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36篇
园艺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年来,我所陆续育成了闽诱3号、闽麦06和闽表02等大麦新品种,其中闽诱3号和闽麦06已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了尽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这几年我们对这几个品种在闽东南大麦主产区进行了大面积的试种示范,并摸索丰产栽培技术,从示范结果看,这几个品种均表现良好,深受群众欢迎。现把示范结果及摸索出的丰产栽培技术整理报告如下。三品种来没闽麦06系我所于1985年用加拿大11作母本,浙皮1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闽麦02系我所于1987年用浙皮1号作母本,S()9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闽诱3号系我所于19…  相似文献   
12.
小麦赤霉病 (GibberelnaZeae (schw )Petch)是世界范围的一种病害。我国的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和东北的部分麦区为流行区 ,并有蔓延和发展趋势。对小麦生产威胁很大 ,全国每年要损失数亿公斤的小麦。近几年来 ,经过有关科学工作者研究与探索 ,对赤霉病的病菌生理、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小麦抗赤霉病性由于是多基因控制的 ,且发病轻重受气候条件影响甚大 ,因此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困难重重。大多数人员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领域已拼搏了十多年 ,积累了一…  相似文献   
13.
小麦常规育种需要做大量的杂交组合,规模大,包袱重,成功的机率小;通过一次杂交,一般在连锁遗传下交换率较低,选择新的基因型机会较少,所需的育种目标极难或无法实现;特别是纯系育种,许多优良基因容易丢失等。  相似文献   
14.
1 品种来源 福繁11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812-744选(从湖北省农科院引进,中矮秆、大穗、迟熟)的花粉授于太谷核不育小麦的不育株,选其F1代优良单株的花粉再授于甘297-1(从甘肃省种子公司引进,顶短芒、穗大、粒大、秆偏高),从其F2代中选得一优良单株培育而成.1993年出圃,属erythrospermum Korn变种.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进行小麦回交育种技术张绍南,张秋英,叶定生(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一、前言小麦常规育种存在着需要做大量的杂交组合,规模大,包袱重,成功的机率小;通过一次杂交,一般在连锁遗传情况下交换率较低,选择新的基因型机会较少.所需的育种目标无...  相似文献   
16.
闽麦02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以浙皮1号为母本,S 09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91年出圃,1992年开始在生产上试种,即受到农民欢迎.表现抗白粉病、分蘖力强、有效穗多、耐盐碱、大粒、丰产、稳产.现将其近年在莆田县东峤镇渚林村生产中的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7.
经动物和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食用麦苗制品,A.对白鼠有瘦身、抗疲劳、增强体力、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脂质过氧化物,增加SOD酶、高密度蛋白等作用。还可减轻酒精性胃炎所致的胃粘膜出血。B.对人体有抗肥胖、瘦身,降低胆固醇、血糖等作用。经离体培养显示,麦苗制品对人的胃癌细胞有强力的杀死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来源和主要特点: 闽诱3号大麦新品系是1985年稻麦所用化学药剂处理浙皮1号大麦品种,经过四年五代选育而成,1991年试种500多亩。闽诱3号在福州地区,一般11月中下旬播种,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成熟,全生育期约130天左右,比莆大麦4号早熟2-3天;在莆田种植生育期更短,3月下旬即可收获,生育期仅125天左右,比莆大麦4号早成熟1-2天。穗层整齐,穗长6.0-7.4厘米,每穗结实20.0-29.4粒,千粒重43.8-45.3克。株型紧凑,叶片比莆大麦4号稍窄,上部叶片功能期较长。基部节间较短而粗,茎杆弹性  相似文献   
19.
闽麦 0 2系福建省农科院于 1987年用浙皮 1号为母本、S0 96为父本 ,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表现抗白粉病 ,幼苗繁茂性好 ,分蘖力强 ,有效穗多 ,籽粒大 ,增产潜力高。其籽粒经多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 ,均比对照品种增产明显 ;两年省区试 ,分别比对照莆大麦 5号增产 10 .7%和 6 .8%。在生产上 ,一般单产 30 0kg/ 6 6 6 .7m2 ,最高曾达 4 0 8.9kg/ 6 6 6 .7m2 。其麦苗生长快 ,生物量明显比莆大麦 5号等品种高。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是一个粒、苗两用型品种。  相似文献   
20.
用0.04%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分蘖盛期的二棱皮大麦(浙皮1号)的植株,在M1代即获得四倍体类型,同时还获得许多早熟、大穗、高植等性状变异的二倍体大麦植株,并从这些变异株中选得一优良株,经加速培育即在生产上示范推广.且很快通过了省级审定,定名为闻诱3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