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7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1.
为了寻找更适合于废弃CCA防腐木材的回收处理方法,该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液化时间、温度、硫酸和磷酸加入量对樟子松CCA防腐处理木材苯酚液化效率的影响,并对液化后残渣中的铜、铬、砷去除率进行测定和分析,得到了CCA防腐处理木材的苯酚液化优化工艺参数和金属元素去除率的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①温度160℃、时间2 h、磷酸和硫酸加入量分别为1%和2%时,CCA防腐木材的苯酚液化残渣率可达到10.67%。②当温度160℃、时间1 h、磷酸和硫酸加入量分别为3%和4%时,CCA防腐木材中的金属去除效果最好,铜去除率达到100%,铬去除率为99.34%,砷去除率为42.73%。   相似文献   
12.
高校的课程考试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对教学活动的主体及其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对目前现有的考试体系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现行的课程考试制度在考试理念、形式、内容确定及结果评价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之处,影响了教学质量,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家具材料学”课程考试为改革的对象,尝试进行了包括考试方式、内容和成绩综合评价等方面的大胆改革,采用更灵活和丰富的考试形式,以成绩构成多元化体现课业学习的最终总成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木材的苯酚及多元醇液化反应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在木材苯酚液化及多元醇液化反应机理研究方面的进展,指出了研究木材液化反应机理的重要性,归纳了今后木材液化反应机理研究的发展趋势。深化木材液化反应机理研究可以揭示木材液化的本质,补充和完善木材液化理论研究体系,也有利于实现液化过程的绿色化、降低液化成本、建立液化工艺与产物性质之间的调控机制、加快木材液化技术应用的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木材的苯酚及多羟基醇液化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为拓展新的木材加工领域 ,使木材液化这一先进的木材化学加工技术尽早地应用于我国的木材行业 ,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 .该文系统归纳了高温高压法、溶剂分解法、催化剂法及无催化剂法等木材液化方法 ,高温高压法是最早的木材液化方法 ,而采用硫酸、盐酸、磷酸和草酸等作为酸性催化剂的催化剂法是目前研究最多、最具实用价值的木材液化方法 .该方法进一步系统深入地讨论了木材的苯酚液化和多羟基醇液化 ,以及木材主成分 (纤维素与木素 )的液化反应路径 ,并对木材液化生成物的用途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有必要深入研究木材的液化机理 ,开发新的环保型液化剂和“绿色化”液化方法 ,开展液化产物与其他材料复合的研究 ,研制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 ,如酚化木材 蒙脱土纳米插层复合材料等  相似文献   
15.
为拓宽废旧木材的再利用途径,以木家具厂的下脚料废刨花和脲醛树脂胶为原料制备了定向刨花板.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施胶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定向率4个因素对板材静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胶量16%、热压温度150℃、热压时间14min、定向率为60%的条件下,板材的静曲强度可达101.73 MPa,弯曲弹性模量可达10.90GPa.极差分析表明,对定向刨花板静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数值大小影响的主次关系依次为:热压温度>施胶量>热压时间>定向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一浓度溶胶浸渍和梯度浓度溶胶浸渍2种方法将SiO2溶胶注入竹材、木材、竹炭和木炭4种材料内部,探讨材料微观结构、炭化前后、溶胶浓度以及浸渍方法对材料凝胶负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竹材的SiO2凝胶负载率低于竹炭,二者的凝胶负载率显著小于木材和木炭;木材和木炭凝胶负载性能差异与所浸渍溶胶的浓度有关;相比于使用单一浓度浸渍,浓度梯度法浸渍可有效提高材料的负载率.  相似文献   
