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6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2篇
  10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土壤养分变化及碳积累过程是评价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演化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了解西北干旱区自然荒漠开垦为灌溉农田后该指标的变化,揭示干旱区新垦农田土壤发育及演变规律,为新垦沙地持续利用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河西走廊中段临泽边缘绿洲0—46年开垦时间序列的沙地农田,取样分析0—60 cm土壤剖面的物理、化学性状变化及碳积累特征,通过比较2008年与2014年的耕层土壤(0—20 cm)测定结果,分析近几年土壤性状的变化。【结果】耕层土壤砂粒含量随开垦利用年限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显著的变化发生在开垦16年后的农田,且最近10年土壤粒级组成变化不明显;在沙地开垦后的最初20年,耕层土壤有机碳(SOC)及全氮含量呈线性增加,20年后增加趋势减缓。开垦46年后,SOC、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9.0倍、6.3倍、6.3倍和13.5倍,耕层土壤无机碳(SIC)含量增加了77.1%;速效钾随开垦年限的增加呈先降低而后增加的趋势。20—40 cm和40—60 cm土层SOC及氮、磷、钾养分含量随开垦年限延长而逐渐增加,但变化幅度小于耕层土壤。2008—2014年的6年间,不同开垦年限的同一地块耕层土壤粒级组成未发生变化,但SOC及氮、磷、钾养分有明显的积累。沙地开垦46年后0—60 cm土层SOC、SIC和全碳的年平均固存量分别为0.75、0.79和1.47 kg·hm-2·a-1;SOC的积累主要发生在0—20 cm耕作层,而SIC的积累在40—60 cm土层。荒漠沙地转变为灌溉农田后有巨大的碳固存潜力;土壤黏粉粒增加对SOC及养分的积累和保持起重要作用。【结论】沙地开垦为灌溉农田后,随利用年限的增加,土壤肥力显著改善,但开垦46年后土壤肥力仍处于较低水平。对新垦沙地农田,要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生产力持续提高,须采取提升土壤肥力水平的农田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探索冬春性鉴定指标在彩色小麦上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明确新育成小麦品种的春化特性,准确鉴定小麦品种的冬春性类型,防范因品种定性不准造成小麦冬春冻害风险,以冬春性类型不同的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连续3年的春播试验,对彩色小麦冬春性鉴定应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由试验结果可知,春播二期条件下的抽穗率是评价小麦品种冬春性的根本指标,是彩色小麦冬春性鉴定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103.
随着当前茶文化理念日益成熟,如今整个茶文化体系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与动力。传统茶文化不仅是一种符号元素,更是一种理念展现,尤其是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价值理念,能够为当前我们开展各项活动提供基础和帮助。本文拟从传统茶文化符号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视觉传达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通过探究当前视觉传统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分析传统茶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04.
为客观地评价黄淮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主要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充分挖掘区试观察记载的大数据性状资料的利用率,探索利用区试性状演变规律促进提高育种性状选择准确率的可能性,为旱地小麦育种性状选择提供支撑,本研究对2000—2015年度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区试历年参试品种汇总的16个表观数量性状进行整理归纳分类,按产量性状、抗逆广适性状、品质性状3个指标性状分类,以区试分组为依据,对旱肥、旱薄两类参试品种性状差异及表现趋势进行比较,并运用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比较参试品系的一般性状(育种辅助选择的亚性状或间接性状)和目标性状(品种审定直接考察要求达标的性状)相互间的遗传相关性,分析比对典型性状因子及其对旱地小麦育种性状选择和评价的作用,为提高优良性状选择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5.
基于包装纸荧光亮度的真假卷烟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燕  杨兵  马慧宇  肖燕  张珂  李郸  蔡洁云  陈丹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8):180-183,194
[目的]探讨一种科学的鉴别卷烟真假的方法.[方法]采用蓝光漫反射因数D65亮度测定法对其CIE白度(D65/10°)和D65荧光亮度进行测定,利用K-means算法对样本进行聚类.[结果]红塔山(软经典)、玉溪(软)、云烟(软珍品)真假鉴别准确率分别为100%、89.47%、88.24%,假负率(FNR)为0,出具假烟结论误判风险为0.[结论]该方法可以科学快速准确地鉴别出包装纸原纸不符合产品标准的假烟样品,为烟草专卖打假提供另一种科学客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6.
利用实地调研的方式收集、整理广西大学校园内现存植物,并将资料加以证实及补充,建设了广西大学植物查询网站。从植物查询、植物推送、园林问问、植物展示、植物淘淘乐5大版块充分展示网站的实用性功能。最后结合广西大学校园现状,总结出广西大学植物查询网站对园林专业教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7.
小麦新品种洛麦22由洛阳农林科学院选育,具有高产、广适、品质优良、商品性好等特点,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得到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资助,并已成为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为了做好该品种的示范推广,文章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并提出其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8.
本研究以2020—2021年度河南省区试95份小麦新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春播的方法对区试小麦品种的冬春性类型进行鉴定,为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春播第二播期条件下,12份新品种鉴定为春性类,春性类品种均全部抽穗,抽穗率为38.5%~95.0%,苗穗期为46~53 d,成熟情况表现为未成熟、基本成熟和接近成熟;83份新品种鉴定为冬性类,大部分品种未抽穗,抽穗率为0~23.9%,成熟情况均表现为未成熟;春性类品种占参试品种总数量的12.6%,冬性类品种占参试品种总数量的87.4%。春播第一播期条件下,所有冬性类品种鉴定为半冬性。春播第三播期条件下,春性类品种中5份品种鉴定为春性,其余7份品种鉴定为弱春性。  相似文献   
109.
针对目前小麦品种抗旱性的评价标准不够标准,认识不够统一的问题,介绍了应用于国家旱地小麦品种区试的小麦品种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幼苗期反复干旱法抗旱性鉴定、种子萌发期PEG胁迫法抗旱性鉴定评价的技术规程,以期能在统一标准下鉴定品种的抗旱性,为小麦抗旱育种和抗旱品种的筛选鉴定及可比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0.
铝胁迫对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多花黑麦草为试材,通过水培试验,研究铝浓度对黑麦草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10~50 mg/L铝浓度对黑麦草种子发芽指数和发芽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铝浓度介于100~500 mg/L时,与对照相比,黑麦草种子发芽指数和发芽率显著降低(p〈0.05);(2)铝浓度介于10~500 mg/L时,显著抑制黑麦草幼苗株高及其根的生长(p〈0.05),且随着铝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强,当铝浓度介于100~500 mg/L时,黑麦草根系停止生长;(3)铝浓度显著影响了黑麦草的质膜透性,与对照相比,10 mg/L铝浓度显著降低了其质膜透性(p〈0.05);而50~500 mg/L铝浓度则使黑麦草质膜透性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