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22.
薄皮甜瓜即香瓜,辽北地区可于3月中旬利用日光温室播种育苗,4月中下旬定植于提前扣膜升温的塑料大棚内,塑料大棚春茬薄皮甜瓜可比露地栽培提前20~30 d收获,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3.
温220(温95凡3/嘉育948F3∥中丝2号)系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南水稻育种中心采用复式杂交,以优质作为主要选择目标,经多年定向筛选育成的迟熟早籼稻品种。经过多年的试种,该品种表现熟期适中,成穗率高,穗型较大,抗逆性较好,稳产性好,米质较优等特点。2004年9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温州、金华及生态相似地区推广种植。栽培技术为种子灭菌,适时播种,合理肥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割,注意轻晒。  相似文献   
24.
锌离子活度对籽粒富锌基因型水稻农艺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EDTA螫合缓冲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不同锌离子活度对籽粒富锌基因型水稻碧玉(BY)和籽粒低锌基因型水稻浙921农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锌离子活度对水稻根系形态有显著影响,并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锌离子活度降低时,浙921增加根数的反应比BY更迅速、幅度更大;BY根长显著减小,而浙农921则显著增大。浙921的根冠比随着锌离子活度的降低而增加,BY则是先下降再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5.
施氮量与栽植密度对早籼稻温71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早籼稻温718进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与栽植密度对温718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在中低施氮水平及合理密植条件下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6.
介绍常规早籼稻温926在生产上的种植产量和综合表现,提出机械均播,培育壮秧;精细耕整,适时机插;本田初期促分蘖早发,控制无效分蘖;本田中后期增加实粒数和提高千粒重;病虫害综合防治保丰收;机割机干的农机农艺融合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7.
富锌水稻--改善人类锌营养的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回顾了富锌水稻研究的背景,评述了培育富锌水稻改善人类锌营养的潜力,对目前在富锌水稻研究中所取得的初步进展作了简单总结,并指出今后研究方向的重点.  相似文献   
28.
野败籼型三系不育系珍农256A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珍农256A是温州市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野败籼型迟熟早籼不育系。该不育系开花习性好,花粉败育彻底,不育株率100%,开花早而集中,开花角度可达35度,柱头外露率为88.10%,其中双外露率为46.60%,其恢复性好,配合力强,适宜为配制中、晚籼组合。2006年9月通过浙江省科技厅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29.
分析了超级稻在浙南地区机插种植的育秧难题,提出选用生育期较短组合、机械匀播、化学调控、水肥双控等措施培育适宜机插秧苗,本田期通过栽后促早发、超前轻搁田优化群体、协调库源矛盾和综合防治病虫害以实现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30.
李道品  张永鑫  郑伟  胡孙艮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021-7023,7031
通过对温州市近年来的早稻生产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温州市早稻生产上所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稳定和发展温州市早稻生产应采取的对策建议。指出温州市早稻生产现状为:光温资源丰富,适宜于早稻生产;生产主体发生转变,由家庭种植发展成规模种植;早稻米用途发生变化,已基本退出口粮用途;早稻品种在不断演变。在早稻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忽视早稻生产,种植面积逐年下降;早稻种植效益偏低;受农田资源等客观条件制约;农技推广力量薄弱,队伍不稳;适应轻型栽培等技术的品种不多。认为在早稻生产过程中,应加强领导,切实抓好早稻生产;不断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确保农技推广队伍的稳定;加强早稻新品种引选工作;加强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该研究可为温州市早稻的高产优质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