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9篇
农学   7篇
  3篇
综合类   10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在对大盘山自然保护区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群落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群落类型中七子花开花期器官营养元素分布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群落中七子花元素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各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相差很大,其中N、P、K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而Ca和Mg的较小。(2)七子花不同器官元素含量大小为:N、P、K的顺序均为叶>皮>枝>干,Ca和Mg均为皮>叶>枝>干;不同器官中,七子花5种营养元素的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叶、皮、枝、干;七子花各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相差较大,其中叶、皮和枝的较高,而干的较低。(3)七子花植物体元素含量与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含量的相互关系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并不明显,说明不同群落内七子花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并不是主要由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决定的,而是其他生境因子影响的结果。基于以上分析认为,土层厚度、岩石裸露率等生境条件所造成的七子花生存状态的差异是不同群落七子花元素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2.
植物源农药印楝素的研究与应用 (特约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楝素是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植物源农药,田间登记应用已30多年,对全球作物保护和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印楝素的发现和印楝在中国引种情况,总结了印楝素结构鉴定与全合成的历程,重点介绍印楝素拒食、抑制昆虫生长发育、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分子作用机理以及印楝分子生物学、印楝素生物合成研究的最新进展.1983年,赵善欢等成功地将印楝引种中国,随后我国许多学者开展印楝引种与繁育,种植面积曾超过6万hm2,为我国印楝素杀虫剂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原料保障.1997年印楝素以新化合物结构作为新农药在我国登记,实现了商业化应用,2014年成为农业部推荐使用的低毒低残留农药主要品种,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我国学者发现了印楝素诱导细胞自噬现象,阐明了印楝素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分子调控机理.随着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控制,印楝素的研究和应用将会越来越深入普及.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明确印楝素的分子靶标,为印楝素的科学使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测定印楝素干粉及印楝素A、印楝素B的生物活性,建立印楝素干粉中印楝素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乙酸乙酯浸提法制备印楝素干粉,HPLC法检测印楝素含量,叶碟法测定生物活性。【结果】处理24 h后,印楝素干粉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2龄幼虫和大菜粉蝶Pieris brassicae 3龄幼虫的AFC50值分别为0.28和70.71μg·m L~(-1),拒食活性明显高于印楝素A和印楝素B。【结论】该干粉制备方法不仅简单有效,且生物活性良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4.
果蔬的营养价值极高,但在采摘后极易变质腐烂,如果不能做到有效的保鲜,往往易失去其营养价值。果蔬的保鲜技术主要分为物理措施、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等,其中物理保鲜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物理保鲜技术通过调节贮存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气体环境、光照,以及覆膜材质等来达到减弱果蔬呼吸作用、水分蒸发和微生物活动等目的,能有效地延长果蔬运输的储藏时间。本文从物理保鲜角度出发,阐述了各种保鲜的作用原理、作用方法与特点,并指出各种保鲜措施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日常生活中的果蔬储藏保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5.
稻飞虱是芜湖市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的害虫之一,该文通过总结2016年稻飞虱在芜湖市的发生为害情况及田间种群数量的消长动态,探索出稻飞虱在芜湖的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并结合2016年芜湖市气象条件分析,认为2016年稻飞虱在芜湖市中等发生,与芜湖市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稻飞虱的田间种群消长与温度、湿度和降雨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6.
水分对印楝素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水分对印楝素稳定性的影响.印楝甲醇抽提物和印楝素纯品试验表明:水分是促进印楝素降解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水与甲醇组成的混合溶剂中水的体积分数为1 8%、3 5%、5 2%、6 8%、8 3%时,在(54±1)℃保存14d后,印楝甲醇抽提物中的印楝素分别降解40 4%、45 4%、47 3%、50 1%、56 2%,大多高于对照(甲醇溶液)分解率(42 1%);印楝素纯品分别降解43 3%、47 2%、53 4%、51 9%、59 5%,都高于对照(甲醇溶液)分解率(42 0%).在(0±1)℃保存14d后这4种溶剂中的印楝素都基本不降解,在室温下保存14d后都只有少量降解.纯水中的印楝素在(54±1)℃下最多保存7d即全部降解.  相似文献   
157.
印楝素A和印楝素B的生物活性及增效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印楝素A、印楝素B和印楝素A B(1:1,m/m)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h,拒食中浓度(antifeedant medial concentration,ARC50)分别为0.97mg/L、2.42mg/L和1.01mg/L~印楝素A与印楝素B按质量比1:1混合后具有增效作用。印楝素A、印楝素B和印楝素A B对大菜粉蝶3龄幼虫具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h,AFC50分别为176.67mg/L、224.48mg/L和149.99mg/L印楝素A与印楝素B按质量比1.6:1混合后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3mg/L印楝素A和印楝素B能延缓斜纹夜娥的化蛹,降低蛹重,且印楝素B对蛹的影响高于印楝素A。1mg/L印楝素A与印楝素B能明显降低斜纹夜娥幼虫的体重,处理后3~5d,印楝素B对斜纹夜蛾幼虫的体重的影响明显高于印楝素A。  相似文献   
158.
对取食十字花科不同寄主作物的小菜蛾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其对15%安打悬浮剂和5%抑太保乳油的敏感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同时,小菜蛾幼虫对不同类型寄主植物的敏感性是不稳定的,会随着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种类的变化而变化,再次证实了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昆虫对药剂敏感性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9.
退耕还林工程在醴陵市实施3年来,根据气候特点和造林立地条件,主要选择了6种造林优化模式,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为退耕还林适地适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