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37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23篇
  15篇
综合类   158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采用典型样方法对浙江省安吉县次生林进行取样,利用82块样地资料对群落进行TWINSPAN等级分类和CCA排序,分析了安吉县次生林的群落类型和结构.结果表明:利用TWINSPAN法,按照不同指示种将乔木层物种划分为10种群落类型.CCA排序结果显示:第1排序轴与海拔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枯落物厚度呈负相关,反映了温度和土壤条件的作用;第2排序轴与枯落物厚度、坡度呈正相关,反映了水分、光照条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南方红豆杉容器苗含水率及生物量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3年生南方红豆杉容器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年龄各构件的含水率及生物量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容器苗各构件生物量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增加,3年生南方红豆杉容器苗各构件生物量远大于1、2年生苗,各构件生物量分配大小表现为叶根干枝;苗高与地径,苗高、地径与干、枝、叶、根生物量以及地上、地下和全株生物量都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除了枝含水率先减少后增加外,其余南方红豆杉构件的含水率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地上、地下部分含水率与地上、地下部分、全株生物量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3.
为深入了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交配过程,利用急速冷冻、扫描电镜、组织学等技术,对其交配系统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交配系统具有短尾派蟹类的典型特征,即第一附肢(G1)比第二附肢(G2)长.G1整体粗壮光滑,由连接腹部的原肢和内肢组成.内肢长而挺直,呈三角柱状,两侧边缘融合...  相似文献   
44.
选用高、中、低三类不同等级的普洱茶为研究对象,研究比较了它们的抗氧化活性、香气成分及其主要理化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高、低两类等级的普洱茶相比,总氧化活性、清除羟自由基活性、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醇类香气成分总量、杂氧化合物香气成分总量、黄酮总量以及茶色素含量等,一般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中等级的普洱茶与高或低等级的普洱茶相比,除总氧化活性、清除羟自由基活性、茶多酚含量和黄酮总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理化成分的含量一般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抑制羟自由基活性、总抗氧化活性、黄酮总量、茶褐素含量以及醇类香气成分总量等是区分普洱茶等级的重要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45.
获得了一类茶树氧甲基转移酶基因cDNA全长并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以从茶树叶片中提取的总RNA为模板,结合RT-PCR与RACE克隆技术获得氧甲基转移酶(O-methyltransferase)基因cDNA全长1 280 bp,其开放阅读框为1 068 bp,编码355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分子量为39.1 kD,理论等电点为5.68。其氨基酸序列与葡萄和蓖麻氧甲基转移酶基因相似性分别为73%、71%。将该基因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经IPTG诱导,SDS-PAGE检测到1条与预测融合蛋白分子量相符的外源蛋白。  相似文献   
46.
玉米优异核心种质5003及其姊妹系5005是我国第一个自主选育的多基因控制的矮源资源。5003(5005)及其衍生自交系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配合力高,与国内外主要种质类群均有明显杂种优势,构成了新的矮生杂种优势群。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全国各地育种单位育成含有5003(5005)种质的优良自交系25个,配出年推广面积超过10万hm2以上的玉米杂交种有38个,累计推广面积达1.08亿hm2。  相似文献   
47.
[目的]建立黄秋葵的再生体系并诱导其毛状根。[方法]以黄秋葵无菌苗的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建立黄秋葵的体细胞再生体系,并利用发根农杆菌A4侵染黄秋葵叶片,诱导毛状根。[结果]愈伤组织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NAA时;最佳体细胞胚发生培养基为MS+0.5 mg/L NAA;毛状根最佳诱导条件为叶片预培养48 h,侵染时间6 min。[结论]该研究为成功构建黄秋葵遗传转化体系和研究黄秋葵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
研究肝胰腺"白化"河蟹样品,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发病池塘水体、底泥及发病前后组织样品中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基于该批次样品分析,蟹体发病前后鳃、肝胰腺和肠道组织的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成反比例关系。外来菌群对蟹体的侵染过程首先在鳃组织,其后为肝胰腺,最后为肠道。发病河蟹肝胰腺柔膜菌纲的菌群占比,较健康个体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49.
以辽宁省水稻研究所在辽宁省东部山区开展的水稻科研及科技推广项目情况为出发点,结合该地区优质米生产情况,分析该地区优质水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该地区优质水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为探讨网箱养鳝模式下空心莲子草和麦饭石对水体中Cu2+的吸附效应和共生体系中黄鳝、鲤鱼存活率,增重率及肌肉Cu2+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黄鳝12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分别放养于网箱内;鲤鱼24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分别放养于网箱外水泥池中。饲养56 d。检测空心莲子草、麦饭石、水体Cu2+含量和黄鳝、鲤鱼的存活率,增重率及肌肉Cu2+含量。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和麦饭石对水体中的Cu2+均有较强的吸附作用,水体Cu2+浓度明显降低;随水体Cu2+浓度升高,黄鳝和鲤鱼的存活率、增重率明显降低,肌肉中Cu2+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