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43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3篇
  14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玉米苗枯病大发生的土壤原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9年6~7月间,山东省德州市、聊城市,河北省衡水市、沧州市部分玉米田苗枯病大发生.仅德州市发病面积达2.75万hm2,占玉米总面积的1/10以上.其中重病田7000hm2.这次发生苗枯病面积之大,发病时间之长,危害之深为历年所未有.由此而造成的减产量也是惊人的.德州市玉米减产量达3000万kg.病害发生后,笔者对发病时的气候、土壤、玉米生长状况以及品种情况进行了综合调查(表1),对发病原因进行了探讨.现就有关情况汇总如下,以期对未来玉米苗枯病的防治和合理施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2.
洞庭湖区杨树有害生物的发生与可持续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湖南省洞庭湖区杨树有害生物的种类和危害特点,系统地分析了生物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发生面积大、世代重叠、多种害虫同时发生、暴发周期短等特点,制定了以生物和物理方法为主要手段的可持续控制技术,用生态调控的方法指导生产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3.
不同储藏温度下玉米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对5个玉米样品在不同温度下储藏后的发芽率、脂肪酸值、降落值和粘度进行了测定,并分析研究了在不同温度储藏各品质指标与储藏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储藏(0℃)下玉米的品质变化小,而高温储藏(40℃)对其品质影响较大。在高温储藏条件下,玉米的发芽率和粘度与储藏时间呈负相关,而脂肪酸值和降落值与储藏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4.
在日粮中添加一定浓度的β-胡萝卜素,可使蛋鸡、蛋鸭的产蛋率明显提高。为了探讨在专业户饲养条件下,β-胡萝卜素对鹌鹑产蛋性能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以下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分组 10月龄产蛋鹌鹑中选择800只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试验设计见表1。试验所用β-胡萝卜素纯度为1%,载体主要为麦芽糊精。表1 试验设计组别ⅠⅡⅢⅣ只数200200200200β-胡萝卜素添加量(mg/kg)9060300(对照)12 日粮 见表2。表2 试验日粮饲料名称玉米鱼粉豆饼麸皮骨粉菜籽饼石粉所占比例511325213513 饲养管理 为使各组试验条件一致,所有参试鹌鹑均…  相似文献   
95.
阐述了九稻65的特征特性,并总结了九稻65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水稻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本试验选用了吡虫啉70%可湿性粉剂和吡虫啉60%悬浮种衣剂的两种不同含量、不同剂型药剂对北方玉米田玉米蚜虫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浓度的药剂对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其中吡虫啉70%可湿性粉剂在不同施用剂量(500、600、700g/100kg种子处理)下,防治玉米蚜虫的平均效果分别为57.87%、77.22%和79.68%;吡虫啉60%悬浮种衣剂(700g/100g种子处理)两年的平均防治效果为75.24%。此试验更值得一提的是防治方法——利用化学农药的内吸作用和种子处理的方法相结合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可取代以往田间常规喷雾的防治方法,可避免伤害玉米田中的天敌,保护了田间的生态平衡,同时可兼防玉米田地下害虫。  相似文献   
97.
糙米储藏陈化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糙米储藏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及有效控制糙米仓储流通过程中的品质变化,选择2个粳型糙米样品进行实验室模拟低温、常温及高温储藏,条件分别为15、25及35℃,相对湿度为75%,储期为210 d,每30 d取样1次,测定储藏过程中发芽率、生活力及脂肪酸值3项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趋势并做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随储藏时间的延长,样品的发芽率、生活力这2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且储藏温度越高下降趋势越剧烈,脂肪酸值在各储藏条件下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对各指标进行动力学分析后显示,一级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反映这3项指标的变化,并且糙米储藏中脂肪酸值的增加、发芽率及生活力的衰减随绝对温度倒数的变化均符合Arrhenius方程。这3项指标在储藏过程中均属于需能反应(DG>0),不同糙米品种相对应的活化能存在差异,辽星样品的3项指标反应活化均高于盐丰样品,且同一糙米品种的生活力与发芽率的活化能明显高于脂肪酸值。陈化动力学的运用可为仓储流通过程中糙米品质变化的预测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法分析玉米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气相-质谱法(GC-MS)对不同玉米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优化了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条件,对不同玉米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了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分析玉米中挥发性成分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时间50 min,萃取温度80℃,样品量30 g。实验所用的两个样品四单19和浚单795中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82种,其中四单19玉米中检测出64种,浚单795玉米中检出55种。玉米中的挥发性成分有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烃类、有机酸类以及杂环类化合物等。不同品种之间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四单19中主要是醛类,占56.23%,其次是烃类、酮类、杂环类和醇类,分别为9.50%、8.81%、5.25%和3.74%;浚单795中主要是醛类和烃类,分别占20.69%、20.02%,其次是杂环类、醇类和酮类,分别为5.78%、5.34%和2.99%。有机酸和酯类含量在两个品种中的含量都很低。  相似文献   
99.
长效碳铵可使大白菜增产7%~9.4%,氮素利用率提高3.8%~4.4%。施用量以400kg/6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100.
为研究Wx基因对小麦叶片SOD活性的影响,对8个Wx近等基因系灌浆期旗叶和倒2叶SOD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Wx-D1基因的缺失可提高植株SOD活性,而Wx-A1和Wx-B1基因的缺失则无显著影响;WxABD丧失了所有Wx基因,但其SOD活性却相对更高,可能是几个Wx基因之间存在互作关系;旗叶SOD活性低于同时期倒2叶,SOD活性在不利环境中可能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