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2篇
  62篇
综合类   123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微核(MN)试验和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试验评价了百草枯(Paraquat,PQ)对人肝Hep G2细胞的致突变性。结果显示,7.21 mg/L的PQ处理即可导致Hep G2细胞的MN率和SCE频率均明显升高,且MN率和SCE频率升高趋势均与PQ处理浓度呈正相关,至34.57 mg/L的PQ处理组,Hep G2细胞的MN率和SCE频率分别升高为正常组的5.29和6.07倍,表明PQ对人肝Hep G2细胞具有明显的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52.
以8个杨树品种(系)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整株称重法和光合法测定蒸腾速率,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的幼苗蒸腾速率变化趋势相同,不同品种(系)从小到大的依次顺序为8328杨8325杨8801杨白林3号杨白城2号白城小黑杨8804杨白城5号杨,其中,8328杨和8325杨蒸腾速率与蒸腾量均较低,说明其抗旱能力优于其他品种(系)。两种测定方法具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达到0.7以上。  相似文献   
53.
秸秆集中深还田两年后对土壤主要性状及玉米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翻转犁开沟的方式,在秋收后将秸秆集中深还田,探讨该模式实施两年后对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及玉米根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各层次土壤容重较CK处理降低了2.42%~10.67%;土壤含水量较CK处理增加了3.99%~14.68%;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含量较CK处理均有显著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4.34%~97.97%、1.53%~44.36%;玉米根系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以及平均根系直径均大于CK处理,以12 000 kg·hm-2处理效果最为显著。综上,秸秆集中深还田对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蓄水量、有机质和氮素含量,促进根系生长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54.
1 执法依据 种子执法涉及到的法律法规达数十部之多,大体分为三类: 1.1 种子法序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农作物商品种子加工包装规定>、<主要农作物范围规定>、<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等.  相似文献   
55.
白肋烟自然调制期间优势菌株的分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肋烟‘TN86’为研究对象,在烟株砍收前,对烟叶进行根瘤土壤杆菌属WB5(Agrobaterium tumefa-cien)菌液喷施处理,以喷洒清水为对照,研究了调制期间的优势细菌种群及其变化,测定了优势菌株的硝酸盐还原能力.结果表明:喷洒WB5菌液的烟叶,在调制期的15-50 d的过程中,它们的优势菌株包含有较强的亚硝酸还原能力的假单胞菌和根瘤菌,而对照则没有此类菌株.喷洒WB5菌液,能够改变调制中后期的微生物类群,使具有亚硝酸盐还原能力的菌株种类占据绝对优势;同时分离出1种Paracoccus菌,该菌株具有较强的亚硝酸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56.
浅议甘肃抗旱节水措施应用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和数年的旱情是制约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全省特别是陇东、陇中地区发展节水灌溉等措施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新农村的必然选择。针对甘肃省水资源的现状、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节水灌溉措施。  相似文献   
57.
为筛选耐盐碱白榆家系,以2批白榆家系苗木为材料,分析了有效的耐盐碱评价指标和指标问的相关性,用主成分分析对家系耐盐碱性做了分类.结果表明:检测指标间多存在显著相关;基于苗木有效指标平均值和最高质量浓度胁迫值的主成分分析,分别需提取2和3个主成分,说明以平均值统计,指标间的关联更紧密;以平均值和最高质量浓度胁迫值统计,白...  相似文献   
58.
研究土壤水分对自行研制的包膜尿素(BG、BF)氮素溶出特性的影响.采用室内恒温土壤培养方式,探讨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10%、40%、80%和100%条件下包膜尿素氮素溶出特性.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40%以下时,BG和BF在各培养时期内的氮素溶出率都比较低,在培养第42天氮素溶出率仅为66.3%和68.4%,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时,溶出率均达到了80%以上;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40%、80%和100%条件下,氮素溶出50%所需要的天数,BG型包膜尿素比BF型延长了4.6d 、0.2d和0.9d;氮素溶出特性可以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N1=N0[1-exp(-kt)]描述,k为氮素溶出速率常数,包膜尿素BG的k值小于BF.土壤水分对包膜尿素氮素溶出率影响较大,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氮素溶出率增大;硅藻土作为包膜材料对养分的缓释效果要好于沸石粉.  相似文献   
59.
