱ >Ⅵ >Ⅲ >Ⅰ >Ⅳ >Ⅴ。  相似文献   
63.
概述了鄱阳湖鱼类生境状况,分析了目前鄱阳湖鱼类生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生境萎缩或消失、生境片段化、部分栖息地环境恶化等。针对生境问题的主要诱因,提出了规范采砂行为、恢复鱼类生境的连通性、恢复湖洲滩地植被、结合流域污染防治改善鱼类栖息地环境等鱼类生境修复措施,并提出加强渔政管理,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以促进鱼类生境和鱼类资源恢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64.
三峡库区莲峡河小流域马尾松林冠降雨截留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莲峡河小流域内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分样地进行降水截留实测与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林内穿透雨量与降雨量呈线性相关;穿透系数与降雨量呈对数相关;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指数相关;截留率与降雨量呈对数相关;而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呈多元线性相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穿透系数、树干茎流率和降雨强度而预测林冠截留量模拟模型,实测表明该模型能比较准确地估算马尾松林分的林冠截留量。  相似文献   
65.
羊瘤胃积食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指瘤胃内食物饱胀,瘤胃体积增大、胃壁扩张、功能紊乱,舍饲肉羊多发的疾病。1发病原因(1)一时食进大量不易消化的精饲料,如玉米、小麦、豆类等。饲料积存在瘤胃内不能进一步消化;在饥饿状态下,过量采食精饲料,容易发生瘤胃积食。(2)突然更换饲料种类,如将以草料为主的日粮更换为  相似文献   
66.
马清艳  王彪  刘永姜  于大国  张志永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9031-19032,F0003
在我国农村,大多数山区农民都是人工打捆秸秆,劳动量大,费时费力,而机器收获则多是将秸秆粉碎打捆,为实现玉米秸秆的有效回收和提高玉米秸秆收获机作业效率,笔者设计一种小型打捆机,结构简单,成本低,适合山区农民小规模家庭使用。  相似文献   
67.
对红树植物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效果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红树植物在污染的淡水环境中能够很好生长,且对污染水体具有一定净化效果.在水力停留时间为3~4d的条件下,流经红树塘的生活污水黑臭消失,浊度下降,透明度提高,出水DO浓度饱和度达到85%以上,进水COD、NH3-N和TP的去除效果分别达到73.3%、62.8%和36.7%.中试试验连续运行期间(约30 d),海桑株高平均增加0.11倍,基径平均增加0.035倍;桐花株高平均增加0.16倍,基径增加0.038倍.红树植物湿地处理系统作为一种低成本同时具有景观效果、重金属吸附等附加价值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8.
水电开发对金沙江中下游水生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多次小样本法,对金沙江中下游河漫滩水生植物进行了2次调查。共采集到水生植物27科54属75种。物种数最多的科为蓼科(13种),占全部种数的17.3%,禾本科(11种)和菊科(9种)次之,分别占种类全部的14.7%和12.0%。分布范围较广的科主要有蓼科、禾本科和藜科。预计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后,局部河漫滩的水生植物分布及生物量将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69.
2010年7 ~ 12月,通过水培盆栽试验研究了桐花(Aegiceras corniculatum)、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和无瓣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设置了3个浓度梯度,即N1P1(TN 为3.96 mg• L-1,TP为 0.47 mg• L-1),N2P2(TN为 19.8 mg•L-1,TP 为2.35 mg•L-1)和N3P3(TN为 39.6 mg•L-1,TP为 4.7 mg•L-1)。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培时间的增加,水体盐度、总氮和总磷含量显著下降(P <0.001)。桐花、海莲和无瓣海桑对生活污水总氮去除率达74.5% ~ 97.4%,总磷去除率达72.3% ~ 95.7%。栽培有红树植物的系统对氮磷的去除率显著高于无植物系统,分别为无植物的1.28倍 ~ 3.2倍和1.24倍 ~ 2.71倍。红树植物氮磷质量分数分别为6.81 mg•g-1±0.85 mg•g-1 和 1.41 mg•g-1±0.46 mg•g-1。当污水浓度低时(N1P1),红树植物主要是通过累积作用去除水体氮磷,占总去除效应的42.2% ~ 63.3%和46.1% ~ 85.8%。当污水浓度高时(N3P3),红树植物氮磷累积量仅占4.5% ~ 10.4%和6.7% ~ 14.9%。  相似文献   
70.
森林的碳汇功能对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森林碳汇的计量和监测方法备受关注, 其中应用遥感方法对森林地上部分碳汇进行监测计量已经成为目前林业遥感的热点。文中基于光学遥感、微波雷达和激光雷达3种常用的遥感数据源综述了国外森林地上部分碳汇遥感监测的主要方法, 并讨论了这些监测方法的精度和不确定性。得出:1)基于光学遥感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法在森林地上部分碳汇估算中应用最为广泛, 人工神经网络法具有更高的估算精度; 2)微波雷达系统能够穿透云层, 可用于多云地区森林地上部分碳汇的估算; 3)基于激光雷达数据的估算结果是三者中精度最高的, 可用于高生物量地区森林地上部分碳汇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