17.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包装材料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文简要介绍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含义、常用方法及其特点,重点阐述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常用方法在“包装材料学”教学中的应用,即问题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实践教学法的应用情况。实践证明,在“包装材料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开拓学生的联想空间,提高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木材的液化及其液化生成物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要归纳了木材的液体方法包括木材的苯酚液化和多羟基醇液化技术,对木材在不同液化条件下的反应生成物性质也进行了简要介绍,对木材液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目的在于使液化技术这一木材应用的新领域得到更好的开发.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氧化铁(Fe_2O_3)与聚磷酸铵(APP)对聚氨酯木粉复合发泡材料(FWPC)的阻燃效果和抑烟性能,制备了添加不同质量分数Fe_2O_3和APP的FWPC试样。采用锥形量热仪测试样品的燃烧性能、热重分析仪测试样品的热稳定性;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燃烧后的残炭官能团进行分析,研究添加不同比例的Fe_2O_3和APP对聚氨酯木粉复合发泡材料的阻燃和抑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空白对照样相比,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Fe_2O_3和18%的APP的试样点燃时间(TTI)延迟了66.7%,热释放速率(HRR)和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分别下降了33.9%和39.8%,有效燃烧热(EHC)也下降了12.6%,说明添加一定比例的Fe_2O_3和APP对FWPC的阻燃作用明显;2)添加3%Fe_2O_3和17%APP时,试样的总烟释放量(TSR)、总烟产量(TSP)和比消光面积(SEA)分别比空白对照样下降38.2%,37.4%和27.1%,说明Fe_2O_3和APP对FWPC具有明确的阻燃及抑烟作用;3)Fe_2O_3和APP同时加入FWPC时,分解温度比空白对照样有所上升,特别是添加2%Fe_2O_3和18%APP试样的质量残余率高达65.0%,说明加入适宜比例的Fe_2O_3和APP可以提高凝聚相阻燃效果,从而提高FWPC的热稳定性;4)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在1 050和1 429 cm~(-1)处,添加Fe_2O_3和APP的试样的吸收峰强度明显弱于空白对照样,这两处强吸收峰分别归属于C—O伸缩振动和CH_2剪式振动或者弯曲振动,表明燃烧产物中存在脂肪族醇类物质,不加阻燃剂的聚氨酯发泡木塑复合材料燃烧完全,而加入Fe_2O_3和APP会影响残炭中官能团的组成结构。总体上看,在FWPC中添加适宜比例的Fe_2O_3和APP后,试样的HRR和TSR均有明显下降,说明2种添加剂对FWPC具有很好的阻燃及抑烟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万寿菊秸秆的微观形貌、化学元素组成和官能团的变异规律,可以在微观尺度和分子水平上为科学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电子能谱(EDS)表征万寿菊秸秆横切面的微观结构变异和化学元素组成变异情况;采用彩色图像计算机分析系统,对万寿菊秸秆的上段、中段、下段进行胞壁率测量;采用傅里叶一维红外光谱(FTIR)、二阶导数光谱(SDIR)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2DIR)表征万寿菊秸秆沿高度方向上的官能团变异规律。结果万寿菊秸秆的径向尺寸在上段变异较小(极差为7.3),而在中段和下段的变异较大(极差分别是10.0和10.7);万寿菊秸秆的上段组织结构“粗疏”,但在中段和下段的管孔直径及分布密度差异不大,导管类型主要是单管孔或复管孔,万寿菊秸秆的碳氧比在高度方向由上至下为0.73、0.79、0.83,呈现递增趋势,氮元素原子百分比也有同样趋势;万寿菊秸秆的胞壁率沿径向由内向外,高度方向由上向下均呈现出递增趋势;万寿菊秸秆不同高度对应的FTIR谱图在2 816 ~ 2 972 cm? 1、1 651、1 461 cm? 1、849 ~ 800 cm? 1处,SDIR谱图在1 700、1 280 cm? 1处,以及2DIR谱图在3 240 ~ 3 409 cm? 1、2 921、2 850、1 619 cm? 1处均存在较明显变化,表明对应官能团的种类与吸收峰强度和秸秆高度位置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通过对万寿菊秸秆微观形貌和官能团分析,揭示了万寿菊秸秆的径向尺寸、内部组织结构、碳氧原子百分比、细胞的胞壁率与秸秆生长高度方向的对应关系;推测出秸秆主要化学成分所含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在秸秆生长高度方向上的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