东北黑土区荒地开垦种稻后土壤养分及pH值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东北黑土区荒地(0年,为对照土壤,原始自然草甸植被)和不同开垦年限(12年、25年、35年、45年、62年和85年)稻田(地形、种植制度、施肥和水分管理等大致相同)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荒地开垦种稻后土壤养分及土壤p H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开垦种稻年限的延长,土壤有机碳含量大体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种稻85年时,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荒地(P0.05),下降幅度分别为19.93%和25.51%,年下降率分别为0.09 g kg~(-1) yr-1和0.10 g kg~(-1)yr-1。土壤全氮、全磷含量随种稻年限延长大体呈下降趋势,种稻85年时,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分别下降了33.83%、41.31%和33.07%,土壤全磷含量分别下降了17.76%、21.71%和21.83%。0~20 cm土壤碱解氮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20~40 cm和40~60 cm土壤碱解氮含量在种稻25年间和25~45年间呈下降的趋势。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波动变化,但以增加为主。土壤速效钾含量大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土壤p H值随种稻年限延长呈缓慢上升趋势,以20~60 cm土壤p H上升最为明显。因此,东北黑土区荒地开垦种稻后土壤由酸性趋于中性发展,土壤酸度得到改善,但土壤肥力明显下降,应注重有机碳的补充及氮磷钾肥的适量施用,以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60.
不同材料包膜氮肥氮素挥发特征及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施用包膜缓/控释肥料是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新型有机-无机复合包膜氮肥具有缓释性能好、环境友好等优点。研究不同有机-无机复合包膜氮肥的气态氮损失特征,可为新型包膜缓/控释肥料的研发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改性聚乙烯醇分别与无机材料硅藻土、沸石粉、生物质炭、磷矿粉、硫磺进行混合作为包膜材料制备包膜尿素(分别记作Ag、Af、Ac、Ap、As肥料),采用室内培养方法,以普通尿素为对照(CK),通过测定60 d内土壤的氨挥发速率和氮氧化物排放速率,揭示不同膜材料包膜氮肥施入土壤后的氨挥发和氮氧化物排放特征。并设计盆栽试验,研究施用不同包膜氮肥对油菜生长和产量影响。【结果】施肥后土壤氨挥发从培养的第1天开始出现,且不同包膜氮肥的氨挥发速率均在培养的第3-10天达到最大值,CK、Ag、Af、Ac、Ap和As肥料的最大氨挥发速率分别为1.132、0.373、0.508、0.696、0.347和 0.304 mg·L-1·d-1,各包膜肥料氨挥发峰值的出现时间迟于普通尿素,说明包膜肥料的包裹层可以有效地阻碍外界水分同其内部的尿素核心相接触,使尿素溶解时间延长,减缓尿素溶出速率。氨挥发速率呈现先快后趋于平稳的趋势。CK、Ag、Af、Ac、Ap和As肥料的氨挥发总量分别为104.0、88.2、93.4、95.6、81.9和79.4 mg,Ag、Af、Ac、Ap和As肥料氨挥发总量较普通尿素CK分别降低了15%、10%、8%、21%和23%。包膜肥料的氮氧化物排放特征与氨挥发相似,氮氧化物排放速率峰值与氨挥发相比明显后移。排放高峰期出现在第6-23天,CK、Ag、Af、Ac、Ap和As肥料的氮氧化物排放速率峰值分别为 0.092、0.033、0.039、0.051、0.027和0.022 mg·L-1·d-1,其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为15.8、11.1、12.4、13.2、10.3和8.5 mg,包膜肥处理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均低于普通尿素处理。各处理氨挥发占氮素气态损失总量的80%-90%。施用包膜肥料的油菜产量与普通尿素(CK)相比均有提高,提高量分别为 47%(Ag)、37%(Af)、31%(Ac)、52 %(Ap)、63%(As)。【结论】氨挥发是肥料氮素气态损失的主要形式,发生在施肥后的前两周。硅藻土、沸石粉、生物质炭、磷矿粉和硫磺与改性聚乙烯醇制备的包膜肥料对氨气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提高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