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6篇
  22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24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成都典型区水稻土有机碳组分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对农业生产、生态平衡和全球气候变化至关重要,有机碳组分构成及平均驻留时间对深入了解土壤有机碳特征及演变规律意义重大。通过土壤呼吸培养实验和三库一级动力学方程,模拟分析了成都典型区水稻土有机碳组分构成特征;利用土壤定量化属性与有机碳各组分相关及回归分析,建立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各组分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有机碳组分的活性碳、慢性碳和惰性碳含量在表层(0~20 cm)分别为0.42、6.13、11.43 g kg-1,均高于亚表层(20~40 cm)的0.23、4.09、7.50 g kg-1,两土层间有机碳组分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但有机碳组分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剖面(0~100 cm)有机碳组分含量随着深度增加而减小,活性碳和慢性碳比例随着深度增加而降低,惰性碳比例则随着深度增加显著升高。容重、全氮和全磷对有机碳各组分含量,质地对活性碳组分含量、比例及平均驻留时间,p H对慢性碳和惰性碳组分比例均具有显著影响;活性碳和惰性碳组分含量与土壤全氮、碳氮比、p H以及土壤细粉粒(0.02~0.002 mm)含量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可用来预测水稻土有机碳各组分含量,研究结果对其他地区土壤有机碳各组分研究及预测具有积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2.
不同类型土壤引黄灌溉固碳效应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宁夏引黄灌区实地调查、采样与分析,研究5种类型土壤在不同灌溉耕作时间序列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的变化特征,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土壤对引黄灌溉耕作固碳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灌溉耕作引起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因土壤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相同的灌溉耕作时间下,5种类型土壤的有机碳密度大小顺序为:灌淤土>潮土>新积土>风沙土>淡灰钙土;与同类型未灌溉耕作的土壤比较,灌溉耕作使各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相同的灌溉耕作时间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增幅排列次序为:风沙土>潮土>灌淤土>淡灰钙土>新积土。宁夏引黄灌区的土壤固碳效应因土壤类型的不同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3.
植被和降雨是水土流失的关键因素,探究二者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对开展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鹰潭红壤生态试验站5种植被结构类型的径流小区2016-2018年93次降雨、径流、泥沙观测资料以及各小区植被结构参数,利用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SOM)方法,根据雨量、历时、60 min最大雨强、平均雨强、降雨集中性等特征指标划分降雨模式,研究了不同降雨模式和植被结构类型的水土流失特征,并采用冗余分析(RDA)定量研究降雨与植被对林下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SOM方法能客观识别红壤区4种典型侵蚀降雨模式,R_Ⅲ模式(短历时、大雨强、雨量集中)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降雨模式,R_Ⅳ模式(多雨量、大雨强、长历时)最具侵蚀性破坏力;植被结构类型显著影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功能从大到小依次为:灌草混交林、草地、低灌林、乔木林、高灌林。RDA分析表明,降雨模式与植被结构类型能够改变降雨、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随着降雨模式由弱到强转变,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逐渐减小,降雨影响增强,水土流失由植被主控演变为平衡控制、降雨主控;随着植被结构类型由近地表植被向灌木、乔木的变化,植被的调节能力减小,降雨影响增强。  相似文献   
84.
<正>周三台南蕉农呼吁政府继续采购香蕉,缓解市场上供过于求的冲击,避免香蕉价格暴跌。嘉义县南部梅山村办公室的农会负责人Tsai He-hsun  相似文献   
85.
宁81连作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晚粳品种宁81在连作栽培中,插种密度30万~45万丛/hm2的各处理,以36万丛/hm2处理产量最高,但处理间产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6.
论述了在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形势下,海口市海瑞故居景点文化品牌的构建,探讨了如何把热带特色农业融入旅游产品的开发和以海瑞故居为载体,丰富其旅游产品的文化底蕴,为该景点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7.
杂交稻甬优12号强化栽培密度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单季强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组合甬优12号具有超强的分蘖能力,每穗总粒和实粒数稳定,适宜的栽种密度为10万丛·hm-2。  相似文献   
88.
<正>仙米林区是青海省面积最大的林区。这里有奇异神秘的冰川雪峰、色彩纷繁的大地色相、古老苍劲的原始森林、广袤绚丽的高原草甸、风光旖旎的高山湖泊,有悠久的历史和古朴的民风。青海省门源县仙米林区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祁连山南麓,又如一位恬静美丽的仙女,满含深情地依偎在祁连山的怀抱之中,构成融林、水、云、山、石、峰自然景观和纯朴的民俗风情,神秘的藏传佛教等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新型的国家公园区和风景名胜区。这里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之成为植物的王国、动物的乐园。  相似文献   
89.
西双版纳橡胶林下植被多样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双版纳国营农场和民营胶园的多个不同林龄和高中低不同海拔的橡胶林为研究对象,对橡胶林下植被多样性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发现,橡胶林下约有87科242属的340余种植物,禾本科(Gramineae)、豆科(Leguminosae)、菊科(Asteraceae)、蕨类(Pteridophyta)、大戟科(Euphorbiaceae)以及茜草科(Rubiaceae)等为出现物种数量、个体数量最多及出现频率最高的植物类群.橡胶林下植被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224~3.517,0.558~0.948和0.360~0.778.分析结果表明:橡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随林龄增加而降低;雨季植被多样性显著高于旱季;植被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国营农场与民营橡胶林植被多样性水平无显著差异;土壤养分可能也与植被多样性水平相关.该研究有助于认清橡胶林下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功能现状,为科学管理橡胶林和创建新一代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90.
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154-16155
论述了农业科技期刊通过转换办刊理念,加强栏目策划提升文章的学术引导力和举办活动提升刊物的品牌影响力,从而形成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期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